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2019-01-07胡永明

关键词:黄疸蓝光胆红素

胡永明

(于都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西 赣州 342300)

黄疸为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症状,分析其发生主要为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浓度升高,大量聚集于黏膜、皮肤处,表现为黄疸症状[1]。若不及时治疗,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合并感染、酸中毒、缺氧等高危因素,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威胁患儿生命健康。蓝光照射为最常用的降低胆红素方法,白蛋白可促胆红素排出体外,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表明,总结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52例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3~24 d,平均(14.2±10.2)d,体重2.80~4.80 kg,平均(3.50±1.03)kg;观察组男18例,女8例,年龄2~26 d,平均(13.2±10.3)d,体重2.72~4.95 kg,平均(3.53±1.01)kg。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培菲康结合蓝光照射,选择波长425~475 nm蓝光双面光疗箱,照射灯管长度为20~25 cm,照射时距离床面需保持38~42 cm,严格规范操作,同时食用培菲康,1粒/次,3次/d,连续口服治疗3 d。

观察组治疗方法:白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照射后,将白蛋白1 g/kg与15~20 mL 10%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静脉滴注混合液治疗。滴注时,经输液泵控制滴速度,初期用药速度缓慢,之后逐渐加快,并注意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治疗3d的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治疗后观察患儿无黄疸症状,TBIL降至85 μmol/L(早产儿119 μmol/L);改善:治疗后症状改善,TBIL降至85~222 μmol/L(早产儿119~257 μmol/L);无效:治疗后黄疸症状无变化,或治愈后再次复发,TBIL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改善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s,μmol/L)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s,μmol/L)

组别 时间 TBIL DBIL IBIL对照组 治疗前 212.4±11.0 21.0±3.0 188.5±9.2治疗后 152.5±9.2 8.3±1.0 145.2±6.7观察组 治疗前 204.5±10.0 22.8±2.5 180.2±8.6治疗后 118.0±8.5 7.4±0.2 109.2±6.3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26例,治愈、改善、无效例数分别为17、4、5,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26例,治愈、改善、无效例数分别为22、3、1,总有效率为96.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因机体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大量胆红素聚集,再加上排泄能力差,胆红素排出慢,引发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两种,其中生理黄疸为正常现象,无需就医可自行缓解,而病理性黄疸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时确诊患者病情,避免影响患儿预后。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