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2019-01-0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希拉微观西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蒙医理论中的“赫依、希拉、巴达干”等核心概念,是把古代自然哲学中朴素的唯物思想“土、水、火、气、空”五源学说,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在人体上具体化而来。其中气源秉性为轻、动、凉、糙、淡、燥等,具有声感等效能,对物质有动、扩散、康复、增多等作用,赫依以轻、动、糙等秉性为主,故归属于气源。赫依可依赖胚胎初成之三种基脉之一中央脉,位于身体下部,三舍是赫依的总位,是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依存部位,三舍储藏精血、三糟粕的聚合处,七素最终生华的红白精血之库,是生殖器官,六腑之一。十三条隐性脉中的一条聚合脉与三舍相连,通过此脉运行赫依、希拉、巴达干和感能,形成三舍与脑的连接。赫依循行全身各部,但主要循行于心脏、孔窍、大肠、骨骼、耳及触觉部位等。赫依从里到外,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都有赫依循行,无孔不入,无窍不到。赫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指导者,希拉、巴达干的协调者,它能保持智慧敏锐,感官灵敏,呼吸畅通,分解清浊生华,输送滋养七精微等功能。赫依既能融入到三根之间、三根与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保持平衡,以及在三根七素作用下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感觉器官之间通过黑脉(血管)与白脉(神经)的运行传导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来维持健康状态的基础理论中,也可联系到与其功能特性相关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的研究。因此,进一步传承与扩展三根学说之一的关于赫依的理论,对于蒙医药学的临证经验与现代医学微观结构的科学研究的结合,运用中西医学方法以改善人体微观结构功能障碍治疗相关疑难疾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1 蒙医和西医的思维方法

1.1 蒙医思维方法 系统论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它与将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的还原论不同。其研究系统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系统论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式,又可代表数学方法,它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和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和变动的规律。

“天人一脉”的整体观是蒙医学的精髓。天文历法五源学说中,把“空源”称为“器”,另外“土、水、火、气四源”称为“精”,把“器”和“精”解释为“世界”。蒙医学将人体构造和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界事物归属于五源,从而阐明机体组织、器官、以及自然界的性质。再此基础上从五源内在联系角度,进行解释有关的机体组织、器官及自然界事物间的相互协调或相克关系,并利用其规律,达到保健或诊治疾病的目的。如把赫依、中央脉、感觉等归属气源,阐明其阴阳双重性及属性相同的内在联系,另外把风寒、暖季变凉,雨季、过度凉爽居住环境和荞面、浓茶等苦涩味、粗糙的食物、轻凉性药物以及悲伤等归属气源,并阐明其阴阳双重性。在五源偏闰土,味具甘酸咸辛,具有软、重、腻、暖、固等效能的营养丰富的饮食滋补及平息,若重、腻、固过度,罹患巴达干病或赫依运行脉窍受重、寒、腻、钝、柔、固、粘等阻塞,而暖热过度,希拉热盛而耗身或赫依运行脉窍变形堵塞如火炼物,或因希拉之热、锐、轻、湿、腻等秉性,局部红、肿、热而脉窍受阻而痛,甚至热壅化腐。应用天命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解释脏腑关系和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五脏脉象变化规律。应用阴阳学说,把人体组织、器官、三根乃至疾病诊治方面归类,解释阴阳双方对立、依存,此消彼长,保持机体动态平衡状态。

1.2 蒙医学核心概念 人和自然的统一,人体本身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整体观,是蒙医学核心概念,三根内涵中的五源与生俱来,赫依归属气空源,或以气源为主;希拉归属火水源,或以火源为主,因独阴不生,独阳不长;巴达干归属水土源,三根各自由五源精微滋养。三根是人体生老病死的根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根学说,运用五源学说阐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理论,是蒙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属哲学观和医学观。希拉、巴达干相互对立、互相制约、相互依赖的运行中,赫依起协调作用,并作为二者正常运行的动力。希拉、巴达干属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无希拉(或巴达干),不存在巴达干(或希拉),其间必然存在界限,就是赫依的存在,一体三观是三根学说的殊胜特点。七素在三根支配下代谢清浊生华,构成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和三根的物质基础; 三根依赖七素,支配人体的生理活动,输送精微、排除浊物。三根病变成三邪,伤害七素。

1.3 西医思维方法 现代医学精于还原论,基于抽象思维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以解剖学为基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多学科知识,重视人体局部与微观;认为人体由系统构成,系统由器官组成,可一直追溯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故其进行科研时通过某一微细物质结构及其规律的研究,阐明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2 赫依与蒙医药相关基础理论

