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草本肚兜调理少儿脾胃的机制探讨

2019-01-08孙德仁陈博睿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3期
关键词:肚兜草本腹部

孙德仁,陈博睿

(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山西 运城044000)

1 概述

顾名思义,肚,腹部;兜,有围护、护卫之意。肚兜者,护肚护腹之物也。肚兜对腹部的保护作用,一目了然。

肚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部分。清代著名养生家、文学家曹庭栋在《养生随笔》中指出:“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入,可治腹作冷痛。”他还特别强调:“腹不嫌过暖也。”尽管曹氏所指为老人而言,然而针对少儿,其理一也。清·罗越峰的医方著作《疑难急症简方》中录用了《医级·杂病》治疗鼓胀的肚兜药方:“制硫黄(用莱菔子、豆腐、甘草、黑大豆等)、巴豆霜、轻粉(各一两),研末,用布作肚兜一个,先以绵衬之,放药于上摊匀,再用绵盖,用针密行之,系腹上,则气自通,宜戒咸味。”(《疑难急症简方·卷二·鼓胀》)清·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中有这样的描述:将数药“研细拌匀,铺于绵上,阔二寸半,长三尺余,再用红布包而缝之。外包以绵绸或湖绉。长四五尺,线行为带,可系于腰,名暖脐带,或作肚兜式,系之亦可,故一名暖脐兜。治阳虚体弱,食少便溏,气滞血寒,结成癥痞,男妇内疝,腹痛腰疼,诸证极效。但只宜系于冬令,春时即当解下,略焙藏锡器中,勿泄气,则一剂可用二三年。男子阴虚火盛,女子血虚内热者勿用”(《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二十七·起胀三朝顺逆险·险症当治》)。清·王士雄在《鸡鸣录》中也记录了冯兆张的肚兜药方。清·邹存淦在《外治寿世方》中就有治疗小肠气的肚兜药方:“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共研末。用飞面(一合)和药盛注于红色绸肚兜内,束小腹上,药末易于垂下,须细针密线横切为妙。”(《外治寿世方·卷三·前阴·小肠气》)我国最早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也记载了肚兜的神奇功效:“下元之衰,阳虚也,肚兜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白檀香、羚羊角各一两,沉香、零陵香、白芷、马兜铃、木鳖仁、甘松、升麻、血结、丁皮各五钱,加麝香,和艾绒作兜肚着。又方,大附子、大茴香、小茴香、公丁香、母丁香、木香、升麻、五味、甘遂、沉香、麝香、揉艾,缝兜肚缚丹田。”(《理瀹骈文·续增略言》)明·李时珍对肚兜尤多夸赞:“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艾》)虽指老人而言,但人人皆可用之,必益处多多而无一害,尤其妙不可言。

2 肚兜的功效

肚兜,除具有保暖作用外,根据人体体质之不同,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加入相应药物,长期使用,则能够有效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故尤其适合于少儿和老年人使用。何也?少儿者,稚阴稚阳也;老人者,脏腑虚衰也。

众所周知,腹部位处中、下焦,包罗心肺之外的所有脏腑。特别是后天之本的脾胃,位居其中。全身362个穴位中,腹部穴位有40多个,而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任脉要穴——神阙亦在腹部。由此可见,少儿之养生保健,护腹为首。护腹之要,又以神阙为先。

清·王三尊指出:“凡饮食先入于胃,俟脾胃运化,其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传布各所当入之脏,浊气下入大小肠,是脾胃为分金炉也。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是知治病当以脾胃为先,若脾胃他脏兼而有病,舍脾胃而治他脏,无益也。又一切虚证,不问在气在血,在何脏腑,而只专补脾胃,脾胃一强,则饮食自倍,精血日旺,阳生而阴亦长矣。试看精、气二字,皆从于米。噫,微矣哉!是知脾胃实,诸病皆实,脾胃虚,诸病皆虚,此医家之大关也。”(《医权初编·卷上·论治病当以脾胃为先第三十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少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皆由脾胃化生。少儿生理特点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有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其阳充阴长,对水谷精气需求量大,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故少儿脾胃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物质的负荷相对较大,因此脾胃能否正常运化成为少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然而,少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容易为饮食及外邪所伤,脾气伤则清不升,胃不和则浊不降,故常常表现为脾胃方面的问题。民国医家涂蔚生明确指出:“小儿脏腑和平,脾胃壮实,则荣卫宣畅,津液流通,纵使多食生浆,不能为病。唯脾胃不胜,乳哺不调,三焦不运,水饮停滞,冷气抟之,结聚而成癖也。”(《推拿抉微·第4集·治疗法·癖积》)明·万全更是强调:“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幼科发挥·卷之一·原病论》)

有关腹部的养护,清·冯兆张特别强调:幼儿“又不可日置地间,令肚着地,以致脾宫受寒,腹痛泄泻”“故儿最要背暖肚者,脾胃处也。胃为水谷之海,脾为健运之司,冷则物不腐化,多致肠鸣腹痛,呕吐泄泻,故儿更要肚暖”(《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三·护持调治诸法(儿科)》)。明·王大伦说得更加直白:“俗云:肚无热肚,肚者胃也。胃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生焉。经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所以能饮食也。故曰肚宜暖。”(《婴童类萃·上卷·调理五法》)

3 中药草本肚兜

中药草本肚兜根据上述少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少儿进行养生保健调理。通过强健脾胃功能,增强食欲,调理气血,使少儿脾运健旺,气血充足,体质健壮,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少儿生长发育。正所谓“脾胃通则四肢百骸通,脾胃强则五脏六腑强”。

