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下语文诵读教学设计

2019-01-11□刘

中小学校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创设素养

□刘 芳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步骤,优化诵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优化诵读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指导,因而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愿读

教师要积极创设诵读情境,激发学生诵读欲望。学生诵读兴趣增加,由被动变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实效。教师要运用适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 首先, 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诵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时激励学生,使其愿意诵读。其次,教师教授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诵读内容。 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影视片段、配乐诵读等手段增强学生诵读热情,使学生诵读更正规。 最后,教师可以制定诵读奖励机制, 让学生主动诵读,提升诵读热情。

教师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学生先诵读,由读引发情感,后带着感悟进行诵读,整个教学过程自然且高效,学生诵读的兴趣被点燃。学生学会诵读、乐于倾听,无形中塑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敢于放手,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多元示范,让学生敢读

学生愿意诵读只是前提,学生诵读时普遍会遇到一些困难,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诵读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诵读吃力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让学生敢于读。 一方面, 教师提升自身诵读素养, 用诵读技巧和诵读情感为学生进行诵读示范, 为学生起带头作用。 有了教师示范诵读, 学生诵读意愿更容易付诸行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诵读示范方式,除运用多媒体播放诵读示范音频外,教师还可以将讲解、范读等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升诵读水平。教师也可以选择生活素材,丰富学生朗读模式,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进行诵读,由师生共同纠正诵读不恰当的地方。 学生在多元示范下, 树立自信, 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教师加强示范,不仅有助于个人素养的提升,对提升学生诵读参与度也有积极作用。多元示范为学生诵读提供指导,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学生诵读热情高涨,学生敢于诵读,有助于学生诵读水平提升。教师创新示范方式, 让学生从想读到敢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技巧指导,让学生会读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后,再对学生诵读加以指导,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操作:首先,诵读通过声音传递,教师要对学生诵读的吐字发音加以指导,力求每个字的声、调都能清清楚楚听到,并在学生读错时,及时纠正。其次,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对轻、重音进行指导,比如重音要落在感情强烈的句子上, 表达欢快、 急迫等情感,轻音表达恬静、 沉闷等环境。再次, 教师要注重指导诵读的节奏、 停顿, 节奏的变化可以更好表现不同人物性格、 情感。 适当停顿有助于传达句子及段落间的意义。 最后,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诵读语调的指导, 根据诵读内容分析其语调的轻重缓急, 自然转变语调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标。

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大声读,将学生诵读热情点燃, 从而为诵读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诵读指导,具有针对性、 实效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投入情感, 感受秋收的喜悦,由此体现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四、展示演绎,让学生乐读

教师要创造诵读展示空间,为学生展示演绎提供舞台,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借鉴:第一,教师可以充分开展课前语文活动,给予学生时间开展享文章、 讲故事、 说成语、谈心得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课程有序进行的同时, 给予学生多读、 多展示的平台, 根据诵读内容选择齐读、 小组读、 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诵读展示中获得乐趣、 提升诵读水平。 第三, 学生展示平台不应局限于课堂, 教师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围绕诵读和语言表达设计主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诵读空间,从而让学生享受诵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示,可以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促使课堂气氛达到高点。在展示演绎中可以感受诵读魅力,学生保持诵读兴趣,课堂参与度高,这对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乐于诵读, 在愉悦氛围中学习、成长,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创设素养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