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

2019-01-08杨建军崔岩

丝绸 2019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杨建军 崔岩

摘要: 柿漆取自涩柿青果,具有防水、增韧功能,自古作为渔网、建筑木材及竹木制品、纸制品的涂料使用。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用柿漆染制纺织品,因其所含柿单宁物质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亲水性、黏着力和氧化作用等完成染着显色,在染色技术上表现出独特性。通过对柿漆染色特征的研究,分析其在显色调性、色彩牢度和色彩美感韵味等方面显现出的强大优势;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染色实践,探究柿漆传统制作技术与染色方法。研究认为,在当今倡导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战略中,古老的柿漆染色工艺仍然拥有巨大潜力和广泛发展空间。

关键词: 柿漆;柿单宁;染色特征;媒染剂;染色工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S193.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19)06-0026-06   引用页码: 061105

Abstract: Persimmon juice is from green fruit, with waterproof and toughening functions. It has been used as a coating for fishing nets, building timber,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and paper products since ancient times.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persimmon juice was used to dye textiles in China. Because persimmon tannin was condensed into insoluble polymer compounds when encountering oxygen, and then dyeing was completed through hydrophilicity, adhesion and oxidation, which show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staining technique. By studying the dye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rsimmon juice, the strong advantages of persimmon juice in tone, color fastness and color aesthetic charm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yeing practice, the persimmon ju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dyeing methods were explo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ncient technology of persimmon juice still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wide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ersimmon juice; persimmon tannin; dyeing characteristics; mordant; dyeing techn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柿漆之所以称为“漆”,是因它具有防水、防腐等生漆特征,但生漆是以漆酚为主要成分的树液,而柿漆是柿子果汁,所以不会像生漆那样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柿子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超过0.5%的为涩柿,低于0.5%的为甜柿[1]。柿漆取自涩柿,夏季摘取涩柿青果(图1)捶捣至碎用水浸泡,或者直接压榨取汁发酵而成,又名柿油、柿胶、柿汁、柿水等。由于柿漆主要成分是单宁和发挥性有机酸,使其拒水、增韧功能强大,自古就作为建筑木材、竹木器具及渔网、纸制品等涂料使用,柿漆纸扇、纸伞和纸灯笼等传统工艺也延续至今[2]。除此,柿漆还可以染着麻、棉、丝、毛等天然纺织纤维,对一些化学纤维也有不同程度的染着力。唐代《云仙杂记》中“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的记载,表明中国使用柿漆染色的历史久远。清代《(雍正)浙江通志》也记载:“近人又以柿漆漆纱,颇宜暑服。”据此可知,当时运用柿漆染纱制作夏服。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江苏邳州的某些村落还有一些老人使用柿漆染布制衣[3]。中国柿漆制作及使用技术大约在隋唐时期东传日本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用于建筑、酿酒和染纸做伞制扇等行业,称为柿涩。在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年),因柿涩染纸技艺受到纪州藩推崇,沿伊势湾白子町、寺家町(现属三重县铃鹿市)一带迅速兴起以雕刻精美花版著称的柿涩型纸工艺,极大促进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日本型染艺术的发展。总之,传统柿漆的天然属性、独特性能和所染色彩含蓄优雅的美观韵味,魅力无穷,至今仍然拥有广泛开发运用空间。

1 柿漆染色特征

一般植物染色是将植物色素染着于纺织纤维,最初颜色鲜艳,但随着时间推移,在日光紫外线和大气氧化作用下,色素逐渐自然分解而褪色。與此相对,柿漆染色起初色彩浅淡,但经过日晒和自然氧化,时间越长其色彩反而越深,这种变色能够持续2年之久。柿漆染色这一独特性质,是由柿漆构成成分和特殊着色结构决定的。

