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08李树先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贵州培育

李树先

短短的几年间,贵州省的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迅速下降到2018年的15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4.3%以下,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产业扶贫”政策不无关系。

一、贵州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

1.较难发掘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不同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人文资源、地理条件、民族传统等不尽相同,从而在贫困表现、贫困来源、贫困特征和减贫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存在明显差异。故此,在实际开展扶贫工作中,出台的各种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应该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然而,往往在实际开展帮扶工作时,常因项目建设不够科学、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产业选择反复多变以及技术指导不到位等导致产业培育和发展较难。

2.产业发展资金存在结构性短缺

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总计超过1060.95亿元,其中贵州省获得资金达69.68亿元。同年,青岛、广州等7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城市共向贵州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8.05亿元。而在此基础上,贵州省成立的产业扶贫基金、教育扶贫基金、异地搬迁扶贫基金等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总资金规模高达3000亿元。按理说,这么多扶贫资金,如果充分利用,脱贫会更快。但是,调研的结果却是,由于扶贫资金管得严、使用程序复杂、地方无钱配套、政府官员怕出错等原因,真正使用起来的资金并不多,出现了一边是严重缺钱发展特色产业,一边是大量资金闲置的怪现象。

3.缺乏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目前,贵州严重缺乏扶贫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方面,贵州各类人才相比沿海发达地区来说,总量不足、层次低,很多领域急需各类高层次人才,从而难以形成“团队效应”。另一方面,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领域,相比先进发达地区,贵州在现有的软硬件建设方面还有很大不足,造成农业产业领域缺人严重,特别是缺乏具有一定带头引领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贵州产业扶贫的对策

1.坚持因地制宜,重视产业扶贫总体规划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先期调研工作,精准把握和挖掘当地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包括文化、食品、中药材等),在省级部门统一协调下,强化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开发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从中长期的角度逐步挖掘出贫困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统筹解决好该地区发展主导产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等,从而提出发展主导产业的策略、实施方案、计划等,理清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脉络,树立产业发展的统筹思维。

2.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健全资金使用机制

制定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的有关法律、法规,促进专款使用法制化、规范化。明确落实项目主体和管理部门,加强项目管理和验收工作,不能让有些主体和部门既充当裁判员,又要去当运动员,要切实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加强对扶贫资金支付、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定期审计制度;二是完善一些执行起来有难度的政策条文,如减少或取消要求贫困地区匹配相关比例资金的规定;三是尽快健全合理使用扶贫资金的法律、法规,为决策者打消顾虑。

3.大力发展教育扶贫,培育符合产业所需的人才

在产业扶贫中,政府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政府在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学校、培训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必须有所作为,必须把教育扶贫办好。有所不为,就是在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方面,应让创新创业者、产业资本和市场发挥各自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培育农民现代化经营理念,提高农民的市场化水平,培育一批能够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新型农民的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为他们提供各种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三是基于贫困地区的种植习惯、自然禀赋、生产条件等情况,结合产业扶贫发展所需技术专家的需求,聘请农业相关专家和企业家组成产业扶贫指导组,为贫困地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贵州培育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贵州,有多美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