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技术与软件

2019-01-06方其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软件素养信息技术

方其桂

作为一门技术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种技术,如图像处理、信息获取、网络交流等,这些技术也自然要用到各种软件,教学中如何对待技术和软件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 技术与软件的作用

随着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被明确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核心素养。技术与软件表面上看不出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技术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定位在意识和思维层面,其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必然要涉及各种技术,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信息技术,才能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高到一定层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就说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达成了,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技术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应该上升到信息技术素养层面。

2.技术与软件的关系

技术需要借助于软件来实现,如文字处理,就需要学生会使用WPS、Word软件,显然,软件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中必然要教授软件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技术可能对应着多个软件,这些软件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的软件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小学编程可以使用软件Scratch,而中学编程使用Python则更合适些。

● 技术的教学

1.技术要放在应用中教学

技术为实际应用服务,唯其如此,才能凸显技术的价值。对于教学对象学生而言,技术应用应该是与学生相关的,与其相关程度越高,其应用的价值也就越高。例如,教师讲解在图形中填入一幅图片,教学完成后,学生可能会掌握这一技术,但学生不知道何时要用到这个技术,因为教师教学本身就没有将其放在真实的案例中,学生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半成品,也就是作品中只留下本课需要完成的元素,这样本课结束后,学生完成了本课元素的制作,同时也就意味着作品的完成,从而知道本课教学内容的价值。

技术教学之前,需要创设其应用情境,情境尽可能是真实的、开放的,除具有学科性和生活性外,情境的创设也可更多地关注科技、人文及社会热点。例如,一位学生家长从日本买回来一个某品牌电饭锅,其菜单均为日文,说明书也是日文,现在要求这位学生上网搜索,了解其各个菜单含义,这个情境是真实的,技术的使用也是有真实价值的。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自然会想到、使用到这一技术。

2.技术教学重点不在技术

许多教师在技术教学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去演示,勉强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了一个作品,换个任务学生就不会了。这样的技术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

技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规划与分析上。规划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常好的手段,这种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品质,所以,规划与分析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让学生明白其技术路径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最终呈现的结构是什么。技术分析应成为教师上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教授Excel图表内容时,教师要通过课件、教具分析出图表每个组成与工作表中数据的对应关系,只有分析到位,学生在选择数据时才不会出现各种错误。又如,在教学《制作海报背景》一课时,通过有背景的图和无背景的图进行比较,说明背景的作用。背景的特点是浅淡,不能冲撞主体。实际拍摄的作品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要用到蒙版工具来制作背景,然后把背景单独提取出来,分析背景的组成,再介绍、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制作方法。

在让学生规划时,应尽可能少给学生限制,更不要直接给学生一个能模仿的成品,但要给学生提供规划的条件(如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在纸上画)。规划分析这个教学环节一般需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道来规划、分析。

如今的学生已经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技术学习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安排一定的学习路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技术的学习,而不用教师耳提面命。

3.强调技术的合理应用

当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用手机拍照、玩游戏,用各种软件完成任务时,这表明技术的难度在直线下降。技术门槛的降低、软件操作的傻瓜化,让仅教技术的课堂逐渐失去用武之地。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应该逐步去技术化,将教学的重点从单纯讲授技术、演示技术(如软件介绍、操作步骤)向技术应用过渡,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真实的问题后,能够有效地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并选择恰当的工具(如PC、iPad、手机等)、合适的软件(根据所选择的工具、对工具的掌握情况、工具的使用成本等元素)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将课堂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场所,为学生提供环境、提供时间、提供支撑,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素养的根本目的。

4.技术教学要上升到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不能就技术教技术,一定要牢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达成目标。

例如,网上信息搜索,其技术其实很简单,只需三步:进入搜索网站、填入关键词、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许多教师花一节课时间来讲授,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因为其教学目标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本课的重点其实不在技术上,重点是在提炼关键词上。对于简单的问题,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问题本身稍微精简,如“四大发明”就可以作为关键词,尤其是随着搜索技术的提升更是如此。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是复杂的、开放性的问题,从中慢慢缩小范围,将关键词提炼出来,这无疑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这才是信息技术教学应有之意。

5.技术教学要渗透价值观教育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缺乏价值引领,课堂上为技术而技术的情况较为突出,忽视了“育人”的目标。例如,在For循环一节教学中,教师预设了如下场景:李明的QQ密码被盗,在其启动QQ时,弹出信息:“你的密码已被修改为87**62,要想找回密码,需要支付比特币10元。”课中,教师带着学生分析“**”的可能数值,再利用For循环算出可能的密码。这位教师希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是好的,但教学中问题有二,其一,误导了学生面对账户危机时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二,整节课教师未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以致部分学生对黑客的行为认知模糊,甚至生出景仰之情。正确的教法应该是:导入时用一句话说出面对被盗号时的正确处理方式,然后话锋一转,带着学生分析,用For循环的知识求结果。本节课中,信息安全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一定要得以体现。

● 软件的教学

信息技术由于其学科特点,每一节课都可能涉及多种软件,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升级越来越快,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待软件,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1.软件的选择

软件只是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立足点在于应用,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利用多种工具来实现,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版本并不需要重点关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的任务,一般只用到软件的基本功能,无需用最新版本。而且,教材一般会充分考虑到中小学具体情况,教材中不强调软件版本。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實际情况,自主选择安装软件。

软件选择时要注重其常用性、主流性,以方便教学的开展。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中的软件也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淘汰一些已经没有人使用的软件。

2.软件的教学

软件的功能不需要全部涉及,通常大多数用户只用到软件30%的功能,所以,在教学中也不需要对软件面面俱到地介绍。同时,在用到的命令出现对话框时,其中的参数很多(尤其是Photoshop、Flash),对于很少使用的参数可以不解释,采取回避的办法。

软件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由于软件开发者开发时,努力继承已有软件界面和操作方法,因此,许多软件有许多类似之处,如在第一次讲授Excel软件时,许多教师就是将其界面与之前所学的Word软件对照,学生很快就会消除陌生感,学会基本操作方法,这样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提升。

如何进行所涉及软件的第一次教学,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这涉及运行软件介绍、软件界面介绍、软件相关名词介绍,这当中将涉及很多的概念术语,学生本来就是第一次接触软件,有陌生感,众多术语无疑会增添学生的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应该基于需求,展示其解决问题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第一次软件教学,尽可能不要涉及过多的名词术语,也不要过多讲解术语定义之类,也就是用到什么讲什么,其他的留到后面。在教学中,“留白”是一种策略。

猜你喜欢

软件素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有趣的识花软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