2.1 三根及其秉性分析三者内在联系 三根排列顺序为赫依、希拉、巴达干,以赫依为首。赫依以循行之道遍布全身,对希拉、巴达干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引导和推动作用。紊乱或偏盛病变时,导致赫依病,缘生双重性,辅寒热则阴阳过盛,对三邪作为引发、收尾、扩散、激化之因果。赫依秉性有轻、动、凉、糙、细、坚等六种,由重、固、热(温煦)、粘、钝、腻(柔)等效依次被克制。希拉秉性有热、锐、轻、臭、泻、湿、腻等七种,由寒、钝、重、稀、燥、淡等效依次被克制,热、锐、腻三者为实质性秉性,轻、臭、泻、湿为功能性秉性。巴达干秉性有重、寒、腻、钝、柔、固、粘等七种,重、寒为主,由轻、热、淡、锐、糙、轻、燥(糙)等效依次被克制。

2.2 赫依相关基础理论 赫依对人体质特征方面功能具有喜顺恶逆,善于二元对立。赫依身、语、意方面具体功能有使人能言善辩,接受事物快,好想而时常缺乏实际,思维敏捷而健忘。若赫依紊乱、偏盛时,使人贪欲盛而失意多,常立志而缺乏耐性,易失眠,烦躁易怒,时傲时逊,沉浮不定,多疑。赫依体质特征中,坚为腹坚不易泻外,因坚、细而无孔不入,无处不到,糙而不黏胶,动而轻便,清凉通透,善行喜顺,通孔窍即不壅滞,也不黏腻相连不开。赫依分六种,作用各异,赫依具有遍及全身最为细小的微观特性,是人体运行七素、液、神识升降出入的结构基础,能够流通七素及其正津,运转感能,和渗灌血液,具有广泛性、微观性、通利性和开闭脉窍的自然性。赫依与脉窍作为蒙医概念上的微观结构,均是遍布全身上下内外的微观组织,赫依具有运载七素精微、感能的“载体”,是脉窍的进一步分化,也具有脉窍延续、贯通、承接、交互之意,具有贯通内外组织结构脏腑,循环脉窍精微,渗灌运行七素于组织器官,分解清浊生华的生理功能,完善感能等白脉感知、心识、识介质运转到组织结构及微观结构中的作用。人体各部组织结构、脏腑器官,从宏观到微观,七素精微、津液的运行、协调与赫依有关,从而实现整个机体的自稳状态。脉窍是精微、感能的运行道,赫依是承载体,借助感能具有出入、升降、舒缩功能,借助心识具有思维、识别功能;借助希拉之热、锐、轻特性推动运行功能,若过盛,热旺耗身,热壅而熔化七素,轻、湿、腻盛,导致周围组织红肿而郁滞脉窍,赫依运行阻隔,引起热痛;借助巴达干之重、固土源为基靠而有常道,若粘抑糙,寒生凉,过则热之推力衰退,赫依凉、坚等特性助巴达干寒盛而凝体,脉窍阻碍,气源和土水源不循常道,清浊生华无力,导致赫依扩散,水泛滥,形成水肿。总赫依分为五种,司命赫依位于脑部,运行于中央脉、咽喉及胸腔内,完善感能功能,主司吞吐、五官感觉、增强记忆、稳定情绪;上行赫依位于胸部,上行于喉、鼻、舌,下行于脐,主司语言、记忆力,使人进取及有活力、颜值;普行赫依,遍布全身,主司心脏、血管、孔窍舒缩开闭功能,将七素之精微输送全身;调火赫依位于胃肠,主司胃肠蠕动,分解食物精微和糟粕,与消化希拉、腐熟巴达干共同完成消化三能的功能。消化三能之分热能,分布全身,为七素三秽的代谢、赫依及组织结构的运行提供热能,下清赫依主司下消化道、生殖器、膀胱的功能。

3 赫依与现代医学微观结构

3.1 赫依具体微观特性 赫依遍布人体各部,在概念上与现代医学微观结构有着一定的联系,围绕赫依独有的运行功能及其他特性,寻找与各部赫依相对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以论赫依之具体微观特性,克服蒙医三根理论在微观结构形质上的不足。然而,赫依与人体某些特殊细胞结构与功能相似,是通过赫依的概念、秉性、分布情况和功能,经过逻辑思维判断、推理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赫依同感能一道主司人体身、语、意三业,感能是感觉(包括五官感觉)和思维的总称。感能以正津为营养、骑乘着赫依,运行于白脉,分布全身。《秘诀医典》有“脑为感能之中心”,《金光注释集》有“司命赫依位于头顶部大乐轮,它是所有赫依的根基,故可完成感能和烦恼的心理活动”,七素之末-精液清浊分离之精微,位于心脏,遍布全身,容颜之贵,精神之滋,益寿之妙。《诃子鬘》有“所谓灵魂脉之灵魂是指位于脉窍之内的精微(正津),脉道为其运行之路”的记载,说明正津运行脉窍,灵魂即正津。《论述医典》有“意识脉集中于心”,《密送部》有“把脉、赫依、精液(包括正津)和心合为金刚体,其中白脉像房屋,精液(包括正津)犹如珍宝,赫依好似乘骑,心像主子”[1],心即识,金刚四合体意为难分难离,而普行赫依遍布全身,无窍不通。说明在识(无论人体感知与否)的指引下,通过赫依的生物转运及传导,在体内完成精微及正津的吸收、分布、扩散、代谢、排泄,其中包括主动和被动转运(孔窍开阖有关),受体的识别,配体(包括有害物质,如某些细菌、营养物质、免疫物质、信号物质等)转运,完善大脑、白脉(神经)传导功能,保持心脏、血管、脉窍的舒缩、开阖功能,与赫依具有双重性有关。

