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

2019-01-06赵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评价信息技术

赵科

一直以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采用教师主导、口耳相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操作技能的学习也只是简单的模仿训练,只注重操作结果的完成情况,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孤立的、碎片化的,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快速更新的信息技术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与新课程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尽快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新构建课堂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深度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完成项目任务,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动把项目式教学法引入课堂,将项目教学过程分为情境设置、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四个环节,并积极实践,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设置真实情境,挖掘“项目”资源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出发,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中发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资源,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从中确定“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本市的多张老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然后再出示这些地方现在的新照片。学生立即被照片所吸引,随即议论纷纷,感叹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接着笔者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有没有更好的目标形式表现家乡面貌变化和发展成就,学生很自然地选择演示文稿这一多媒体作品形式,并确定了设计主题。

● 合理规划设计项目,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教学实际,将每3~5人分成一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初步形成项目方案,然后由小组长将本组项目方案以PPT或Word文档的形式在全班展示交流,分享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对从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各小组项目方案中的阶段性任务和要求提出调整和可行性建议,使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能有机整合在项目任务中,将学科核心素养合理渗透在各个项目活动中,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项目任务,最后各小组再经过讨论改进,形成最佳设计方案。此外,各项目小组要根据任务的大小和每位成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分配项目任务。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作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教师活动:①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每3~5人为一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小组,选出小组长;②观摩教材中的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让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③组织学生讨论确定各项目小组的项目主题,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参照教材案例,按照多媒体作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完成作品的设计方案;④组织各项目小组在全班展示项目方案,分享设计思路,交流评价;⑤给出项目总学时——4课时(1课时确定项目主题、确定项目需求、完成项目规划设计;2课时完成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1课时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各小组讨论制订小组项目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计划。

学生活动:①按照老师的要求成立项目小组,选出小组长;②认真观摩多媒体作品,观察作品有哪些优点和值得改进之处;③项目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确定项目主题,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完成项目设计方案,提交表格1、2、3以及作品整体结构图;④小组长在全班展示项目设计方案,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调整修改项目方案,确定本组设计方案;⑤各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计划,提交表格4。

● 注重项目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和互联网资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引导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交往能力,共同提升思维。教师要随时关注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对个性化问题给予及时支持和解决,使项目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此环节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项目教学的核心,工作任务重,需要的活动时间较长,笔者随时关注学生项目设计方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并给予帮助。

教师活动:①给学生提供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作品素材资源,供学生选择使用;②介绍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绘声绘影软件,并提供相关拓展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对图片和声音素材进行处理,加工成作品素材;③介绍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提供自定义动画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动画素材;④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各项目小组活动进展和制作情况。

学生活动:①根据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合作收集和加工作品素材;②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加工作品所需的图片素材;③学会使用绘声绘影软件,完成声音素材的编辑加工;④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按照项目设计方案,设计版面模板,将加工处理好的素材资料集成为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

● 重视成果交流评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项目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使他们彼此之间能够交流经验,分享成功和喜悦。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形式,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项目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及完成任务的结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梳理整个项目完成的流程,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自我总结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项目任务完成后,笔者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展示项目活动成果,各组选派一位学生进行作品演示和解说,其他学生对演示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学生活动:①学生对本项目小组作品进行演示和解说;②观看展示的项目作品,根据教材第70页中的多媒体作品参考评价表,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③各小组改进和完善项目作品后上交作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客观的评价,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总结本项目活动的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总之,项目式教学是新課程教学理念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和应用过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交流经验,使这种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云南省电视广告监看系统智能化升级设计方案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