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06徐春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过程

徐春来

项目一般应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将某个工程定义为项目,以项目的形式运行,可以有效地节省成本,提升成效。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形式是否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经实践检验证明,项目式学习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本文从“三化”“实践”“交流”“评价”等视角,结合“微电影的制作”项目案例分析,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项目式学习的一些粗浅的实践与思考。

● “三化”引领项目学习

项目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在美国、北欧等许多国家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一个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运用相关知识,探讨、设计、执行方案,解决现实问题。在项目式学習中,教师不再是讲台的中心,他们不会决定学生做什么,如何做。教师以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1.项目选择微型化

项目式学习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特性,但信息技术这门科目要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根发芽,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好整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和实施的可行度,不能指望花费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否则设想再美好,也可能会中途夭折。因此,项目的选择要尽可能微型化,在教材的框架下进行,如在图片的处理这一章节,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宣传海报的制作这一项目,而音视频的处理这一章节,我们可以设计微电影的制作,具体主题则由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商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涉。

2.基础知识储备化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尝试通过微课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实际情况是,我精心准备的微视频几乎成了摆设。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需要一个过渡,因此必要的讲演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微电影这一项目的准备阶段,我特意从影视制作公司借来了一些宣传片的制作源文件,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讲解微电影制作的一些流程、方法,特别是运用“Premiere”这个软件进行编辑的方法,如片头、字幕、转场、视频剪辑。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软件供学生参考,如爱剪辑、格式工厂、会声会影、Adobe After Effects。

3.探究合作务实化

项目式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虽然我们主要通过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团,但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团队的建设情况,防止小组探究流于形式。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项目定人员,如微电影的创作,需要进行剧本的编写、拍摄、音视频的后期剪辑等,因为涉及内容较多,所以这个小组可以由5~7位成员组成。其次就是小组成员的分布情况,尽量保证每个团队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避免弱弱结合或强强联合的情况出现。要让小组成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后进生共同进步。

● “实践”助推项目实施

各小组确定具体主题后,填写“项目计划表和分工表”。在微电影这一项目中,组长要合理安排编剧、导演、摄像、音视频的剪辑和合成、交流汇报等工作任务。要确保小组成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人人有事可做,同时能够相互协助。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共同商讨,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应时刻了解各小组项目的推进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当项目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涉及跨学科问题,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又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加强欣赏环节。例如,在各小组商讨剧本时,我通过投影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六部优秀的微电影,如苏州首部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我们自己学校的宣传短片《迎着春光,放飞理想》等。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来引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动能。二是请专业人员进行协助。例如,在作品的配乐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邀请音乐教师过来一同参与。

项目的实施阶段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的潜能被不断挖掘出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当看着一个小组的学生拿着摄像机走进办公室,略带羞涩地问他们的任课教师:“老师,我们能采访一下您吗?”那一瞬间,我感觉项目式学习是值得去尝试并推广的。

● “交流”促进项目分享

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展示各自的作品,并派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为了配合演说,有个别小组甚至还精心制作了PPT。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作品的创作过程、小组的分工、创作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案,另外就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收获等。此外,各小组还需对班级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有几个小组在视频剪辑时采用了“爱剪辑”这款软件,导致在片头和片尾都出现了爱剪辑的广告。这时就有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视频中不应该出现不相干的广告,为什么不想办法将它们去除呢?”该小组的学生回复说:“去除广告需要付费。”这时就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建议:“可以用Adobe Premiere这个软件切去片头和片尾。”甚至也有学生提到了用“格式工厂”的截取功能。这就是一个展示的过程,一个激辩的过程,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一个素养提升的过程。

● “评价”完善项目反馈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提倡学生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是一个旨在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对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还要能完整体现整个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肯定学生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对项目式学习的导向作用。

对于学生完成作品后的阶段性评价,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小组的项目设计方案、作品发布到网络上,如先利用“云盘”进行资源共享,然后通过“金数据”或“问卷星”等工具设计评价量化表,也可以利用“UMU”这个互动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这些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