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研究*

2019-01-08陈敬芝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观设计景观

◎陈敬芝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且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美丽乡村最早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会议中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农村生态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等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不断挖掘农村内在潜力,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地区做法,也不是按照城市发展模式套用农村地区发展,而是在传统乡村与现代乡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也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断挖掘农村旅游资源内在潜力,实现农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效融合,突出乡土特色、乡村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当前,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很多城市居民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这些居民非常希望能够寻找到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通过旅游休闲达到身心放松,缓解压力,缓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刚好契合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乡村地区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较慢、空气清新、植被丰富,城市居民在农村生态旅游过程中能够得到身心放松,同时也能够感受农村地区风土人情,不提升自身精神品质,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不仅为旅游者提供美的享受,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加快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有助于促进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利用本地区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构建民俗建筑、田园场景以及特色农业,让这些生态旅游景观与本地区自然资源和谐共生,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同时还能够提升旅游资源开发的艺术品位,将本地旅游资源转化成为经济资源。可以说,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不仅丰富了本地区旅游资源,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让旅游者在旅游观光过程中不仅享受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感,同时还能够品尝新型特色农产品,进行特色手工艺品消费,实现其特有的经济价值。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有助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随着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的不断更新发展,提升了农村生态旅游水平,能够将更多的消费者吸引到农村进行旅游观光。随着农村生态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就需要更多的从业者和服务者,本地村民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就能够参与到农村生态旅游服务之中,不仅解决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使传统农业产品向更高级的旅游农产品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经济财富,改善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状态,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但相应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断加重。因此,国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始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通过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并以创新,不仅提升了本地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同时也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让旅游者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二、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最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90年代的跨越式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生态旅游出现了各种旅游主题形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带动农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实现了大踏步前进,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正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旅游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缺乏特色,很多旅游景点同质化问题严重。随着农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部分地方政府看到了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在农村旅游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更多是从已经成型的生态旅游景区进行旅游参观,并对其中的旅游景观进行照搬照抄,在本地区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中并没有从本地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实际出发,更多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旅游景观,造成这一地区诸多旅游景点、景观类似雷同,出现了批量化的生态旅游景观,丧失了农村生态旅游的个性化和乡土性,同质化问题严重容易引起恶性竞争,不利于本地区农村生态旅游长远发展。

第二,农村生态旅游景观乡土意识淡薄。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农村村落正在不断瓦解,农村地区的文化民俗正在逐渐被城市化所影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城市思维和城市文化。因此,在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过程中很容易按照城市化景观标准进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这些景观不仅没有乡土气息,同时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格格不入。由于与城市景观过分雷同,旅游者在旅游参观过程中很难形成深刻印象,也不会形成口碑效应,还会造成旅游消费者逐渐减少,对于农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农村生态旅游景观打造与地方文化融合程度不高。政府在推动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引入现代化的旅游企业作为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主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由于旅游企业在本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够,对本地区的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导致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过程中,很难对本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有效把握,也很难将地方文化融入到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之中。由于融合度不高,不仅很难体现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甚至与本地区民风民俗产生一定的隔阂。不仅很难吸引到旅游者的注意,同时也不利于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容易忽略原有的乡土生态性。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地方,这些不合理之处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会让景观建设打破村落的生态平衡,甚至会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旅游景观建设过程中大兴土木工程,对本地区原始环境进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天然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从长远看,这种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开发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景观建设,必然会受到自然惩罚,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吸引一批外部资金入驻,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长远角度看,并不利于本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第五,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后期保护管理不力。虽然农村生态景观建设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部门会对生态景观进行保护,但从保护形式看都是以轻度保护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旅游者对乡村生态景观破坏所带来的影响。在镇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旅游开发企业更注重眼前经济效益,很少的农村生态景观后期维护投入较大资金,在风吹日晒背景下,以及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导致旅游景观千疮百孔;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农民素质相对有限,还没有树立起农村生态景观保护意识,在生产生活中很容易对生态旅游景观造成破坏,加之部分旅游者素质一般,容易在旅游观光照相过程中,对旅游景观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严重影响景观美感。

三、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设计的原则

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进行景观建设,而应该从本地区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实际出发,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制定详细的生态景观建设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有效落实。在落实过程中一旦发现与生态环境相违背问题,应该立即整改,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几项原则:

首先,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设计应该坚持生态原则。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要与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环境承载力,在确保本地区自然环境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前提下,进行农村生态景观设计与开发。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尽量挖掘各个景点特色,在原有的景观特点上尽量融入本地区的乡土人情。

其次,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本地居民为主体,各级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旅游景观设计过程中让让本地居民积极参与进来,积极听取本地居民对于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设计的意见,并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些意见具体采纳,最终在景观设计之后,能够使人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关系。特别是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和服务岗位,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再次,农村生态旅游景观设计应该坚持多样性原则。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旅游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性,这些都是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设计出包含农村生产生活、乡村习俗、农民生活状态、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各方面的景观,景观设计上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诸如在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地方应该打造生态景观,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后期维护。在民俗建筑等方面,更应该突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尽量还原传统的建造模式,让旅游者能够在旅游过程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农村生态旅游景观与景观连结处,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花卉植物,特别是要引进一些生长力顽强,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增加农村生态景观多样性。

最后,农村生态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乡土特色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对乡土特色进行深入挖掘,要从本地自然山水风光实际出发,突出本地自然植被特点,使花草树木能够实现协调搭配。同时应该注重本地特色文化挖掘,在花木使用上尽量使用本地特有花木,同时在河流和村落街道两边种植花草树木突出本地特色,让旅游者流连忘返。

四、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通过实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有利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激发农民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有效落实,促进本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首先,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要突出人文性。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旅游者对景观的审美感,同时还要让旅游者在欣赏农村生态景观过程中记得住乡愁。这就需要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合理运用本地区特有的植被准备和花草树木,在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地质地貌特点和气候变化情况,突出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将乡土特色和乡土情怀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充分体现出农村生态旅游景观人文性。

其次,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于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融资渠道有限,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上,能够利用的资金也相对有限。因此,在景观设计上应该坚持就近取材原作,在材料使用上应该坚持以本地为主,外来为辅原则。不仅要突出乡土特色,还要简化后期维护成本,通过对景观的创新设计和建设,既能够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旅游。

再次,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要汇集农耕文化、农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利用原有的乡村耕地、水源、古建筑、街道等等,打造特色休闲景观长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与景观的融合性。在地方文化特色挖掘过程中不是盲目的一网打尽,而是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文化挖掘,特别是对于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传说、文化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并将其作为本地特有的文化艺术景观形态。

最后,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要注重景观与业态有效融合。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上,要注重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同时,也要与城市功能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突出农村生态旅游景观的现实作用。农村生态旅游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注重景观与业态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拓展景观的功能与意义,成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收入的重要渠道。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就必须从本地生态旅游资源实际出发,在景观建设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系统性、人文性、特色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融合。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断将地区文化特色与旅游景观内容有效融合,在推动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