1.1 柿漆成分与染色

根据日本中林敏郎[4]研究,单宁物质是柿漆最主要成分,称为柿单宁。柿单宁相对分子质量大,聚合速度快,溶解度低,易于沉淀,且与蛋白质结合力非常强,因而日本自古至今一直将其作为澄清剂用于清酒生产。单宁是英文Tannins的音译词汇,又称鞣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单宁分为加水分解型单宁和缩合型单宁,柿单宁属于缩合型单宁,具有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特征,涩性强,在氧化过程中逐渐显现茶色。柿漆的这种氧化缩合及变色功能,正是将其作为防水剂和着色剂使用的原因。然而,作为着色剂的柿漆,与一般意义上的染料和颜料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染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一般溶于水,能够直接或通过媒介物质将色素分子染着于纤维;颜料是有色细颗粒粉状物质,一般不溶于水,通过均匀分散于水、油脂、树脂、有机溶剂等介质中着色。而柿漆是通过柿漆独特的亲水性、黏着力和单宁氧化作用,以及反应生成沉淀等共同完成染着显色,且干后表面形成薄膜,防水性能强,色牢度高。日本寺田昌道[5]据此认为,柿漆虽然取自植物果实,但柿漆染色不属于植物染色范畴,进而判定柿漆既非染料又非颜料,而是属于特殊的第三种植物性着色材料。因为柿漆一接触空气就开始氧化,一干燥就开始显色,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由浅茶色变为茶色、深茶色,所以在使用柿漆染色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变色特征,做好预先色彩设计。另外,干燥时间的差异,能够使柿漆所染色彩产生差别,这一特性为艺术探索提供了诸多表现空间。例如,通过面料褶皱起伏的松紧差异使干燥时间产生变化,形成多变色彩,以此制作美妙斑纹肌理,呈现柿漆染色特有的富于色韵表达的艺术效果。

1.2 柿漆浓度与染色

柿子青果汁液一旦接触空气,就会逐渐变为茶色,并显现硬化特征,这一现象源于果实中含有的缩合型单宁。因此,作为高单宁含量的柿漆,发酵后愈发黏稠,如果用其原液进行染色,干燥后所染纤维明显变硬,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染制柿漆纸夹、封皮等。但对于使用柿漆染制纺织纤维,除了特定要求外,通常需要把柿漆原液稀释后再进行染色,从而减弱硬化程度。以染棉纤维为例,一般参照1 ︰ 2基本标准把柿漆原液用水稀释,染深色时可以适当加大浓度,按照1 ︰ 1比例稀释;染浅色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浓度,按照1 ︰ 4至1 ︰ 6比例稀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柿漆浓度高,染色后易造成所染纤维发硬,故此即便染深色,最好选用低浓度染液进行染色,通过增加染色次数来加深色彩,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硬化程度,便于使用。

1.3 柿漆气味与染色

柿漆中含有醋酸、酪酸等多种挥发性有机酸,其中醋酸含量达2%~3%,在发酵条件下有机酸含量更高,柿漆特有的类似银杏果腐烂时散发的酸臭气味,正是来源于这些挥发性有机酸。日本相关研究证实,使用柿漆染色后,通过水分蒸发和有机酸的挥发作用,在其表层逐渐形成不溶于水和酒精的物质,并凝结成茶色薄膜,使其具有防水、防腐功能[6]。据此了解到,虽然柿漆染色主要通过柿单宁与空气接触的氧化作用完成,但柿漆含有的挥发性有机酸在氧化显色过程中起着辅助促进作用。不过,因这些挥发性有机酸造成发酵柿漆具有酸臭气味,且在染色后的氧化过程中仍然不断释放,虽然经过媒染、洗涤有所减弱,日久也会自然消失,但由此产生的不快感对柿漆及其染制品的亲和力还是影响很大。日本开发生产的无臭型柿漆,是利用科技手段去除柿漆中的味道源,从而极大拓展了柿漆染色的应用范围,使之扩大至环境和卫生健康等多方面,天然柿漆化妆品就是突出一例。不过,对于无臭型柿漆与原始柿漆的结构特征差异,以及由此形成在使用效果上的细微差别与影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细化研究。

2 柿漆色彩变化

柿单宁在遇氧缩合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过程中逐渐变为茶色,这种自然变色一般持续2年左右才能结束。使用柿漆染色,通过碱剂、金属盐介入与柿单宁发生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现色彩变化。主要表现为: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等碱剂溶液处理,能够催进色彩浓度变化,使柿单宁迅速显现茶色;使用铁盐、钛盐等金属盐溶液媒染,利用柿单宁与金属盐发生化学反应促进色彩调性变化,从而改变柿漆原有色彩而产生变黑、发黄等丰富色彩。

