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2019-01-05潘丽李显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持续时间

潘丽 李显伟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动脉瘤破裂后会引起血管痉挛,其发生率达到了25%~30%,脑血管痉挛后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预后不理 想[1]。所以需要对血管痉挛进行预防,这是现在治疗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问题[2]。此次研究中本院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结合全方位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3]。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3±12.6)岁; 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3±13.8)岁; 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要保持安静,防止患者的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对血压进行控制,血压≤16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使用甘露醇进行颅内降压治疗,使用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动脉瘤定位,为患者提供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增加腰椎穿刺做脑脊液置换治疗,治疗组使用脑脊液持续腰大池引流手术结合全方位护理。具体如下。

1.2.1 手术前护理 术前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患者保持交流,为其解释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的治疗重要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治疗的配合度。

1.2.2 术中护理 术中调整患者的体位方便操作,操作的时候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确定脑脊液的引流情况[4]。

1.2.3 术后护理 为了预防患者翻身导致引流管受压、脱落,引流管从穿刺点水平延伸出来,引流器挂床边输液架上,高度距离穿刺点10~15 cm,穿刺点及引流管用10 cm×15 cm透气透明膜覆盖固定牢固;巡视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等情况[5-8];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病房内定时通风,每天定时用空气负离子消毒机消毒2次,引流器保持10~15 d,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如发现红肿等情况及时通知主管医师[9-1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时间、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时间、治疗后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时间为(8.34±1.53)h、头痛持续时间为(5.54±1.85)d、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为(6.67±1.45)h、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时间为(5.56±0.57)h,均短于对照组的(11.65±1.46)h、(7.57±1.78)d、(10.56±1.58)h、(7.45±1.6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为(13.43±2.45)分,高于对照组的(10.34±1.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与对照组的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比较多见的疾病,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快速,死亡率比较高,残疾率比较高[12-13]。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动脉瘤破裂后会引起血管痉挛,其发生率达到了25%~30%,脑血管痉挛后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预后不理想[14-16]。所以需要对血管痉挛进行预防,这是现在治疗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问题。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颈项强直持续时间为(8.34±1.53)h、头痛持续时间为(5.54±1.85)d、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为(6.67±1.45)h、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时间为(5.56±0.57)h,均短于对照组的(11.65±1.46)h、(7.57±1.78)d、(10.56±1.58)h、(7.45±1.6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中的样本数量比较少,而且脑脊液置换也有一定的减少,所以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比较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为(13.43±2.45)分,高于对照组的(10.34±1.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与对照组的15.0% (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颅内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结合全方位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比较低。但是临床中研究的样本比较少,患者没有接受长期的随访,所以患者的远期改善情况没有进行统计分析,以后还需要增加研究样本,延长研究时间,进行远期治疗效果的观察。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持续时间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晕厥的紧急处理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