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职业流动受人力资本影响效应*

2019-01-08杨红岭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农民工

◎杨红岭

一、农民工职业流动指向性

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农民工职业流动特点及其收入表征。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流动频次、流动劳动力比率等的指标来确定职业流动的效果,易产生不同职业流动方式的收入效应相互削弱甚至可能难以分辨的现象。第一,根据以往的经验,各种动机及原因引起的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差异很大,例如与被动方式下的职业流动相比较,自发意愿产生的流动,基本是向好的。第二,在忽略所处行业的不同点的情况下,其工资收入变化情况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此文引入参数时,加入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主、被动两种方式和各行业变量。同时,针对研究对象,有些研究人员将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特点和收入效应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但很少有全面、细致地研究新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此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分析主体。通过行业的期望度、社会扮演的角色等参数来进一步指出新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变化,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农民工从不稳定的社会企业到社会服务部门的转移是一种积极的劳动转移,但采取类似方法和指标来体现农民工群体职业流动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其中经济收入是新生农民工重要的生活支撑,是扎根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人生转折等的根本动力,也是衡量其成长、成功的标准。假如直接用他们的经济收入来判断劳动者流动的积极与否,使得结果更加直观。某些研究人员依据经济收入的升降判断职业流动的积极响应,将第一次职业流动的经济收入与当前所处行业的薪酬进行对比,这种判断时间过于冗长,不能客观反映劳动者流动的真实方向,第一次职业流动与最后一次的流动的可能大不相同。此文则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经济收入与最近一次工作的比对从实际层面反映职业流动积极与否,对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客观的职业流动效果更加见效。

二、农民工职业流动意愿

已有的文献有助于我们理解农民工职业流动及其经济结果。某些研究人员从研究对象着手,深入研究农民工职业流动初衷和过程,但很少对新一代农民工群体特征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此文将新一代农民工设为分析主体。从研究方向上,某些研究人员运用比较权威的迁移和非迁移公式对新一代农民工的工作的时间长短、工作变更的方向和角色更替进行分析,研究局限在“迁移”或者“停驻”的判定和基础上,对分析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特性概括较为模糊。而此文根据以往研究数据和结果,对“迁移”的劳动者流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将新生代农民工分为“继承以往工作”和“职业流动”两种情况。同时深入细致分析“职业流动”,将工作变动和更换与自主创业分开。一些研究人员运用Logit函数,对农民工的职业变换做了数据分析。但得出的回系数并未赋予直接含义。其原因是Logit函数分析过程中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已经反映了其对因变量方向的影响,然而,回归系数却成为了单纯的数字。因此,此文对各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进一步测算,得出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

三、人力资本在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中起到的作用

1.人力资本保有量不多关系到职业流动效果

(1)教育基础不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对等。而农村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学业晋升相对困难,新生代农民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读完初中即出外打工,而仅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参加中考升高中或深造培训。而接受教育是新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生力军,但大多数新一代农民工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加剧了人力资本的缺乏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于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重体力劳动,被迫在工业企业、低端服务业等行业谋职,其次,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比较狭窄,主要通过关系人群工作介绍就职,可选择的工作岗位较少,短时间内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职业培训力度不够影响力较小。大多数新一代农民工学历较低,有些则能通过职业培训来弥补先天不足,进而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但大部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只能在被动的工作中积累,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较慢。在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工作困难,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很难发生较大的变化。

2.人力资本增长较小降低职业流动的期望值

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工厂,不懂得培养人才,有的甚至将自身员工当作生产成本,没有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员工很难得到人力资本提升的机会。主要体现在:

(1)工资水平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力工、建筑工薪酬相对较高,但其他大部分行业农民工的收入难以达到城市生活的要求的经济收入水平。为了提高工资待遇,不得已频繁切换工作。较低的工资收入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没有剩余资金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而积累工作经验则成为提高人力资本,获得高薪酬的唯一选择。

(2)工作条件差。新一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较长,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同时并未获得加班工资补助,工作环境也较为恶劣,如工作场所的空气和噪音污染,高强度的长时间工作,单调的生产流水线工作等,使得农民工没有时间、精力进行自我提升,更加没有较为稳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新生代农民工投资人力资本以提升职业流动质量的策略

1.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意识

政府应继续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培育和激发新一代农民工自我提升意识,积极开展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学校的扶持力度,使之与企业、社会接轨,让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一代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提高职业培训影响力。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大对新一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充分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有人力资本意识,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考虑企业能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将人才策略作为企业发展方略,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能够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实行法定休假日,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来吸纳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这样的企业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对未来的升迁或谋求理想工作提供了可能。作为新一代农民工要拥有自我提升意识,不放过提高自己的机会,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并将自身的职业生涯与企业进行对接。

2.创新人力资本方式方法

首先,拓展学习途径,在接受了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依靠职业和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储备,目的在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现今社会,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尊重,高考落榜的学子仍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在高职教育中继续深造,学习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新一代农民工拓展途径提高自身能力是职业流动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创新学习方式,自主求学,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实用技能。要有提高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互联网已广泛普及,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自身学习,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给予新一代农民工更多的选择,以达到减少经济投入和节约时间的目的。新生代农民工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拓展技能,丰富经验,进而提升人力资本。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代农民工多为80、90后,自我意识较强,应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明确职业选择方向,进而提高职业流动质量。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要阳光自信,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努力增加知识和技能储备,有合理的目标,方能更加有效的实现自我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当今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有利契机,把握机遇,主动提升,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理想。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民工职业流动受人力资源制约而波动。根据上文的研究讨论可以得出:首先,积极推进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再教育,进行职业教育深造,真真切切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要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基本情况,优势互补开设“技能培训班”、“城市务工实用技能培训班”等,充分发挥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上的作用;其次,要创新性地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对新一代农民工进行生产生活上的帮助,强化社区职能,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圈和生活圈。最后,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经验分享交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经济社会的环境中,从而发现有利商机,增加创业本领。

猜你喜欢

新生代流动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流动的光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