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类方应用举隅

2019-01-06侯春光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汤主类方伤寒论

侯春光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 浙江 诸暨 311800

《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除去重复,共计252方。其中的桂枝汤历代推崇有加,为《伤寒论》第一方,“外可解肌和营卫,内可化气和阴阳”,清·柯琴则称之为“仲景群方之冠”。左季云先生《伤寒论类方汇参》中列桂枝类方共19首,而黄煌《中医十大类方》所列桂枝类方共25首,几近仲景方之十分之一,足见桂枝类方之分量。在临证学习应用经方的过程中,桂枝类方运用十分常见,现将本人应用桂枝类方验案3则,不揣简陋,粗作整理,与同道分享。

1 肢体挛急

蒋某某,女,64岁。诸暨市陶朱街道人。2017年9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20多年前因妇科肿瘤手术,术前暴露躯体时感觉寒冷异常,手术顺利,术后经常感到肢体拘急疼痛,发作时,多以两侧少腹部肌肉突然挛急,或双小腿突然拘急,或背部肌肉突然挛急,或双手手指突发屈曲拘急,不能自控,短则数秒钟,长则半小时,然后能自行缓解,发作不可预测,痛苦万分不可名状。肢体挛急有时数日一发,有时一日多发,发无定处,以上述4处为多。曾赴多家医院诊治,未发现明显原因,被告知无对症药物可用,遂不思求诊,只能任其自然,忍受痛苦。前段时间经人推荐,言吾或能为其解除痛苦,遂来找余。诊见:形体偏胖,面色如常,查肢体无皮色异常情况及畸形,且活动自如,询之稍有畏风,汗出,大便日行一二次,质偏软,夜间有尿,夜眠欠佳,纳食无殊,舌质淡红、苔薄润,脉沉细。有高血压病史,服西药控制平稳。此因感寒日久,表邪未解,卫阳不固,久则阴阳两损、筋脉脏腑失养所致,拟投桂枝加附子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复阳固表安神。方药: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各15g,甘草8g,红枣25g,干姜、附子(先煎)各10g。7剂。水煎,先煎附子4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至半小时以上,煎取药汁300ml,分两次温服。忌生冷及滑腻之品。2017年10月5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仅有小腿拘急一次,且历时短暂,自行缓解,感觉良好,询睡眠诸症均有改进。药见效,知方已对证,遂不更方,嘱再服10剂,以图全功。后随访,告愈。

按:《伤寒论》(20)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左季云认为桂枝加附子汤“为制招补亡阳,散寒止汗,并御虚阳之温方也”[1],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于“阴阳两虚失精证治”[2],本案起于术时感寒失血,久未适治,表邪未解,卫阳不固,渐至阴阳两虚,筋脉脏腑失养,故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而治之,廿年痼疾,旬日顿失,疗效神速。

2 黄汗

黄某某,女,62岁。诸暨市牌头镇泉畈村人。2017年9月7日初诊。患者自谓体质强壮,食欲较好,饭量大,二三十岁时气力过人,能挑起300多斤的重担。自诉近2个月来,劳作或活动后出汗明显,汗珠粒粒冒出后不易流下,汗色黄,似柏汁,不能穿白色内衣裤,如穿一天即换洗内衣裤,晒干后则所染黄色汗渍显见,斑如豹纹,内心甚为痛苦和烦恼,咨询多位医生觉无良策、良方,遂向中医求治。诊见:面色红润,腰脊酸痛,时有胃脘隐痛,偶有作酸,无发热,察身无肿胀,舌质淡红、苔薄润,脉滑。黄汗因水寒郁遏,营卫不通,郁而化热,水热互结交蒸郁于肌腠所致,治当调和营卫,益气除湿,兼泄郁热,拟以桂枝加黄芪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治之。方药:葛根60g,黄芪20g,瓜蒌皮15g,桂枝、赤芍各12g,红枣25g,甘草8g,干姜、黄连各6g,姜半夏10g。7剂。嘱上方水煎,上下午各温服200ml。2017年10月19日,患者携孙求诊时告知服药二三天后即显效,服完7剂,竟痊愈,后未再发。

按: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28)讲到了黄汗的成因:“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篇(29)云:“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经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本案用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宣畅阳气;以小陷胸汤兼顾中焦,以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之证;加葛根又含桂枝加葛根汤意,以增强濡养经脉、宣通经脉之气的功效。三方合而治之,竟获效桴鼓。

3 心背悸动

傅某某,女,81岁。诸暨市安华镇安华村人。2018年8月14日初诊。由家人陪同前来。患者头发银白,面色红润,步履稳健。自诉近1年不已,曾经赴多家医院诊治,诊为“冠心病”,予扩冠、通络、宁心诸药,久服不愈。因年事已高,进城诊治不便,近日闻镇卫生院有中医坐诊,遂求一治。诊见:心悸1年,心悸不已,尤其以夜间为甚,自觉心悸时旁人也会有感觉,心悸应衣而动,时天热,胸前跳动状衬衣外明显可见,伴腰背疼痛,以左侧为著。夜眠欠安,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此因年高阳气渐衰,心气不足,心肾失交,气化失常,经脉失养所致,治当温阳化气、交通心肾、通络化气,方拟投苓桂术甘汤、交泰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葛根汤。处方:葛根60g,茯苓30g,桂枝、肉桂各5g,赤芍、龙骨、牡蛎、白术各10g,甘草20g,黄连3g。7剂。水煎,每剂煎取300ml,分2次温服。2018年8月21日二诊,诉心悸及胸前跳动已安,腰背部疼痛较前为轻,睡眠亦已改善,惟夜间背部肌肉不时跳动。拟加黄芪、防己以增通阳利水之力。丈夫在旁建议增一味徐长卿以通络止痛,余觉无妨大方,便酌加。葛根75g,茯苓、黄芪各30g,桂枝、肉桂各5g,甘草20g,黄连3g,赤芍、龙骨、牡蛎、白术、防己、徐长卿各10g。7剂。煎服法同前。2018年8月28日三诊,诉心悸、腰背部疼痛、背部肌肉夜间跳动皆瘥,睡眠安好,图巩固,再求二诊方7剂。

按:本案一诊用苓桂术甘汤、交泰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葛根汤合治,重用甘草以补心气、葛根疏利经气,取效明显。《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案中似有“气上冲胸”之表现,一诊谋以苓桂术甘汤治水气内停,二诊心悸渐安,但胸前悸动转至背部悸动,可见“水气”未被擒获,遂思及《金匮要略》“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分析一二诊临证所见,是证尚有“水气”致病无疑,故加黄芪、防己以完善治疗,以增强益气通阳,化气利水之效,药后一矢中的,而获全功。

4 体会

桂枝类方的应用,首先必须熟读经典,反复研读,常学常新,不可懈怠。桂枝类方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都有,有的是同一张方,而应用于不同的病证,需要前后参照、串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方义,潜记于心,渐有尺度。桂枝类方的应用,在理解条文的基础上应该重点把握各方的方证特点,了然于心,临证才能跃然纸上。仲景的每一条条文和方证总结,都源自临床,对这一点,要心怀诚意,不置怀疑,这样也会习惯于依靠仲景,从仲景的经验中去获得新知、去破解临床问题和难题。桂枝类方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频率颇高,疗效确切,在获得新的临床体验时,应该不断加以总结、整理、交流,同时,提升认识和辨治能力,以便从更好、更全面的角度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

猜你喜欢

汤主类方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柴胡类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原机启微》眼病辨证思想探讨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李赛美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思路探析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
白虎汤临证应用综述
《金匮要略》呕吐证治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