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2019-01-08殷朝华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李 坤 殷朝华

“一带一路”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就受到极大的重视,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农业是民之根本,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要议题,而“一带一路”沿线还有一些国家受到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和供需结构调整的挑战,发展还要依赖农业。近些年来,受到气候条件不断恶化,金融投资加剧以及政治因素等非传统因素的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持续上升。由此可见,世界农业的发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这就表明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实现农业合作,农业“走出去”是必然的。2014年,我国从“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的粮食战略调整为“立足国内市场、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持”的粮食安全战略。目前在我国与沿边国家之间,已经建立了30个政府间部级及司局级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但目前“一带一路”的对外策略分析仍值得深究与研讨,从而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战略,以应对变化的世界格局,变化的农业领域。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地缘发展现状

1. 地缘发展形势。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多达40 多个国家,有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粮食。其中,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都是传统的棉、粮、糖料作物产区,这儿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基地。而且农业经济在沿线的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例如我国GDP的 15%~20%属于农业,柬埔寨、老挝等国农业产值占GDP高达 35%。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国家的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空间格局。“一带一路”沿边农业用地十分丰富,但由于地缘而普遍集中分布,各国占用的农用地占整个地区的比例较高,一多半的国家的农业占据了该国土地面积的一半甚至更多。而且沿线地区与国家还有很多地方是地广人稀的区域,因此,未来的农业发展潜力是非常乐观的。与此同时,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农业总量大,资源丰富,但存在农业投入普遍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很多问题,另外气候多变、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等因素,使得沿边国家不仅单位面积粮食平均产量,还有粮食安全和质量水平都明显低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用地生产力是迫切需要的。

3. 地缘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一带一路”沿边农业发展形势相对较好,地域辽阔,享有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从而有利于形成别具特色的多元农业体系,这就促使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农业合作。光、热、水、土是农业的必须气候资源,中亚拥有丰富而优良的气候资源,具备了发展大农业的独特资源条件。中亚五国主要出口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也正因为多样的气候条件,导致沿线国家农业发展普遍过于单一,适宜种植的普遍丰富,不适宜种植的极度缺乏,例如,俄罗斯水产品国内滞销,蔬菜水果高度依赖进口。不仅如此,因为农业技术的落后,导致高端农产品环节薄弱。

以上都说明过度单一,或者孤立是不利于发展的,在条件优渥的沿线双边,综合发展、对外合作、其力同心、协同创新是正确的选择,也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

二、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新机遇

当下世界农业生产、市场、贸易、加工格局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中国乃至亚洲已成为全球粮食进口最大区域;世界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技术”向以转基因技术、燃料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生物农业技术”快速转变。全球农业资源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议题与外交新常态,农业发展已经是国际会议上单列的重要议题。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变化,寻求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而在这个背景下发展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也是大势所趋,必然之选。

1.注入新活力,调整产业发展。我国农业在长期以来一直都处于一个自给自足、缓慢前进的状态,传统的农耕方式还占据主导地位,“一带一路”的提出会给各国农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尤其我国农业,带来重整生机。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学习交流,我们开始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劣势。利用沿线国家的资源整合、资金融通等条件,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产业结构合理优化配置,创新驱动发展。

2.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资源优渥的优势,产业单一的劣势,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所以这是中国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我们可以围绕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交流合作寻求共同发展。例如我国很多边界省份与其它国家山水相连,甚至有的文化也相通,这就为互利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目前看来很多也建设了卓有成效的上层建筑。例如,中国西部省区农业主要是旱作,所以畜牧、棉花是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点。而中国的南方省份属于亚热带气候,发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热带经济作物的合作是很好的突破口。其次,我们还可以和农业产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从自身情况出发将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我们也可以将自身在发展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农业落后于我国的东南亚国家。

3.扩大影响力,提高话语权。虽然当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欧洲美洲很多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国际农产品占有率也低很多。随着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不平等的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建立,很多国家已经对国际农业市场的主导国失去信心,在这个转折点,“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在各国农业开展交流合作的任务中,我国承担起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一带一路”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以欧美为主的农业发展秩序,新兴国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在国家舞台展露头角,从而逐渐提高我国的话语权。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合作策略

1.构建对外开放格局。要开展合作,首先要将本国的农业走出去,同时将他国有利于本国的农业引进来,形成双边格局,在农业发展中互动的开放格局有利于促进全方位发展,实现共赢。要构建双边格局,需要建设良好的合作环境,例如自贸区、试验区、示范区的建设。(1)自贸区建设。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我国果蔬和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出口优势,所以要根据互利共赢的自贸区建设原则,尽可能降低对方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为优势产业争取公平的出口贸易环境,实现产业出口利益。(2)示范区建设。推进在合作伙伴国设立农业合作示范区,对已经建设的4个国家,抓紧细化示范区方案,促进实施方案落地,对于其他30个适宜国家抓紧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自贸区,重点考虑考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放宽伙伴国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物流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3)试验区建设。完善试验区实施方案,进行功能区的边界划定以及布局的优化,从而打造国际投资新规则对接和合作政策集成平台。例如要构建农产品出口和境外投资农业企业数据库,培育有智有技的外向型人才队伍,服务于符合强农惠农政策的企业。

2.“走出去”。我国农业开展对外合作的目标是建设共赢的国际合作局面。要实现目标,各个国家始终秉承“共商”的态度,双边多多交流,发展对接,策略对接,照顾各方的利益,实现共赢。这就需要全方位,站在国际战略角度制定策略,主要如下:(1)“全方位”开放。我国作为主导国,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包容的开放理念,全面调动沿线国家和地方,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引导他们将各自的生产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2)“软件”走出去。农业发展方式的软件主要包括管理和平台。我们国家通过提供科学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农业平台,为建设产业园区提供指导帮助及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例如完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融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助其快速发展壮大。(3)“硬件”走出去。农业发展方式的硬件即技术,资本和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农业科技,要根据合作规划,确定实施细则,在文明安全的法律环境下选择一批成熟、代表性强的先进农业技术开展试点,逐步拓宽合作领域和程度。此外还要加强资本输出,利用自有资金及发展基金作为“走出去”的引导资金,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导入。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境外农业发展环境的不同,农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战略发展思维、持续共赢思维、生态合作思维。

3. 打造中国品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农业主导国,影响力越来越大,话语权越来越高,打造中国品牌对“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合作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研发的玉米在吉尔吉斯斯“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成功的实现了惠农的收益,让当地享受到中国农业育种科技。这就属于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的成功案例之一。现在农业领域的中国品牌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逐步提升。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抓住农业绿色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标准,注重文化交流,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农耕文化的龙头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建立了品牌,还要善于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提高品牌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提高品牌传播效率,连接一批国际农业标准。这样的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抓住“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契机,在中外互利合作中逐渐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