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理论视角下的浙江特色小镇培育探讨*

2019-01-08李志强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小镇特色

◎李志强 魏 婷

特色小镇不仅是城镇化实践的探索,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缩影,特色小镇能够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又扩散,随着区域原有优势的丧失,区域发展停滞不前,特色小镇可以推动优势产业集聚融合,推动区域发展。因此,对特色小镇的学习与研究能够为城镇化和地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使我国城镇化道路不断推进,然而,我国的小城镇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便是全国重点镇也不例外。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成为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以浙江省为代表建设下的特色小镇给我国小城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浙江省政府也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措施作出了规划,预备重点培育一百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有利于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解读,为特色小镇政策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参考意义。本文从资源整合视角对浙江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释特色小镇建设资源话语的具体内涵。

一、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培育

资源整合这一理论的提出来自于企业管理,它作为战略调整的手段,是企业管理的日常活动。资源基础论认为资源是企业能力的来源。关于资源整合的定义,袁国华认为“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地利用和科学有效地配置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资源,使他们的互相关联程度增强,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状态[1]。”所谓资源整合,资源是基础,整合是关键。它的实质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整合要求产生集聚的效果,取得1+1大于2的最终效果。广义的“资源”指的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关于资源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解释为“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这两种定义主要指自然资源。事实上,资源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恩格斯认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2]。从经济学角度认为来说,一般我们指的资源是直接可以或者通过转化使用而可以为企业或社会产生效益的东西。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空间载体,应拥有清晰的产业定位、文化、旅游和社区特性,这就要求我们找出它所具备的其他小城镇欠缺的资源。特色小镇的资源指的是小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这些资源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劳动带来的社会、技术等因素。特色小镇要想发展,势必要准确把握其拥有的资源,特色小镇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讨论的资源是这些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组织资源、制度资源等,进行开发和利用。资源整合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把特色小镇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识别与抉择,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地分配,使其拥有更高的系统性和价值性。通过结合自身特质将特色小镇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找准小镇的产业定位,对其进行科学进行规划,以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优势资源的整合过程还可以发掘出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能力,实现产城融合和人文一体。资源整合使小城镇的优势资源突出,迎合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的政策要求。此外,特色小镇优势资源的整合能够加快推动产业聚合,最终实现产业升级,这也是国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

特色小镇资源整合应立足特色导向,多元融合的方针,完善特色产业基础框架下的政策协同机制和治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特色导向。找准自身定位,集聚特色资源。小镇建设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特色小镇要把握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在特色小镇的资源整合过程中我们要从小镇的特色点出发,注重挖掘和整合小镇的各种资源。二是多元融合。多元产业融合,壮大经济基础。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着重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融合,通过规划,打造特色小镇的功能布局。规划内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高度融合,提高特色小镇的竞争力。三是机制协同。政社机制协同,完善治理体系。政府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引导者,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培育,创造好的制度环境,并为小镇提供完善的大环境。企业作为特色小镇的主角,也要积极寻找市场机会,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最佳效益。而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作为参与者和监督者也要实现共同参与和实时监督,只有通过各个机制的协同管理,才能为小镇创造一个完整完善的治理体系。

二、浙江特色小镇资源整合的特征分析

住建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质从2014年开始,“特色小镇”就作为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发展的缘起来看,除去浙江经济社会转型的动力诉求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当地的优质特色资源对于浙江群体性特色小镇的崛起发挥了基础功能,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发展源于资源,尤其是特色资源的聚集和培育,以及资源培育视角下的特色小镇采取何种发展路径和模式的问题。基金小镇、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作为浙江的典型特色小镇,都是基于各自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依靠要素整合和机制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它们都充分利用了自身所拥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完善生活配套吸引着优秀企业和人才的进驻,依据小镇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建立适合自身资源依托的发展机制,同时政府也根据小镇的发展特色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这三个特色小镇通过对环境资源、组织资源和制度资源的整合利用,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找准了自身定位,融合了多元产业,打造出以基金、互联网等特色定位的产业集群,加上政府和社会机制的协同治理,小镇实现了优质多元资源共同打造的“产城融合”模式,成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可见,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不仅是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也是特色小镇发展的起点,特色小镇通过特色资源整合实现的1+1>2的效果,对资源整合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从浙江省特色小镇的资源分析可以得出,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拥有三种资源:一是环境资源。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环境是组织的约束因素。国内学者席酉民在《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一书中指出,“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发展必须的和无法回避其他影响的企业外部系统”[3]。特色小镇的运行环境也类似于企业环境,因为特色小镇的运行主体是企业和市场,所以主体企业的运营环境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影响较大。我们知道,在内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特色小镇的资源尤其是整合性的资源主要源于外部环境的传导和输入,依靠组织引导和制度规范实现小镇内部存量资源的重新集聚和外部增量资源的有机整合。环境资源首先要考虑的是属地性自然资源,或者叫在地化资源,这类资源是小镇特色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推进小镇特色资源整合壮大的前提。环境资源还要考虑社会资源,包括对社会各种资本及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有效整合,以期产生最佳效应。二是组织资源。一个优秀的且有竞争力的组织,必须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赵光辉认为“组织资源的整合就是要通过对要素的重组,使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组织资源的整合包括对思想资源的整合,即将不同的思想(观念)内容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更优势的思想”[4]。特色小镇作为新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本身承载着制度创新和治理转型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的使命,因此,发展特色小镇关键是观念的转变,以创新思维、变革路径重新塑造城乡发展的基本格局。三是制度资源。特色小镇的培育,要建构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主导的制度框架,重点是完善基层治理的现代政策体系,推动公共服务的制度性供给机制的发展创新,“制度是用来维持秩序的机制,人类创造它作为提供交换时的激励结构,它的产生是为了消除交换中的不确定性,因而其本身便成了重要的资源”[5]。制度资源是特色小镇的运行主体企业与政府和社区沟通的稳定框架,也是小镇发展所需各种资源有序集聚和整合发展的基本规范,在这一过程中,特色小镇发展的自然、社会和制度资源得到合理安排,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对制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掘其价值,实现特色小镇发展的经济社会福利最大化。

