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位一体”的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构建

2019-01-08费文会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励志贫困人口

◎费文会

一、引言

连片特困地区系指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最大、人口多的贫困人口聚居区全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实验区。连片特困地区地处“老、少、边、山、库、穷”区,一直以来,由于受地理生态环境 、区位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因灾返贫率居高不下;地处省际交接地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文化”根深蒂固;农业生产起点低,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科技教育落后,精壮劳动力缺乏。所以要想实现该地区长期稳定脱贫和经济发展持续有效进行的目标,就必须从传统的物质扶贫,转为精神扶贫,从内到外,加强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

二、“五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整体解读

“五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涵盖“价值感悟、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生活品味”五种内容的目标体系;整合“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政策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五类路径的方法体系;达成“思想脱贫、爱国敬业、政策熟解、生财有技、以文化人”五个维度的效果体系。

(一)目标五位一体,精确内容

连片特困地区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该区域老百姓思想保守落后,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外出务工人口极多,农村精壮劳动力贫乏,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贫困人口较多。在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进程中,我们除了帮助这些贫困人口物质上脱贫,也应帮助他们精神上脱贫。具体而言,我们应该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系统化帮助该区域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感悟、情感态度;提升他们正确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生活生产的技能水平以及传承与保护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改善他们精神生活“荒漠化”的现状。

(二)方法五位一体,精准施教

“五位一体”的教育方法系指在开展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时,将五种教育方式贯穿目标和效果,对症下药。(1)励志教育,系指通过树立榜样、开展励志故事宣讲会、编排生活情境剧等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该区域老百姓自古以来勤劳勇敢,挑战大自然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引导他们向周围榜样学习,鼓励他们立志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当前贫困的现状;(2)感恩教育,系指通过开展座谈会、“一对一”谈心等活动,从整体到个体,从一般到特殊,培养该区域老百姓爱国敬业的优秀品质和感恩之心;(3)政策教育,系指将国家、政府颁布的每一条扶贫政策都如实有效地传达给该地区贫困人口,使他们能够利用相关扶贫政策有效脱贫。(4)职业教育,系指通过技能知识指导、实践技能辅导、生产项目引导等措施,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帮助该区域贫困人口提高脱贫能力;(5)公民教育,系指通过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化、日常行为的感化、文化精神的润化,鼓励该区域贫困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督促他们改掉陋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三)效果五位一体,精细评估

教育效果“五位一体”,从志、心、知、技、文五个方面全方位进行效果评估,保障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时效性,帮助该区域贫困户精准脱贫,精心生产,精细生活。励志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该区域贫困人口树立起对贫困问题的正确的认识,纠正其头脑中错误的价值取向,鼓励其积极改变现状,最终达到思想脱贫;感恩教育的目标在于教导该区域贫困百姓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怀着感恩的心,从而积极乐观争做一名爱国敬业的社会公民;政策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该区域贫困户对国家政策的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对政策的熟悉程度;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该区域贫困人口实现生财有“技”。

三、“五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具体构建

(一)励志教育扶思想

励志教育系指通过对该地区贫困人口的错误价值取向进行纠正,对当地优秀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使该地区贫困人口内心充满“正能量”。树立脱贫致富好榜样,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应抓住率先实现脱贫的优秀代表的闪光点,提供平台分享好经验,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发掘身边和生活中的励志教育元素,推进励志教育生活化。将该地区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搬上舞台,营造励志教育情境,以一种群众容易并愿意接受的形式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激情。