2.1 碱剂处理

碱剂产生的碱性条件可以使柿单宁色彩发生变化,碳酸钠、碳酸钙等是柿漆染色常用的碱剂。使用碱剂处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短时间内即可显现出,经过半年自然变化才能达到的色彩深度。从柿漆染色的显色过程看,染色后在空气中放置氧化半年左右,其色彩变深度约为80%,经过1~1.5年的时间,才能逐渐稳定,终止变色。也就是说,从染色结束到完成色彩自然变化,大约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基于这一特性,如果染好的布料长时间折叠存放,因其表面与内部氧化程度不同,就会产生表面深、内部浅的色彩差异。因此,染色晒干后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等碱性溶液进行处理,使之迅速显色,在短时间内达到自然放置半年的色彩深度。因为碱剂处理后的色彩变化极其微弱,这样,通过碱剂处理就可以避免因放置不当造成的明显不均匀变色。需要注意的是,染色后必须在布料完全晒干后才能进行碱剂处理,否则会因干湿程度不同产生深浅不一的色斑。第二,碱剂处理对所染纤维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由于柿单宁的作用,使柿漆染色的纤维干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硬现象,而碳酸钠、碳酸钙等碱性溶液对柿单宁氧化中产生的薄膜具有软化作用,从而使纤维变得柔软。第三,碱剂处理能够有效消除柿漆异味。柿漆发酵后具有较强烈的酸臭气味,在染色氧化过程中还继续释放,持续时间长。经过碱性溶液浸泡后,能够使柿漆中的醋酸、酪酸等挥发性有机酸产生性质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难闻的酸臭气味。

2.2 金属盐媒染

媒染是利用媒介物使色素染着于纤维的方法,该媒介物称为媒染剂,最为常见的媒染剂是金属盐。不过,柿漆染色的媒染与一般植物染料的染色依靠媒染发色、固色有所不同[7]。柿单宁与不同金属盐反应形成络合物,呈现多样色彩,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效果,柿漆染色后通过使用金属盐溶液媒染,可以染得丰富的色彩效果。不过,柿单宁除了与铁盐、钛盐发生化学反应较为强烈,色彩变化大,其他大多数金属盐对柿单宁所起作用不大,因而铁盐、钛盐是柿漆染色常用的金属盐媒染剂。以铁盐为例,调制媒染液的基本标准是500mL水中加入铁浆(醋酸铁溶液)7~8mL,根据染液浓度、纤维种类、染色方法的不同和色调需要,可以相应调整金属盐溶液浓度。与此同时,通过柿漆染液浓度配合媒染液浓度的变化,还可以使所染色彩产生多种多样的差异。比如,使用铁盐媒染剂,通过改变染液或媒染液浓度,能够染出从浅茶褐色、褐色、灰褐色、黑浊色、黑色等色彩;使用钛盐媒染剂,可以染出黄茶色、鲜黄色、橙色等色彩。因此,虽然柿漆染得的色彩有限,但通過使用不同金属盐媒染剂,以及改变染液、媒染液浓度等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充色彩种类。

3 柿漆染色工艺

3.1 柿漆的制作

关于摘取涩柿青果的时间,清代《稼圃辑》明确记载农历的“六七月摘芟或落下者捣碎”。涩柿品种很多,而小型品种的青果单宁含多,更适宜制作柿漆,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椑柹……椑乃柹之小而卑者……捣碎浸汁谓之柹漆。”用此椑柹(柿)制得的柿漆品质好,正如明代《说略》所记“别有椑柹……做漆甚妙”。柿漆制作方法分为加水法和不加水法两种,所谓加水法,就是先将涩柿青果捣碎加水浸泡放置,之后再绞汁。中国元代《农桑衣食撮要》记载的农历七月“收柿漆:每柿子一升捣碎,用水半升酿四五时,榨取漆令干,漆水再取亦得……”即运用加水法制作柿漆。它详细记录了柿子与水的比例、浸泡时间和取汁次数,表明当时的柿漆制作工艺非常成熟。使用加水法制作的柿漆浓度较低,但方法简便,适宜手工操作。笔者在贵州肇兴调研时,就曾看到村民利用石质舂米工具使用加水法制作柿漆(图2)。所谓不加水法,就是把涩柿青果直接粉碎榨汁。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器具强力压榨,现代柿漆生产企业或公司,都是采用不加水的直接榨汁方法,通常先使用不锈钢粉碎机(图3)将涩柿青果粉碎,再装入布袋通过榨油板压榨取汁,储存于大缸或水泥池发酵10~11个月,最后加温至沸进行杀菌处理[8]。不加水法制作的柿漆浓度高,一般称为柿漆原液,日本用于销售的柿漆就属于这一类。发酵是制作柿漆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加水法还是不加水法,发酵时间至少3~6个月以上,才能变为具有黏稠性质的红褐色液体。另外,因柿子种类、制作方法、发酵时间的不同,制得的柿漆也有所差异。