3.2 赫依与微循环在多方面具有共同内涵 将蒙医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向研究微循环进而揭示赫依的物质基础及其实质。微循环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药理学等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利用微循环理论研究赫依有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微镜下观察微循环的部位有十几个,但最常用且能代表全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微循环的组成随器官而异。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个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的管壁主要含有平滑肌,它们的舒缩活动直接影响到微循环的血流量,可由赫依来调节;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和体内缩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加压素)等的影响,由依靠赫依识别、转运活性物质。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为净滤过,静脉端为净回收。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是通过扩散、吞饮及滤过——重吸收三种方式,其交换的速率取决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由通过赫依对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孔窍开阖、物质转运、识别来完成。临床发现,蒙成药额日敦·乌日乐治疗微循环障碍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较好。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神经、血管、肌肉等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肢体营养的作用[2]。该药性凉,组方成分30种,其中辛味药13种,咸味5种,涩味6种,其余甘、苦味各3种。具有舒筋开窍、通脉,通畅赫依脉窍,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 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三根由各自五源产生,并由精微滋养,是人体生老病死的根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通过扩展赫依理论的内涵,发现赫依与现代医学所研究的微观结构及功能具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即神经传导,血管舒缩,孔窍开阖、生物转运(包括配体转运)、受体识别、意识以及微循环学科等有一定相关性。赫依循行,无孔不入,无窍不到。而病变赫依既引发一切疾病,也收罗一切疾病的末尾,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与赫依密切相关。故而,“赫依-微观结构”可作为蒙西医结合的契合点,结合蒙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科技,对于研究蒙医药改善人体微观结构及功能障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两种医学体系,需要将整体论与还原论、蒙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治进行有效地整合,并且需要进行医学的多学科研究,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蒙西医思维模式的结合不是将两种思维模式单纯相加,而是以无孔不入的赫依为微观结构的基础思维,该逻辑思维应为扩展、发散的思维,还原论到整体论,辨病到辨证的过程,则蒙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可归纳为人的整体-局部(疾病诊治)-微观结构-赫依-调理三根-六基症病因辨证施治-“天人一脉”的临床诊治过程。比如,采集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资料之后,确定诊断,拟定西医治疗方案,再延伸到相关微观结构的改变推断具体部位的赫依所在的组织,是进行物质及信息交换的微循环结构,通过三诊进行赫依及7 种体质特征调理饮食起居和人的身、语、意相互协调,促使三根七素的相对平衡来提高健体及机体抗病能力等。选择具有针对性开通赫依脉窍及适宜应用平息紊乱赫依的蒙药或蒙药单体,再辨诊分析病因、病缘、临床表现、发病时间、病情变化、体质特征、年龄、生活习惯等,辨证施治。蒙药六味中,甘味滋补,平息赫依、治疗希拉症;酸味消食,疏通赫依运行,治疗巴达干症,咸味舒筋开窍,破痞;苦味治血、希拉热,燥腐消脂通脉。辛味燥腐,消肿开窍,消脂通脉,治疗巴达干症,辛味多含挥发油、皂甙、及酚等,开窍之要味。涩味收敛治伤,燥腐消脂,清血、希拉热,消肿开窍。蒙药八种药性中,重、腻二性能克制赫依的主要特性;寒、钝二性能克制希拉的主要特性;久服或过量用重、钝、油、寒性药物或饮食可引起巴达干病,脉窍阻滞。轻、糙、热、锐四性能克制巴达干的主要特性,通脉窍;久服或过量用轻、糙、寒性药物或饮食可引起赫依扩散;久服或过量用热、锐、油性药物或饮食可引起希拉病,伤七素。

5 小结

三根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愈后都与赫依密切相关,蒙医治疗任何一种疾病,首先考虑赫依偏盛、偏衰、相搏等赫依紊乱及其对疾病的加重因素,优先进行四施必要的防治。蒙西医结合医学在“赫依-微观结构”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发展道路很漫长的。将两种诊疗思维结合,具有创造力的蒙西医结合思维融入到医学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新的诊疗思维模式来认识并发展医学的过程中, “赫依-微观结构”理论的建立,有助于此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能够屹立于蒙西医结合发展的潮流中。蒙西医结合在于治疗思维方式上贯通,理论上相互渗透,方法上彼此借鉴、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在疾病方面发挥西医优势,在辨证方面体现蒙医优点,在治疗手段上中西医互用,优势互补,共同指导疾病治疗,或从不同角度配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蒙西医结合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将求同存异,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希拉微观西医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微观的山水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