(二)感恩教育扶内力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现代化进程较慢,该地区贫困人口感恩素养有待提高。一方面要开展大型座谈会,教导该地区贫困户应感恩给予自己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的人,普遍解决其思想上的误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教育百姓感恩国家好政策。为了打好该地区脱贫攻坚战,国家和地方制定了各项惠民帮扶政策、投资和产业开发政策、税收、财政和金融优惠政策,当地百姓应该要有一种家国情怀,要懂得感恩。(2)教育百姓感恩党员干部的精心付出。为了实现该地区稳定有效地脱贫,当地党员干部不敢懈怠,无私付出,对贫困户的日常生活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所以该地区贫困户应该支持党员干部的工作,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3)教育百姓感恩亲戚朋辈的帮助。家人是永远的“避风港”,最困难的时候给予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持,传授经验教训,使贫困艰难的生活变得温暖,所以也应教导该地区贫困人口感恩亲戚朋辈的支持。(4)开展谈心式感恩教育,促使感恩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注重话题构建,应选择日常生活中与该地区贫困户息息相关的,通俗易懂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使其有话可说,有事可反映;另一方面,注意方法创新,在交谈地点的选择上,应选择在农村广场、村坝,田间等处,既不要占农户劳作时间,又能贴近他们生活,利于感恩教育深入人心。

(三)政策教育扶方向

政策教育是指引导该地区贫困人口充分认识国家地方相关扶贫政策,帮助其正确有效的利用相关政策,使其更有效、更彻底的实现脱贫,更好的实现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因此,应加强该地区政策教育,使该区域贫困人口吃透国家政策,了解怎样利用扶贫政策脱贫,怎样更好的实行监督权力。政策教育的重点在于政策宣传,政策宣传的着眼点在于宣传造势,为此,政策宣传教育上要做到:(1)主题鲜明,应分版块、分主题、有重点展开,例如可以以习主席精准扶贫系列讲话、当地优秀民族产业发展前景、扶贫工作开展进程等为宣传主题,系统化开展宣传教育;(2)方法得当,该地区贫困人口知识文化素养低,知识积累差,对党的政策不熟悉,所以宣传方法要创新,比如以民歌、横幅、图文、广播、电视、传单、村坝会议、田头学习、宣传读本等形式多渠道展开宣传教育,做到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实现全方位宣传攻势。(3)内容多元,政策宣传的内容应涵盖“国家政策、制度法规,地方办法,考核指标”等元素,帮助老百姓全面理解国家政策,有效监督脱贫质量。

(四)职业教育扶生产

职业教育系指通过对该地区贫困人口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文字、功能性扫盲等活动,提高其脱贫致富的技能。具体而言:(1)开展基础知识指导。包括农业生产知识,传授涉及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农产品的运输保鲜技术等,提高农作物生产效力;民族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形成优势核心竞争产业;道德修养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的个人修养,塑造其良好形象。(2)推行实践技能辅导。开展“技术下乡活动”,辅导贫困人口养殖技能、种植技能等,提高在家务农能力;集中培训进城贫困人口务工技能、家政服务能力等,实现该区域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全面进行功能性扫盲和文字扫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当地人口从事现代化农业的能力。(3)推进生产项目引导。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如注重在学校开办民族文化课程,尊重和保护民间艺人,支持该地区贫困户传承并发展传统工艺,以此推进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鼓励该地区贫困人口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产业带动,创业驱动,行业互助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五)文化教育扶修养

连片特困地区受地理环境、交通便捷度的影响,老百姓知识来源相对闭塞,致使部分贫困人口素质低下、观念落后、思想愚昧,其精神生活普遍呈现“荒漠化”状态,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某些老人的娱乐活动就是“带孙子”。因此,为了提高该地区贫困人口素质,丰富其日常生活,推进公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推进文化知识的教化,该地区民族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既体现在土家族人民勤劳聪敏、重视亲情、多才多艺上,也体现在侗族人民热情好客、注重养生、擅长建筑上,更体现在民族戏曲和民族文学上,应该加强贫困人口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教育。(2)推进日常行为的感化,开展现代文明礼仪学习,促进贫困百姓言行得体;开展“行为文明主人”等评选活动,树立文明学习标杆,提高贫困百姓文明素养。(3)实现精神文化的润化,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合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融化到内心,可以在闲暇时间组织贫困百姓参加诸如恩施女儿会、土家摆手舞等拥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提升其闲暇文化质量、拉近他们与民族文化的距离。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励志贫困人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