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中的应用

2019-01-07代忠雨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状态康复情绪

代忠雨 孙 妍 孙 超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患者因脑部损伤损伤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尤其以抑郁、焦虑情绪最为突出,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临床治疗和预后开展[1]。为此,我院抽取收治的部分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1.2)岁,病程1.5~14年,平均(8.2±0.4)年;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4~76岁,平均(58.9±1.4)岁,病程1.2~15年,平均(8.5±0.3)年。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病情观察、饮食用药干预、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

1.2.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脑卒中知识宣传教育,包括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措施、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正确认识疾病。同时,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解答病情方面的疑问,帮助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病情,主动参与护理环节。

1.2.2 心理干预:鉴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予以准确评估,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疏导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坚定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念,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推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1.2.3 肢体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并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体位,避免肌肉萎缩,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可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开展肢体功能训练,遵循“由易至难、由被动到主动”的原则,以促进患者屈伸、旋转能力,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可根据患者耐受性予以调整,同时要有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及时处理训练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1.2.4 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摄入热量充足,以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帮助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2-3]。心理状态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予以判定,另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判定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物质生活得分为(61.8±3.2)分,躯体功能得分为(50.2±2.8)分,社会功能得分为(52.4±2.8)分,心理功能得分为(59.2±1.8)分,生活质量总分为(228.9±5.3)分,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依次为(70.6±3.8)分、(62.4±3.0)分、(63.6±2.4)分、(71.6±2.0)分和(273.8±5.6)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4.033,P=0.000;t=23.028,P=0.000;t=23.525,P=0.000;t=35.697,P=0.000;t=49.628,P=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对照组护理前HAMA评分为(29.8±1.5)分,HAMD评分为(32.6±1.2)分,观察组护理前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30.2±1.6)分和(32.3±1.4)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不明显(t=1.413,P=0.080;t=1.260,P=0.105);对照组护理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22.5±1.8)分和(23.8±1.6)分,观察组护理后对应得分依次为(16.4±1.2)分和(17.2±1.5)分,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2,P=0.000;t=23.310,P=0.000)。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肢体麻木、吐字不清、感觉障碍和智力下降等症状表现,使得患者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引发恐慌、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既使患者承受明的精神痛苦,又降低患者接受护理的依从性,不但加重原有病情,使病症更加复杂,增加治疗难度[4]。为此,临床必须重视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心理状态,以缓解负面情绪,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干预适合慢性病、老年患者和各种伤残疾病的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残余功能训练,恢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自理能力。实施康复护理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强化肢体功能,促进患者迅速好转。心理干预是康复护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平稳心态应对护理治疗[5-6]。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需要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注重调整规划日常生活方式,针对不同护理阶段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明显(P<0.05)。所得结论证明康复护理干预可缓解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既能调整心理状态,又可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状态康复情绪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