由于柿单宁化学性质独特,对于制作柿漆使用的器具有独特要求。17世纪后期日本《百姓传记》和大正六年(1917年)《因岛柿漆制造法》中都曾记载,柿漆禁止混入盐、油、酒,禁止与铁接触,这是因为如果柿漆中混入盐、油、酒,就会造成柿漆的涩性丧失,而如果与铁器接触就会使色彩变黑[9]。故此,制作柿漆需要专用场所,使用不锈钢、塑料等器具,并且要充分清洗干净。

3.2 柿漆染色方法

柿漆原液浓度高,单宁作用强,直接染色除了易于硬化,还因颗粒较大,黏结一起难于渗入纤维内部,不利于染色[10]。因此,通常柿漆原液需要用水稀释后进行染色。柿漆染色方法主要分为刷染法和浸染法,刷染法是指使用毛刷把染液刷到面料上的染色方法(图4),浸染是指把面料、纱线等浸入染液进行染色的方法。浸染法最为普遍,图5—图9是笔者操作时拍摄的照片,能够形象反映出柿漆浸染过程。

染色材料:140扣,长2200cm,宽33cm手工织苎麻布1匹(重庆荣昌),柿漆原液(山东临朐)15L,氢氧化钠30g,碳酸钠120g,铁浆600mL。

3.2.1 预处理

染色之前需要去除织造时涂抹经线上的浆料,称为退浆。与此同时,纤维中的色素、蜡质等影响染色的其他杂质也需要去除干净,称为煮练。退浆、煮练统称为预处理。麻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具有耐碱性,通过将其浸入碱性溶液高温煮的方法进行预处理。这里根据所染麻布量,将40L水注入不锈钢桶,加入30g氢氧化钠,搅拌并加温至约80℃。先把麻布一端放入,随后呈屏风状正反叠压将整匹麻布浸入碱液,继续加温至沸,煮30~50min,期间用木棍不断翻搅。用水漂洗3~4次,不折叠拧绞,直接将麻布展开悬挂晾晒(图5),以免出现褶皱影响染色。

3.2.2 染 色

将经过预处理并晒干的麻布在水中浸泡1~2h,然后仍然不折叠拧绞,直接将麻布展开悬挂晾晒。晾晒过程中将麻布上下倒换,使水分均匀蒸发。在不锈钢桶中先倒入15L柿漆原液,然后加入30L水进行稀释,在麻布半干时进行染色。先将麻布一端放入染液,随之呈屏风状正反叠压将整匹麻布浸入染液,用双手在染液中将麻布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展开按压,使之均匀染色(图6)。如此重复操作3~4次,染色时间15~20min。然后将麻布取出,同样不折疊拧绞,直接展开悬挂晒干。期间,将麻布上下倒换,使水分均匀蒸发,同时干燥,避免因干燥时间不同产生色斑。

3.2.3 显 色

1)碳酸钠处理。使用柿漆染制茶色系的色彩,多使用碱性溶液进行处理,比如碳酸钠。虽然钠离子没有空轨道,不能作为反应中心与柿单宁发生络合,但碳酸钠产生的碱性条件可以使柿单宁迅速显色。把120g碳酸钠加入40L水中,充分搅拌促使其溶解,然后静置约30min,把上层澄净液体移入不锈钢桶,制成纯净碱性溶液。按照与浸染相同的方法,将染色、晒干的麻布浸入碳酸钠溶液,用双手在液体中倒换麻布3~4次(15~20min)。随后同样不折叠拧绞,直接将麻布展开悬挂,显现茶色(图7)。

