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市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2019-01-08丁云杰张艳娟周晓超李千千董希磊王金艳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8期
关键词:焦作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丁云杰 张艳娟 周晓超 李千千 董希磊 王金艳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是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保证,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近几年,焦作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焦作市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重要工作。

一、焦作市贫困现状和开展农业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共有建档立卡全口径贫困人口3.0245万户11.0038万人,共有贫困村190个,深度贫困村43个。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已退出122个贫困村,剩余未脱贫村68个;已累计实现22958户89749人脱贫,剩余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7746户22218人。

焦作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制定了“1+N”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产业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结合科技人员包村,先后组织县(市)区农业部门开展了“政策宣传月”、“扶贫日”宣传、送政策下乡等活动,面对面开展政策宣讲,较好地提升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了一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业产业扶贫先进典型,供各县(市)区借鉴和参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焦作市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把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户需要有效结合,把脱贫与致富相结合,通过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主导产业,创造新的增收点,增强“造血”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问题。

二、焦作市农业产业扶贫的做法及成效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产业扶贫基地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四优四化”,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设施农业、四大怀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建设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带动强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2018年,全市共指导贫困户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15万亩,平均每亩增收100元以上,惠及贫困群众7029人。建成产业扶贫基地48个,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4476人次。

(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帮贫带贫能力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67家、5356家、715家,培育和发展了面品、肉品、怀药、乳品等9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有14个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数量在豫北地区保持领先。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33个,面积12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3%。通过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帮扶模式,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帮贫带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市培育和扶持了26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10619人次。

(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深入开展技术扶贫

焦作市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成了31个覆盖全市所有涉农乡镇的基层农技推广站,完善了配套建设,整合农技人员268人,配备农业科技服务车26辆,为农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农技服务。焦作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得到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稳步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化服务

目前,焦作市已在163个贫困村建成益农信息社站点,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85.79%。其中,专业站46个,标准站56个,简易站61个。为迅速提高贫困村信息员工作技能,先后组织信息员实地参观了孟州、博爱、温县等地农产品电商发展迅猛的合作社,并邀请品牌培育专家、农产品电商营销专家,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地帮扶,对贫困村信息员开展专题培训,提供当地特色农产品触网上行个性化解决方案。全市益农信息社运行以来,已经累计服务农民群众2815人(次),帮助销售农产品300万元,其中受益贫困群众532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焦作市部分地方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农业产业培育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保守、怕担风险,不愿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缺乏培育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主动性。

(二)产业带贫效果有待提升

在整合全市产业资源,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上思路不够开阔。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个别村甚至集体经济空白。村级带贫产业分布较散、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的吸纳就业能力较弱,有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够完善,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获得稳定收益的途径还有待拓宽。金融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发展产业缺乏高素质人才

在农村贫困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现有留守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在当地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的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加之贫困地区条件艰苦,难以吸引高科技人才创业和就业,进一步限制了农业产业扶贫的发展。

四、发展建议

(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引导

首先选择覆盖面广、产业链比较完整、风险相对较小的扶贫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帮助其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由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协议,通过直补、以奖代补、物化补贴等方式进行直接帮扶。鼓励扶贫对象根据自身实际,以劳务抵扣或者农地等生产资料作价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按股份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其次,开展智力扶贫。通过对农户技术培训指导、创业支持和跟踪服务,全面提高贫困户知识水平,提升他们发展产业的能力,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二)加强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发展

在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重要作用。目前,焦作仅有市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今后,要用好产业扶贫考核指标体系,抓紧认定一批市级扶贫龙头企业。政府对认定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贫困户增收。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利用高品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品牌,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走上富裕之路。

(三)探索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

扶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不足,扶贫产业难以顺利发展,扶贫也就是一句空话。通过为带贫企业和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解决他们发展产业的瓶颈,进而促进扶贫产业的顺利开展,提高扶贫效益。首先,政府应增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其次,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最后,利用社会资金发展扶贫产业,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产业发展所需资金。

猜你喜欢

焦作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骄傲的汉字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小羊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焦作市两会用图》首次亮相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