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

2019-01-08◎郭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普惠贫困人口金融机构

◎郭 晶

随着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我国贫困人数逐渐减少,但同时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既能够扎实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又能够有效减少国家财政负担的普惠金融扶贫发展道路。发展普惠金融既能够减少财政负担,也能够更加公平有效的发挥扶贫资金效用。精准扶贫工作与普惠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为农村地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助于深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改革,进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就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而言,由于制度机制等因素限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始终与“三农”问题解决结合不够紧密。为此,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随着国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始将普惠金融向农村地区推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支持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金融服务主体。为响应国家“发展普惠金融”号召,全国有超过一千多个县都成立了村镇银行,90%以上新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三农”领域,普惠金融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经过多年实践和推广,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多个金融机构向农村投入了大量政策性资金,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作为金融机构改革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在现在不良率控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金融机构盈利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再次,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金融扶贫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截止到2015年底,有超过218家涉农企业发行债券,以股票融资方式成为农村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涉农企业股份转让成为农村金融新的融资方式,农村金融已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最后,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和担保抵押机制,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也让农村地区小微企业获得了新的融资渠道,以精准扶贫作为突破口,创新各类小额信贷产品,支持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发展。

二、普惠金融发展与精准扶贫发展的关系

在推动农村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普惠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精准脱贫效率。

首先,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能够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更多资金。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始终处于贫困状态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资金融入和支撑,在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扶贫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扶贫资金虽然都在不断增长,但相对于农村地区贫困人口需求而言,现有的财政扶贫资金数额很难满足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2]。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拓展扶贫资金来源和渠道,而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拓展贷款抵押物范围,降低贷款门槛,扩展贷款覆盖面等有效手段,为广大贫困农户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使贫困户能够获得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

其次,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能够服务更多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金融扶贫并没有惠及到广大贫困农户,甚至专门为精准扶贫工作制定的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究其原因就在于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融合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甄别真正的贫困人口。因此,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应该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环节与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以此来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精准服务贫困人口。各地在推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此项工作,由于普惠金融服务方式非常丰富,不仅能够为贫困户提供信贷,同时还能够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应该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提升精准脱贫效果。

再次,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能够促进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要想确保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首先确保金融机构在商业层面发展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不等同于慈善举措,在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需要确保一定的盈利收入,只有在获得合理的盈利基础之上,才能够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服务广大贫困群众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只有确保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才能够激励金融机构推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3]。一旦金融机构在服务广大贫困群众过程中,并不能获得持续性收益,那么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也将会迅速土崩瓦解。从这个层面看,只有将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有效融合,才能够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与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让金融机构获得贫困农户的详细信息,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贫困农户提供服务。一方面,需要精准扶贫为贫困金融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精准扶贫还需要为普惠金融提供抵御风险保障。只有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和机制保障,还能够确保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第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有效融合能够更加完善扶贫机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对于农村地区扶贫对象而言,他们完全属于市场层面个体,最终方式也是通过提升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市场上获得稳定收入,不再受贫困问题困扰。扶贫对象的行为属于市场行为,扶贫对象不仅需要从政府获得额外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获得持续收入能力。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深入到每一个贫困户之中,但由于政府干预手段属于宏观调控,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产生效率低下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市场手段对贫困户进行微观介入,而完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精准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将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能够更加有效的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工作开展。

最后,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能够有效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以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工作本身就带有公益性质,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很多无偿福利,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有效方式让贫困人口具有自我造血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措施改变贫困群众在传统扶贫模式下产生“等、靠、要”思想。而要想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就是其中一项有效途径,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有偿金融信贷,不仅为其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对贫困户产生一定压力,对资金使用采取更合理办法,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经济收入,进而摆脱贫困。

然后根据公式(2)废气量M和许可排放浓度c计算得出许可排放量E;根据公式(3)装机容量CAP和年运行5000 h计算得出理论发电量D。最后根据许可排放量E和理论发电量D计算出理论排放绩效GPS。300、750和1000 MW机组的SO2理论排放绩效均为0.11 g/kWh,NOx理论排放绩效均为0.16 g/kWh;300 MW以上机组烟尘理论排放绩效均为0.016 g/kWh,300 MW以下机组两个阶段的烟尘理论排放绩效分别为0.032 g/kWh和0.016 g/kWh,详见图9和图10。

三、当前普惠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开展时间还相对较短,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当前普惠金融在扶贫工作方面主要面临服务主体过于弱势,农村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村信用体系还亟待完善,风险补偿政策还缺乏有效落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的重要阻碍。

第一,扶贫对象过于弱势。当前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主要面向农民、农业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对于贫困人口全面管理困难较大。加之,银行与农业小微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农民生产性收入主要依靠于农业,而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收入不仅风险性较大,同时相应的农业保险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还没有形成体系,导致农业不仅收益较低,同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产品缺乏有效创新,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网点布置较少,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面对精准扶贫现实情况,针对“三农”问题所出台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产品开发积极性不高,导致普惠金融服务贫困农户能力有限[4]。而农村地区本身成长起来的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又缺乏优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虽然能够开发出金融产品,但由于经营管理理念滞后,导致在实际推动过程中与精准扶贫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金融产品很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农户有效融资。

第三,普惠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普惠金融最大的推动主体仍然是各类金融机构,但多数金融机构仍然以盈利为目标,由于农村贫困地区金融环境较差,资金较为缺乏,很难吸引到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加之,当前政府对于涉农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不足,很难调动起金融机构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普惠金融。由于积极性和创新性缺乏,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涉农产品较为单一,加之部分贫困地区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很难为贫困农户金融信贷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贫困农户开展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农村信用体系亟待完善。虽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而言,受到历史制度机制和经济等因素影响,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由于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不够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过程中缺少相关依据,相关业务拓展较慢。加之农村贫困农户违约后,很难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也进一步恶化了农村信贷环境。

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开展的实现路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收尾阶段,如何整合现有的精准扶贫政策资源解决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仅仅依靠政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很难全面调动贫困农户积极性,这就需要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积极引入普惠金融,弥补政府财政支持扶贫工作不足问题,实现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推进。

首先,应该构建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包括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在内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基本都已纳入到农村信用体系之中。但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分布广泛,农户对诚信意识重视不足[5]。因此,应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贫困农户进行金融知识宣传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宣讲,通过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广大贫困农户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识和征信机制,并将基本信息纳入到农村信用体系之中,以便更好的推动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信息共享。普惠金融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信息化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该对贫困户信息与金融机构进行共享,为金融机构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信息支撑,更好的推进扶贫工作开展。

再次,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融合模式。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广泛,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要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政策机制和人口素质,采取不同模式推进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创新实施了普惠金融扶贫模式,这些融合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方式和途径,并在工作开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应该从这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的模式进行总结创新,为其他地区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最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精准扶贫工作和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和普惠金融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之后形成的信息库,完全可以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降低普惠金融推广成本,更加精准的为农村地区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涉农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因此,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能够为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政府应该注重普惠金融发展,与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尽早实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普惠贫困人口金融机构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隐形贫困人口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