3.1 中药草本肚兜的原理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最怕受凉,阳气偏少则易受寒邪侵袭。腹部分布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人体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腹部,以脐为中心有穴位40多个,如神阙、气海、关元、上脘、中脘、下脘、天枢等。脾胃者,后天之本;肾者,先天之本;乙癸同源,壮水之源,木赖以荣,共养一身之精血。“况脐之上下左右,乃肠胃盘曲会聚之所。经所以言五脏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左右也。”(《普济方·卷一·方脉总论·五常大论》)这其中,神阙是核心,故其尤为重要[1]。

神阙是胎儿出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以之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可见人体先天的禀赋与神阙关系密切。它连接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历来被医家视为养生治病要穴。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血管丰富。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因屏障功能较差,属于人体相对虚弱之地,容易受寒邪侵袭。同时,肝肾脾胃肠,尽在腹部。故内则饮食,外则寒邪,所伤人体,脾胃首当其冲,先天之本,亦或受害。土者,后天之本,土衰则阳精败而下陷,脾胃既损,“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故知脾胃不可不端详矣”(《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痈疽治法总论第二》)。

清·程鹏程在描述肚兜的保健作用时说:“夏月衣服单薄,宜系绵布兜肚,日夜皆不可离。夜间睡着,恐被去体,有兜肚,则无腹痛泻痢诸症。”(《急救广生集·卷十·防病预诀·纪时调摄》)程氏所言,乃指夏月。试想,夏日炎炎,热势非凡,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时节,尤其寒冬之季?护腹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腹部穴位保健治疗方法,前人或用针刺,或用灸法,如隔姜灸、隔盐灸。然少儿毕竟幼小,以针刺之,酸痛难忍;以火灸之,谈何容易?虽有摩腹、揉腹之法,然日久天长,终难坚持。故少儿欲保健脾胃,担此重任者,非肚兜莫属。何故?传统、安全、有效、简便,可全天不离儿身,可谓持久、有效,是其优势。

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主要是利用中药有效成分,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腹部的经络、穴位而起到护肚、康复和保健的作用。养护腹部,特别是养护肚脐,可鼓舞一身之正气。神阙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腹部,特别是神阙的养护,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变,而这些病变多与脾胃虚寒、脾气亏虚、中气不足、脾胃湿热、脾胃不和等证密切相关,换言之,与后天之本的脾胃密切相关[2]。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草本肚兜作为外用疗法,作用于正常的皮肤表面,其药物成分可通过3个途径进入体循环。一是透过毛囊、皮脂腺,二是通过汗腺,三是通过角质细胞和细胞间隙。其中以第3种最为重要[2]。穴位及经络与神经末梢、神经节、神经束有着密切关系。资料表明,不断刺激腹部穴位会使腹部皮肤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促进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脏腑组织营养,调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3-4]。

3.2 中药草本肚兜的作用 佩戴肚兜是一门科学,李时珍称之妙不可言,并编入《本草纲目》。婴儿从出生开始佩带中药草本肚兜,可增强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散肠胃之积滞气,预防疾病,有利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长期使用能够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3 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 在此,简要介绍中药草本肚兜系列之健脾胃肚兜。本品为椭圆形保健袋,药芯亦为椭圆形,内容物药粉由人参、白术、胡黄连、苍术、香橼、佛手等16味中药组成,气味清香。使用时,打开密封包装袋,将药垫取出放入肚兜内,将肚兜昼夜佩戴于腹部。当少儿游泳或洗浴时,可将肚兜取下放入原包装袋中保存。游泳或洗浴完成后揩干身体,再将肚兜佩戴上即可。

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药物中加入了吸收促进剂,可以明显加大药物的透皮吸收[4]。特别是神阙,其下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药物更易于渗透、吸收。由于药物经皮肤、肚脐吸收,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增强了治疗保健效果,减少了副作用,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无用药次数问题,更避免了少儿用药时的痛苦和恐惧感,是一种独特而理想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途径。

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具有益气健脾、扶正培元、强肾固本、和胃理肠、散结通滞之功。其温凉并用,温养而不燥,凉润而不腻;补攻兼施,扶正而不恋邪,攻邪而不伤正。肚兜长期置于少儿的腹部和神阙,益气健脾,扶正固本,脾胃健则气血旺盛,正气足则邪不可干。此即所谓“土为万物之母”,“脾居五脏之中,寄旺四时之内,五味藏之而滋长,五神因之而彰著,四肢百骸赖之而运动也”(《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阴经穴主治·足太阴脾经穴歌》),“若夫饮食有节,寒温适宜,则脾胃壮实,饮食易消,运化精微,充溢五脏六腑,荣养四肢百骸,何病之有!脾胃衰弱,则饮食不消,运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职,嗜卧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脏之根本;饮食者,性命之大原。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诚有旨哉”(《婴童类萃·下卷·脾胃论》)。

4 小结

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调理、治疗少儿脾胃病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避免了少儿用药时的痛苦和恐惧感,既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又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适合少儿脾胃病证,尤其是寒邪客胃、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等。长期佩戴中药草本健脾胃肚兜能够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少儿生长发育。所谓“脾胃健,则诸病悉安;脾胃弱,则诸疾蜂起”,正是此意。

猜你喜欢

肚兜草本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草本心
彩墨绘草本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
水电站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植物措施防止灌草种选择研究
周碧华的草本人生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