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蒸发条件下膨胀土裂隙开裂间距和宽度

2019-01-05吴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量裂隙间距

林 辉,吴华

(南昌航空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63)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易产生干缩裂隙[1-2]。蒸发条件下,土体水分丧失,基质吸力增加,土体表面产生张拉力导致开裂,部分能量得以释放,此时的裂隙称之为初始裂隙。若水分继续蒸发,除了初始裂隙继续不断的变宽加深外,有可能在两相邻裂隙之间产生新的裂隙,称之为二次裂隙[3]。由于土体在初次开裂时部分能量已经得到释放,二次裂隙的深度和宽度比初始裂隙的要小,且与初始裂隙有一定的间距,称为二次间距[4]。初始裂隙与二次裂隙混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边形网格,加速了水分的入渗和蒸发,极大地破坏了土体结构和性能,导致土体强度降低,产生失稳滑坡等工程问题[5]。因此,开展膨胀土开裂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 裂隙最大间距和宽度

1.1 受力分析

裂隙产生后,土体的力学形态与开裂之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土体在沿着裂隙面的方向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收缩,表层土体的收缩变形要大于底层的收缩变形,因此实际裂隙形态多为倒三角形(见图1(a))或梯形(见图1(b))。当土层较薄时,裂隙形态可近似看作矩形。为便于研究,我们假设裂隙形态为矩形,即裂隙顶底部的宽度相同(见图1(c))。

图1常见的裂隙形态

开裂后模型及微体单元如图2所示,裂隙深度为H,相邻裂隙间距为L,以y=0处的平面作为分界面。由于上部土体开裂,裂隙之间的土体有向内侧收缩的趋势,被研究土体在该裂隙面底部x向方向上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方向与土体运移趋势方向相反。

图2开裂后计算模型及微体单元

在水平方向x处任取一微体单元,长dx,为简单起见,不考虑微体单元自重及外荷载作用,微体单元承受均匀内力N,底部承受水平剪力Q。由平衡方程∑Fx=0得:

N+dN-N+Q=0,即:dN+Q=0

(1)

式中:dN=bHdσx,b为微体单元宽度;σx为x向应力;Q=τbdx;τ为剪应力。代入式(1)中,得:

(2)

通常情况下,裂隙面处的水平位移最大,两相邻裂隙中间位置的水平位移为零。由土力学原理可知,通常情况下(不考虑剪胀软化),由于土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拉应变很小,故可假定裂隙底部处剪切应力τ与该点水平位移u成正比,即令τ=-Cu,C为水平阻力系数,kPa/cm;“-”表示应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土体任意点的水平位移u由约束位移uσ和变湿位移αΔW·x组成,即:

u=uσ+αΔW·x

(3)

(4)

u=M·ch(Fx)+N·sh(Fx)

(5)

式中:M、N为待定常数;sh(x)、ch(x)分别为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函数。

模型边界条件为:

u=0,x=0;σx=0,x=±L/2

(6)

可求得:M=0,N=αΔW/(F·ch(FL/2))。代入式(5)中,有:

(7)

式(7)即为计算模型底部水平位移的表达式。将其代入由此可求得x向应力σx和剪应力τ分别为:

(8)

1.2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

式(8)是土体开裂后,裂隙底部x向方向的应力表达式。当土体在距离自由边界(裂隙面)l处的σx达到土体的抗拉强度σt时,在相邻初始裂隙之间将再次开裂。实际工程中,我们关注的是裂隙最终发育的间距和宽度。由于土体的最大x向应力发生在x=0处(相邻裂隙的中间位置),将x=0代入σx,并令σx=σt,有:

(9)

反解L,可求得裂隙最终发育形成的最大间距Lmax为:

(10)

将x=Lmax代入式(7)中,可得最大宽度δmax的最终表达式:

(11)

式(10)和式(11)是土体开裂后,裂隙最终发育形成的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最大间距Lmax的物理意义如下:当相邻裂隙的间距l超过Lmax时,其最大x向应力将大于土体的抗拉强度,土体将再次开裂,形成二次裂隙;若二次裂隙与初始裂隙之间的间距仍超过Lmax时,土体仍会开裂,形成多次裂隙,直至裂隙间距小于Lmax。最大宽度δmax的物理意义如下:当相邻裂隙之间不再生成新裂隙时,这两条裂隙的宽度不会超过δmax。土体裂隙附近表层处的水平应力较小,原因在于该处能量的释放及边界自由的缘故。随着与裂隙距离的增加,表层土体约束越来越大,水平应力也不断增大,在相邻裂隙中间位置的水平应力将达到最大。若该处水平应力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则该处又会出现裂隙。裂隙生成后,土体能量得到释放,内部应力重新分布,水平应力又小于土体的抗拉强度。随着水分的继续蒸发,水平应力又逐渐增大,若新裂隙与原有裂隙的间距仍大于最大间距,则在其中间位置仍会产生裂隙。若其小于最大间距,则水分的继续蒸发不会在其间形成新裂隙。因此Lmax和δmax实质上反映了裂隙的最终形态,最大间距越大,相应的最大宽度也要大,说明土体越不容易开裂,土体抗裂性能好。因此Lmax和δmax可作为蒸发条件下裂隙最终发育规模的判定依据。

2 参数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主要受收缩系数、最大变湿、变形模量、抗拉强度、水平阻力系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裂隙最大间距Lmax和最大宽度δmax的影响,具体结果见图3~图8。可以看出,在其它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模量E的增加,Lmax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当胀缩系数α、最大变湿ΔWmax和水平阻力系数C小于某值时,Lmax随着α、ΔWmax、C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当其超过某值时,Lmax的减小速率明显变缓,最终趋于一定值。Lmax随着裂隙深度H和抗拉强度σt的增大而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随着α、ΔWmax、H和σt的增加,δmax逐渐增大,表现为非线性,但非线性程度不明显。δmax随着E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明显。当C小于某值时,δmax随着C的增加而急剧减小;C超过该值时,δmax的减小速率变缓,最终趋于一定值。从图3~图6中我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土体裂隙的最大间距存在极小值,这表明当裂隙开展到一定程度时,水分的继续丧失仅会导致已有裂隙的加深加宽,不会生成新的裂隙,裂隙形态基本保持稳定。

图3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模量的关系

图4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收缩系数的关系

图5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最大变湿的关系

图6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水平阻力系数的关系

图7 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裂隙深度的关系

图8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3 结 论

(1) 从力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了裂隙开展的间距和宽度的表达式,据此提出了开裂最大间距和宽度的概念,提出了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的概念,可用于判定裂隙最终规模的依据。

(2) 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膨胀土开裂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的影响,认为其与土体的收缩系数、最大变湿、变形模量、抗拉强度、水平阻力系数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同条件下,变形模量越大,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缓慢减小,但变化幅度不明显。收缩系数和最大变湿越大,最大间距迅速减小,存在极小值;而最大宽度逐渐增大,与收缩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水平阻力系数越大,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均迅速减小,存在极小值。裂隙深度和土体抗拉强度越大,最大间距和最大宽度均逐渐增大,呈现出较好线性关系。

(3) 在一定条件下,土体裂隙的最大间距存在极小值,表明当裂隙开展到一定程度时,水分的继续丧失仅导致已有裂隙的加深加宽,不会生成新的裂隙,裂隙形态基本保持稳定。

猜你喜欢

模量裂隙间距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
算距离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含双周期不等长刚性线夹杂电磁弹性材料的有效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