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2019-01-09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4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循证心肌梗死

丁 薇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栓形成,让血管腔狭窄,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缺氧、缺血和坏死,而且伴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让其生活质量降低[1]。循证护理作为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循证医学发展而形成的,具体是指护理人员明智、准确和审慎地利用科研成果,结合患者价值和意愿,根据自身的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2]。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的诊疗活动中应用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3],并经临床影像学检查证实,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27例患者为男性,23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5.2±6.8)岁。实验组中,26例患者为男性,2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4~76岁,平均年龄为(54.7±6.3)岁。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选择常规护理模式来干预对照组患者,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选择循证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①问题分析:首先应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小组组长则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应和患者进行主动地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对常规护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找,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护理研究依据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对常规护理方案中的缺陷进行弥补。②资料收集: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知名医学网站来查找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当作参考。在收集到相关文献资料后,护理人员应进行整理,同时和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来优化和充实自身知识水平,并在护理工作中合理运用。③心理护理:在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有效的疏导,宽慰和安抚患者,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护理人员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而且应详细记录,进而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睡眠质量不理想、饥饿感强、耐受性不理想,则应加强护理巡查工作。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责任心。④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疑惑。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告知其治疗期间、护理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让诊疗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如血压、呼吸、心率等,向临床医师及时反馈患者的异常情况,同时给予对症处理;当患者病情保持稳定时,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应该以蛋白质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包括鸡蛋、瘦肉等,告知患者严格戒烟戒酒,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1.3 观察指标:①对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记录;②采用自制调查表来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护士的专业操作水平、服务态度、负责情况,调查表总分为30分,具体分为不满意(0~9分)、一般满意(10~19分)、非常满意(20~30分)。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软件来分析和统计本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和下床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8.32±2.55)d,住院时间为(9.48±1.16)天;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5.52±2.17)d,住院时间为(6.74±0.62)d;在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8.0%、9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胸骨疼痛、神志障碍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或者死亡等现象[4]。临床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活动中,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改善患者预后。

表1 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n)

循证护理是指在制定护理方案时,有机结合科研结论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而获得科学和合理的护理依据,同时将其当成护理决策依据[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活动中,应用循证护理就是查找常规护理方案中的缺陷,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其当成治疗护理方案的依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科研结论,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的可靠性、灵活性和严谨性更强,在合理应用科研结论的同时,根据护理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为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本研究中,实验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活动中,应用循证护理能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让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循证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