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妈妈睡梦中的微笑”引发的思考

2019-01-11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刘守莲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家长妈妈

■ 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 刘守莲

开学初听了一节二年级语文课《妈妈睡了》,这是一篇语言质朴却又不失温度的小短文,在讲到“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一部分时,老师本想让孩子们展开想象,问:“此时,睡梦中的妈妈为什么笑呢?”没想到,答案却让人大跌眼镜:回答一,妈妈梦到爸爸发大财了;回答二,妈妈梦到爸爸当大官了;回答三,妈妈梦到自己买路虎了;回答四,妈妈梦到自己换了一个既轻松挣钱又多的工作……那一刻,我惊呆了,原本沉浸在语言文字中的那份平静、美好、幸福瞬间冷到了冰点……在这些七、八岁小孩的心中,妈妈最高兴的事,是爸爸当官、发财,是妈妈干活少、挣钱多!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学校教育,想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步维艰,想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道德良知、教育良知与冰冷现实碰撞时的那份尴尬与无奈……的确,社会的浮躁和喧嚣,社会的道德水准认知,社会对孩子的期待和关注点,社会对学校、对学习、对教育、对教师的视角和审视,让学校这块本应是最纯净的土壤里也或多或少地掺杂了一些杂质,甚至阻滞学校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越来越“任性”让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软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身边发生了那么多让我们汗颜、痛心甚至是羞于启齿的事:本应是阳光向上的青少年,却只因家长不让玩手机就任性地连砍了自己6刀;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只因家长面对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肆意耍闹视若无睹,造成江苏无锡一个小男孩额头撞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本应是孩子榜样的家长,却只因自己那狭隘的爱子之心,在自己小孩碰到年轻女孩屁股时,不是适机教育和提醒自己小孩,而是一句“你长得那么丑,我儿子摸一下又怎样”;本应是一家人的幸福周末时光,却因没有规则意识造成老虎吃人而给家人带来一生挥之不去的痛苦和悔恨;本应以善良、仁厚著称的大妈们,却屡屡传出广场舞扰民、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以及自助餐中的肆意浪费等等。

没有规则,没有自律,没有敬畏,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甚至是没有羞耻!这些乱象与之带来的,是我们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痞气”,沾染了“惰性”,沾染了“无知”,沾染了“任性”。比如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面对老师的课堂纪律的约束,直接怼老师:“我就爱说话,你管不着”的有之;面对老师的善意批评,直接怒喊:“我爸说了,打坏别人没事,他管赔钱,但我不能吃亏”的有之;面对孩子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家长大闹校园的有之;面对老师提出调座、当干部、重点培养、重点关照等特权的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人人都认为我最重要、我不好惹,人人都抱定我不能吃亏,甚至是动不动就以“体罚”“虐童”“违背师德”等威胁、恐吓老师,人人都太“懂”教育了,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面对教育却越来越“迷茫”了……

家庭教育的越来越“功利”让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无奈”

众所周知,每个人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亲人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身教胜过任何教育名录和典籍。

但时下,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度”关注,甚至是“唯一”关注,造成了“唯分数”论的功利性教育思想泛滥,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身体成长、心理健康、精神需求、道德认知、意志品质等等,造成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身体发育不良的孩子越来越多,性格有缺陷的孩子越来越多,自私自我的孩子越来越多,意志薄弱的孩子越来越多。

北京师范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在“有温暖的家”“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利”四项调查中,“有温暖的家”排在了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足以说明,在孩子们心中,他们最看重的不是有钱、有权、有地位,而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另外,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孩子们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可见,父母对孩子道德认知、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在家长对孩子最关注事情的调查结果中,学习成绩排名第一,后边依次是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而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关注却远远排在了后面,甚至是几乎不关注。可见,许多家长的关注点与孩子们真正的心理需求并不在一个频道上。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每天放学,一个飘着饭香、叮当作响的厨房,一顿热乎乎的粗茶淡饭,一句妈妈穿透半个巷子的嗓音:“吃饭了”,一场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闲话家常,都是我们童年生活中最最美好的回忆。而如今虽然外卖、快餐让父母从厨房中解放了出来,但却流失了那么多我们认为最珍贵的家人之间最有温度的情感交流。

“富养孩子”的“富二代”思想让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无助”

时下许多家庭,不论自己具备什么条件,都愿意把孩子当作“富二代”来养。可能有的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受得苦比较多,所以不愿意在自己孩子身上再“重蹈覆辙”;可能有的自己本身就是“骄傲的孔雀”,一直都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孩子更应凌驾于他人之上;可能有的纯粹是出于攀比之心,错误理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内涵……原因种种,但令人担忧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富养”,并不是精神上的给予和心灵上的丰富,而是一味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大多错误地认为,物质的无限满足就是尽到了家长义务,就是成功称职的父母,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同学面前“有面儿”,就会让孩子内心有满足感和优越感。殊不知财富的确让人羡慕,但未必能给人带来尊严,只有内心的富足和充盈,才会真正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这样的“富养”,不是爱而是害!

总之,社会也好家庭也好,都是我们教育的共同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痛定思痛过后,拿起我们的“武器”,守好我们的“阵地”,不忘我们的“初心”,坚守我们的“信仰”。通过更多家庭教育讲座,通过更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通过孩子这根“纽带”,由孩子带动家庭牵手社会,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与孩子同频共振、磁场相似、步调一致,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家长妈妈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