2)铁媒染。使用柿漆染制灰黑色系的色彩,选用铁媒染剂。铁是一种古老的媒染剂,明代《多能鄙事》中记载的“用皂矾法”就是铁媒染。植物单宁属于多酚类物质,与铁盐反应生成单宁铁,形成黑色沉淀,产生黑色调为主的显色变化[11]。可见,运用植物单宁与铁反应进行染色,染出的是各种偏黑的色彩。中国广东顺德一带留存至今的香云纱工艺,就是利用薯莨含有的单宁与污泥中的铁反应,染制黑色纱绸。日本奄美大岛、八丈岛等地也保留着使用污泥进行铁媒染的古老技术,称为“泥染”。除此,铁浆也是一种常用的天然铁媒染剂,一般通过酸性溶液溶解铁氧化物(铁锈)制得。例如,把一定量的锈铁钉用大约同质量食醋和同质量水混合浸泡,加热煮沸至液体减至一半左右,密闭静置7~10d,过滤所得黑褐色液体为铁浆(图8),即醋酸铁溶液。在40L水中加入600mL铁浆,搅拌均匀制成铁媒染液,浸入染色并晒干的麻布,用与碳酸钠处理相同方法进行铁媒染,显现黑色(图9)。

3.2.4 水 洗

染色、媒染并晒干后必须充分水洗。通过水洗不仅可以去除未固着的浮色和残存在纤维中的杂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柿漆发酵特有的酸臭气味。与此同时,在水洗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水中氧继续氧化,进一步使色彩变深。通常,将麻布用水充分漂洗3~4次,也是不折叠拧绞,直接展开悬挂晾晒,期间不断上下倒换,均匀蒸发水分并充分晒干。如果需要染制更深的色彩,再重复以上染色→晒干→碳酸钠处理(或铁媒染)→晒干→水洗→晒干的工序。可以多次重复操作,染得更深色彩。

4 结 语

从文献记载和留存至今的传统工艺,以及柿漆制品可以看出,柿漆作为延续千年的传统着色材料,不仅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还因其具有的天然属性、独特性能和染色特质,在色彩调性、色牢度和色彩美感韵味等方面显现出强大优势。因此,依托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战略,兼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深入挖掘作为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柿漆及其精湛技术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巨大应用潜力,充分发挥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运用中传承传统工艺,在创新中发展传统文化,使传统柿漆染色技艺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谢碧霞, 何业华, 王俊. 柿[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1-36.

XIE Bixia, HE Yehua, WANG Jun. Persimmon [M]. Beijing: Economic Management Publishing House, 1998: 1-36.

[2]孙嘉懿. 传统材料的再发现:柿漆[D].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

SUN Jiayi. Rediscovery of Traditional Materials-Persimmon Juice [D].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8: 2.

[3]李雪艳. 中国的柿:民艺个案研究一例[D].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2005: 37.

LI Xueyan. Persimm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Folk Art [D]. Nanjing: Nanjing Arts Institute, 2005:37.

[4]中林敏郎. 食品加工におけるポリフェノール成分の制御[J]. 日本食品工業学会誌, 1977, 24(10): 30-38.

NAKABAYASHI Toshiro. Control of polyphenol components in food processing [J]. Journal of the Japan Food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1977, 24(10): 30-38.

[5]寺田昌道. 杮渋クラフトをたのしむ[M]. 東京: 木魂社, 2007: 17.

TERADA Masamichi. Enjoy Persimmon Juice Technology [M]. Tokyo: Keshosha, 2007: 17.

[6]五十嵐永吉. 柿渋[M]. 東京: 実教出版, 2002: 64-65.

IGARASHI Nagayoshi.Persimmon Juice [M]. Tokyo: Jitsukyo Publishing, 2002: 64-65.

[7]松本宗久. 植物染料を染める[J]. 染織と生活, 1978, 20(1): 47-48.

MATSUMOTO Munehisa.Plant dyeing [J]. Textiles and Life, 1978, 20(1): 47-48.

[8]劉红光. 柿漆综合加工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2(4): 35.

LIU Hongguang.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ersimmon juice [J]. Bulletin of Agricn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4): 35.

[9]今井敬澗. 杮渋[M]. 東京: 法政大学出版局, 2003: 212-213.

IMAI Keihan. Persimmon Juice [M]. Tokyo: Hosei University Press, 2003: 26-213.

[10]寺田昌道. 杮渋クラフト—杮渋めの技法[M]. 東京: 木魂社, 2000: 106-107.

TERADA Masamichi. Persimmon Juice Dyeing Technology [M]. Tokyo: Keshosha, 2000: 106-107.

[11]陈武勇, 刘波, 刘进, 等. 植物单宁与铁盐和氧化剂反应的变色规律[J]. 中国皮革, 2003, 32(7): 11-14.

CHEN Wuyong, LIU Bo, LIU Jin, et al. Color laws of vegetable tannin reacted with ferric salts and oxidizer [J]. China Leather, 2003, 32(7): 11-14.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