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先导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体,这就需要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前提首先需要具备发展价值,这样才能为特色小镇可持续运行建立前提条件,其次,资源要具有集聚性,这是特色小镇能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市场体量的制约因素,更是小镇能否实现健康良性运转的保证;再者是资源要具有独特性,这是小镇不可模仿性的根本,也是小镇特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可替代性是独特性的延伸,也是进一步巩固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具体来说,价值性是指在分析特色小镇资源时,必须知道哪些有价值,哪些是有竞争力的。如果一个小镇同时拥有多种有价值的资源,就可以形成多种模仿的壁垒。通过资源整合,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就能更进一步。集聚性是指同特色小镇所相关的各种产业资源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经济效果,吸引产业资源向一定地区靠近的运行表征,是导致特色小镇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这种资源的集聚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合可以提升其竞争优势。同理,资源在小镇建设过程中集聚,能够推动特色小镇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独特性是指小镇形象的独特性,主要是通过其个性来体现的。各个小镇在形象上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各个小镇都有个性。资源的独特性主要源自资源的不可以被模仿,这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基础。再如小镇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这是指那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资源,其他小镇在短期内不能轻易获得。不可替代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是所有的竞争者都拥有的,那么,这种资源便不能成为小镇的特色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指的是这种资源很难用替代品来替代,非替代性是构建特色小镇的前提,不仅构筑了被模仿的高门槛,也是把握住了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价值性、集聚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构成了特色小镇发展资源四个维度的基本属性,各属性互为基础,交叉依托,依此建构了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制度和空间的基础框架,同时又为资源特性进一步增强和功能凸显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浙江特色小镇资源整合培育的政策路径

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而论,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催生的特色小镇,对改善城市过度集中发展,推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市场竞争优势,满足社会大众普遍的公共利益需求,形成国内城市乡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科学体系,重构城乡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共生局面具有重要探索价值。更进一步说,特色小镇政策带动下的城乡合治促合下的地域空间融合和社会要素融合可以更好地弥合城乡二元分治下的路径冲突,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融合[6]。基于以上分析,特色小镇资源整合的政策,可以从协调性、盟约性和统合性三方面来阐释。

建设关系的协调性。政府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制定的政策需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关系。小镇建设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搭建平台来提供服务,应让企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政府需要从小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发展防止“千镇一面”,盲目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小镇的科学发展。建设模式的盟约性。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达成“盟约”。盟约理念下,政府和企业需要意识到双方的对等性、协商性、合作性、信任性、约束性等。在制定政策时,政府需要明确建设主体,为企业提供土地资源、物质资源等保障,并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等便利。政府要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整合政策资源来支持建设。当然,企业也需要在政府的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发挥企业的吸引力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为政府吸收人力和资本,推动产业的集聚、创新和升级,提高特色小镇在全国的竞争优势。盟约的平等性意味着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协商,盟约双方即政府与企业在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协商与调整战略,共同建设。 建设路径的统合性。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小镇具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就要求:一是内容统合。特色小镇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各个建设内容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而应该相互配合、有机贯通,只有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和文化建设等,才能使特色小镇的优势长期保持下去。二是手段统合。首先是观念和行动统合。特色小镇建设在制定政策时既要遵循资源整合理念,也要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建设有效性。其次是主体和客体统合。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为主体进行产业建设,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应支持与保障,两者共同推进。

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地方没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突出的优势资源,反而使得小镇千篇一律,无法吸引企业入驻,从而失去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因此,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政府分析与了解当地小镇优势,找准自身特色。有竞争优势的资源是特色小镇脱颖而出的基础,而对有效资源整合利用,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依据资源的价值性、集聚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对特色小镇进行合理定位与规划,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形态,传承彰显特色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环境,创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特色小镇乃至所在地区的产业升级,这是建设特色小镇政策的要求,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特色小镇资源整合需要深入探讨,为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更有益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