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2019-01-07许敏芳圣洪平徐俊良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萎缩性

许敏芳,圣洪平,徐俊良

(1.南京市秦淮区淮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2;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胃部的健康,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呈现快速的发展,饮食习惯也呈现快速简捷方便的趋势,因此人们产生胃部疾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多,而且年龄结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主要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严重者会发生癌变。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1]。本次研究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治疗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市秦淮区淮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中医辩证论治诊断符合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中医的临床表现如下:症见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腹胀,时有嗳气,多见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身体消瘦、甚至出现贫血貌。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6±16.4)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8.4±5.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6.8±14.9)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8.2±5.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均相同,都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其中主要药物包括胃肠动力药和助消化药,常用药物如莫沙必利片和多酶片,两组患者均在饭前半小时加用莫沙必利片,10 mg口服,3次/d;多酶片3片口服,3次/d。如果患者出现胃痛及反酸等症状,可以加服兰索拉唑肠溶片,30 mg口服,1次/d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药物组成包括:党参30 g、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6 g、白扁豆15 g 、薏苡仁30 g、山药15 g、莲子10 g、砂仁3 g、佛手10 g、香橼皮10 g、仙鹤草15 g、瓦愣子30 g等。以上方药1剂/d,水煎煮内服,每次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饭前口服,以12周作为1个疗程,疗程治疗结束后评定其治疗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疗程结束后,详细准确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腹胀,时有嗳气,多见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身体消瘦、甚至出现贫血貌。

1.3.2 疗效评定标准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显效:经过上述治疗后,胃脘痛消失,同时其他症状消失;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有效:经过上述治疗后,胃痛明显缓解,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同时其他症状了明显好转;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好转。无效:经上述治疗后胃痛仍然反复发作,其他症状也无明显改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无明显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在临床研究中,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范畴,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胃黏膜萎缩、气血不足、劳倦过度等症状[3],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应用的是常规西药的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莫沙必利、多酶片等,莫沙必利片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胃肠壁进行作用,还能够对食管下颌括约肌进行张力扩张,能够有效地预防胆汁反流等现象的发生,加快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的运动,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能够有效得到预防。多酶片主要是一种能够提供助消化酶,加强肠胃消化能力。但是经过临床研究和应用表明,该种治疗方案无法对患者的消化功能进行长期的增强和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疗[4],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加味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以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作为君药、主药,起到平补脾胃,补气健脾的功效。白扁豆 、薏苡仁、山药三药合用起到健脾益气,同时能够化湿、利湿的功效,同时取三药性味甘淡,莲子性味甘涩,起到助白术健脾,又能够渗湿止泻的功效,作为辅助药。砂仁功效芳香醒脾,能够促使中州运化,起到通调上下气机的功效,这样吐泻可止,作为佐助药。现代运用中加以佛手、香橼皮作为对药,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仙鹤草具有止血,健胃之功效,用于此方中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功用。瓦愣子具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之效。在本方中的作用治疗胃痛,嘈杂,吐酸,起到收敛止痛之效。此方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而兼见肺气虚弱,久咳痰多者,亦颇为相宜,为培土生金之法。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收敛止痛之功效。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较为显著。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