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2019-01-08张仲雯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范化战略农村

◎张仲雯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内容同时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满足农村市场需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前,农村企业管理一方面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则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农村企业管理实际情况看,在管理规范方面还存在企业管理理念滞后、财务管理混乱、管理制度滞后、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等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能够为农村企业管理理论创新提供战略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企业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其对农村企业管理要求和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发展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平衡性,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产业发展将大量人才、资本和技术引入到农村地区,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农村产业体系构建为核心,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扎实基础。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又一战略目标,通过乡村战略有效实施,能够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得到良好保护,既能够留住绿水青山,同时还能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宜居生态农村目标[1]。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通过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动乡村文明进步;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管理有效这一目标实现,需要广大农村地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通过多种措施改变农民增收途径,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应有之义。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先就要完成产业兴旺目标,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扎实保障。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应该立足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目标。一是要在发展理念上予以创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2];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农村生产要素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二是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方面,要从当前农村生产要素和产权制度入手,进一步激活农村地区市场活力和主体活力,同时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等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保护性政策落实,当前我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管理有效。要进一步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要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法治建设和民主建设,响应国家打黑除恶号召,打击一批长期盘踞在农村的乡匪村霸,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环境,推进和谐、安定农村建设。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能够为农村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要求就是实现产业兴旺,要想实现产业兴旺就必须支持农民进行创业创新,政府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产业配套政策,有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企业要积极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主动与市场对接,进一步落实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农村企业规范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将“三农”问题解决作为国家头等大事,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农村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为农村企业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重塑了农业产业格局。随着“互联网+三农”有效融合,为农村企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农村企业管理开始大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了农村企业现代化水平。特别是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农产品销路不断拓宽,农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农村企业决策提供了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主动。

二、当前我国农村企业管理现状及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农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于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农村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村企业发展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形态,农村企业是由农民创造出来的特殊企业类型,正是其天然具有农村经济发展基本属性,农村企业能够为农村本地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当前,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解决,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思路和新战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根本动力,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我国农村企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规范化、科技化和市场化成为农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我国农村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并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当前,我国农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想让农村企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就必须对农村企业管理进行改革,转变农村企业管理模式,提升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使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根本力量。

当前,随着农村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农村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而农村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入手,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通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一方面,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能够让员工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规范化,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员工工作失误率。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能够优化企业工作流程,有助于企业员工工作的衔接顺畅性和便捷性,能够有效避免员工变动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农村企业作为农村产业链重要一环,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从当前企业管理水平看,与其他企业还存在明显差距,管理水平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难以跟上农村企业技术发展水平。

(二)农村企业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企业管理规范化是制约当前农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农村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还处于下风。因此,农村企业应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农村企业规范化管理意识还相对薄弱。从农村企业发展历史脉络看,多数农村企业都是由农民一手创办,这些农民更加注重企业能够为其带来多大经济效益,而对于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关心不够,企业管理者规范化管理意识单薄,多数农村企业都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完整的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二是多数农村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成本合理运用都至关重要,但农村企业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问题。三是管理人才相对短缺。与其他企业相比,多数农村企业都是在农村地区,其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很难吸引到优秀管理人才,由于优秀管理人才的缺乏各项管理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制约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此外,农村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制度、企业决策机制等方面建设还相对滞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匹配,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农村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企业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此,增强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势在必行,通过实现规范化管理,增强农业企业活力,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一)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契机,完善农村企业决策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是农村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步骤。所谓科学决策就是要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吸收员工参与民族决策,在企业发展中融入员工的想法,有助于避免个人决策出现偏差的情况。科学决策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思想活动,同时也需要多人的思想碰撞。因此,农村企业需要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从管理者的角度讲,则需要树立民主管理意识;从员工的角度讲,则应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此外,为建立起科学决策机制,还需要完善农村企业的决策程序和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民主决策,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制约农村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融资难是农村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农村企业管理者应加强的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农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推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在具体做法上,农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市场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和财务管结构,实施企业财务的动态化管理。

(二)借助智能化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农村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为企业管理创造了便利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企业的发展面临较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企业唯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谋得发展的一席之地。为此,对于农村企业而言,应借助智能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推进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正确认识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智能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农村企业中推行将面临诸多阻碍。但智能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也是实现农村企业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农村企业应将智能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之中,密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密切不同企业或产业链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一些有条件的农村企业可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其次,加强农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智能化管理,农村企业必须要有技术人才的支撑,考虑到农村企业人才短缺的现实困境,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农村企业应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政府也应为农村企业员工技能的培训提供相应的服务,或通过开展职业教育的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此外,农村企业还应加强与农业院校等的联系,高校则应积极为农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为农村企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变革农村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增强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以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企业为例,应改变原有的集中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调整农村企业的治理结构,从企业自身入手,向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管理的职业化。换句话说,农村企业应树立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尤其是要按照长期规划来提升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要注重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与维护,在产品质量和营销方面下功夫,加强对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等的引入。

其次,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程度。文化建设是农村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农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员工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而言,一是要重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明确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增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再次,增强企业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农村企业应建立弹性的劳动分工管理机制,提高员工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由于农村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因而应针对企业规模不足和员工人数较少的现实情况,实行弹性的劳动分工管理办法,即按照不同员工的较色定位,采取轮岗制度,增强员工适应多个岗位的能力,更好地为农村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农村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农村企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对农村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农村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优化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法,在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规范化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