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2019-01-07李宪忠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胆囊

李宪忠

【摘 要】:目的:关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临床采用B超技术诊断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50例来我院进行胆囊疾病诊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待所有患者入院后要求患者接受B超检查,之后再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疾病,对于两种胆囊疾病检查方法应用时的数据进行准确记录。结果:经过病理检查50例患者中全部患者确诊患有胆囊恶性肿瘤(原发性),参考该值可知B超检查结果接近于病理检查,但是存在2例(4.00%)误诊病例。结论:临床胆囊恶性肿瘤(原发性)进行诊断期间,可以采用检出率且准确性较高的B超技术,以此可以短时间的确诊疾病,为后续医生制定相应疾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肿瘤;恶性;B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2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在现阶段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生将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与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需要养成身体保健意识,定期到医院体检,以此尽早发现疾病,尽量在恶性肿瘤发生早期进行疾病的针对性治疗,以此改善发病后疾病带给患者身体的多种不适感,有效延长生存时间[1]。当前该疾病在诊疗期间,常会使用B超手段进行恶性肿瘤的发现以及肿瘤结构形态的研究,据此医生才可以进行相应治疗,所以疾病检出率、误漏诊率对于此种肿瘤的有效预后而言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便选取患有胆道系统疾病的50例患者来研究,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中B超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6月收治的胆道系统疾病患者,病理检查为胆囊恶性肿瘤(原发性)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B超诊断疾病的有效性;患者中的女性病例多于男性,人数分别记为34例、16例;平均年龄(39.7±2.4)岁;平均病程(1.6±0.3)年;所有患者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以及身体异常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以此作为参考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告知患者检查之前的8小时不可进食;引导患者来到B超检查室后,指导其保持平卧位接受检查,如果部分患者在检前8小时内有喝水,则要其呈坐位检查。使用的超声仪器为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G60,由西门子公司生产,调整探头频率,在3兆赫兹以上、5兆赫兹以下的环境中对患者胆囊作以长短轴扫描处理,扫查的范围涉及胆囊具体位置、囊壁、囊腔等,淋巴结(肝门区)、胆道等部位也为重点扫查内容,观察是否存在异常肿大情况,医生结合生成的超声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胆囊恶性肿瘤(原发性)以及确诊后的具体种类。

2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50例患者属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检出结果则为48例,其中2名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胆囊腺肌增生、胆囊腺瘤,腺恶性肿瘤则没有被检出,所以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略低一些,但是总体检出率以及各个种类疾病检出率与病理结果相差不大,数据参见表一:

3 讨论

原發性胆囊恶性肿瘤具有着发病快、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等特点,并且此种肿瘤发生之后一般不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一旦症状明显再去检查确诊多为晚期,导致患者错失了恶性肿瘤控制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患者以及医生均要对该疾病多加重视,以此通过现代化的先进诊断技术在发病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采取有力的治疗方案干预肿瘤,为更多患者带去存活的希望。结合当前诸多学者对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到B超技术在疾病的有效诊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依照超声图便可以准确把握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后的具体表现,以此再确诊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具体疾病种类,即可对症下药。

该疾病包含的种类较多,例如有胆囊腺癌、鳞癌、恶性间皮瘤、平滑肌肉瘤等,本文检出有3类;对50例患者作以B超扫查后,超声图像特征为:4例厚壁型、13例实块型,另有隆起型与混合型各为20例、13例。第一种类型表现为胆囊壁增生,测量厚度可知不均匀,主要分为弥漫性、局限性两类,最为明显的发生区域为颈部位置,分析胆囊粘膜层,呈不规则状,彩色多普勒分析动脉血流信号,发现流向为沿着囊壁;第二种类型呈现出不均匀的回声以及肿块, 并不能从图中清晰的观察到轮廓明显、边界清晰的胆囊,肿瘤会继续向周边部位生长,血流信号则呈现出血管绕过肿块、进入肿瘤等情况,并且血流信号非常多,若患者检出确定为实块型则表示该名患者已经进入癌症晚期;第三种类型,超声表现为囊壁处结节状、乳头状等形状表现,发病早期这些情况多在颈部发生,测量长度超过10毫米,医生在判断时可以将结节表现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基底处呈现出直观的不平整状且较宽,分析血流信号则较为丰富;第四种超声检查后的表现与第三类型非常相似,而且囊壁厚度增生明显。所以疾病经过B超检查诊断,可以在发病初期通过以上表现发现肿瘤,医生可以将检查结果作为疾病最终诊断的基础,继续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便可以精准的得出患有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具体患者人数,此种检查方法与常规使用的X线、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应用效果的比较,可知X线检出结果为二维图像,不能立体的展现患者胆囊病灶部位的具体情况,图像成像后的分辨率低,胆囊边界模糊,而核磁共振检查时所需的时间以及金钱成本较高,并不能在患者群体中广泛的普及应用,所以可以使用操作难度低、检出时间短、费用低、结果精准、成像图分辨率高的B超诊断技术,便可以尽快得出检查结果,并且在检查结束后,再配合病理检查,即可协助医生从多个方面来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结合多方资料明确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种类,而后便可以编制相对应的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在积极的接受治疗后可以尽早恢复身体健康,以免病情未及时诊断、延误治疗后的肿瘤继续恶化甚至于死亡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马建全,徐斌,王永丽.60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5):1395-1396+1399.

猜你喜欢

原发性恶性胆囊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哪些胆囊“要不得”
哪些胆囊“要不得”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