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野下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

2019-01-04耿子轩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质大学生

耿子轩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2017年,中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八百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但激烈的学业竞争、就业的压力,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出现了体质下降和健康受损的状况。为了满足时代变化需要,探索和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健康中国”概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并通知要求各个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到位。这一纲要的提出说明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健康不仅是人要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分为三步走:到2020年,要建立医疗卫生制度,要求能覆盖城市和乡镇的居民,使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的体系完善,每个人都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和基本的健身器材服务,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促进健康服务的制度更加完善,健康领域的发展更加扩大,普及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质量和健康的水平不断的得到服务和保障。实现最基本的健康公平,向较高收入的国家行列迈进;到2050年,要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可以为从7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分别为健康生活的普及、健康服务的优化、健康环境的建设、健康保障的完善、健康产业的发展、保障与支撑的健全、强化组织实施。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全民健康程度是非常之深。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体质的定义

在“体质健康”这个词中,我们可以拆分为两个词语,即“体质”与“健康”两词。“体质”一词在医学界和体育界有不同的解释。在医学界,匡调元教授把体质定义为:“体质是指人体受遗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地成长历程中所表现的一种比较平稳的状态。”[1]而我国体育界的学者则将体质定义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后天获得的前提下呈现出来的特征较为稳定”[2],它包括了人的身体形态、运动的能力、掌握动作的技能等内容。虽然两学界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在概念上的相同之处则是他们都认为体质不仅会受到遗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健康的定义

“健康”这一词语于1947年联合国定义为:“健康不只是要求身体的健康,还要求在精神的健康、身体上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性强的状态。”[3]可以看出,健康的概念包括了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这几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健康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1989 年,联合国再次对健康的定义作出了新的界定,即“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含这几个方面的健康即心理、躯体、道德和社会适应等等”,健康定义也越来越详细和具体。

(三)体质健康的概念及关系

由上述可见,体质与健康两者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体质健康的概念则是从体质的概念和健康的概念相互综合中提取出来,我们可以将体质与健康的概念表述为: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学习运动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人体的生长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即为体质健康。体质质量的高低和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全方面的发展。

三、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许多国家在体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他们希望从体质的研究来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开始的相对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相对来说较好的成果。

在美国的许多高校里都设有“体育、健康与娱乐学院”,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早在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就出现了体质健康测试(Phsical Fitness Test)[4]。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根据健康的问题状况,做出相对应的策略,力求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的目的。在1990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在相关体质检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项十年规划,即“2000年健康人”。目的在于鼓励国民加强体质健康的意识,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5]。总的来讲,美国对于体质健康研究的计划性很强,目的也十分明确,同时他们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规律性。

在日本,国家对体质的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体质研究方面是比较全面的国家之一。1963年颁布了《体质测试要案》,目的是为体质测试服务的,1999年,又颁布了《新体质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调整,更系统化的对年龄进行分组,并将体质测试指标进行改进和删减[6]。日本学者在体质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并且每项研究都有实施计划。另外,日本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使体质研究与其他项目研究交叉结合,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寻求其发展的共同点,不断推进体质研究发展,从而达到体质增强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两个国家对体质健康的研究中,他们都是持着比较重视和积极研究的态度。而且,在体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还与其他的高校、群众体育以及不同的专业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做到了真正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其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以真正的为学校,为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而服务。

(二)国内研究状况

学者李军、欧阳轶在《南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中,对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统计得出结论:“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在学生的肺活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等方面较为明显,而速度测试50米的均存在在不及格的现象,学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较大[7]”;照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是处于一般的水平。

学者刘国忠在《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并且还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呈逐渐下滑趋势。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意识比较薄弱,理论知识了解相对少一些;二、学生肥胖率比较高,尤其低体重率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肥胖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三、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同学比较宅,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只靠体育课上的运动量要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者建议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体育活动来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8]。

学者傅绪明在《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文章中,强调了四个不同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体质的下降:在家庭方面,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而忽视了孩子体育锻炼;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学内容的不全面,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评价体系的单一性阻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落实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自我锻炼意识的薄弱性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9]。

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组织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论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有所好转。在大学生中,肥胖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与此同时学生的肺活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纵观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处于下降的趋势。通过多次的体质检测比较显示,2005年的测试数据与2010年的测试数据相比较来看,身体素质方面明显呈下滑趋势,但下滑的趋势不大。”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这些年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越来越受到了一些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学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多,而且也剖析了很多原因;但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因此,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来剖析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问题。

四、现代化大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强调大学生和国民的自律行为。自律行为表现在要合理的膳食,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全面的营养计划,使人们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倡人们要有自律的精神,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加强锻炼,以此来确保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词,最初由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他认为“生活方式是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它常常受到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经济政策等的影响,也概括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约束、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如何处理闲暇的时间等等”。大学生没有了高中时的紧迫感,又少了父母的看管,在毫无束缚的情况下,常常熬夜或者通宵打游戏,晚睡晚起;由于西式快餐的兴起,大学生常常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并且饮食不均、暴饮暴食,导致过度肥胖;由于晚起许多学生不吃早餐,而不吃早餐则会使人们的精神在一上午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而且饥饿感的增加也会使得人们在晩餐时摄入过多的热量,同样也会带来肥胖的困扰;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购物,也减少了大学生的户外活动等等。这种毫无规律和节制的生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是更多危害和疾病的产生,也是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

保持健康的体质不仅需要良好的运动能力,还需要自身的意识,这是促进身体健康和加强体质的重要保障。然而,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前,经历种种的升学考试,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成绩,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在面临着升学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之下,学生们对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兴趣明显减少。尤其是不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体育基础薄弱,在体育方面也没有一技之长,又不善于与同学们沟通交往,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更少。自身的身体素质向来不好,进入大学后仍然不锻炼,是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越来越差的原因。

五、学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这是发展终身体育的前提。在健康中国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学校体育机制,理论课要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需进行岗前和职后的专业培训,培养出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使学校的体育课更好的完成。众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学校开设课程的局限性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学生上课的课时少(体育专业的学生除外),体育课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每周的课程大概是一至二节,每节课为90分钟,这对于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学生有缺课、逃课的行为,另一部分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二是课程类型简单,缺乏新意。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的前沿信息比较多,一些高校的体育课程却只停留在田径类、球类、跳操等类型,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不能选到符合自己兴趣的课程,但为了修够学分,无奈之举下随便的选择,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轻视,课上不认真,课下从不练习,从而造成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

(二)学校体育资源严重短缺

在学校体育资源这方面,学者王登峰在《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是场地和器材的缺少、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重视不够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学校体育的围局[10]。对于我国许多高校来说,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大多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这两个方面。首先,在师资力量方面,高校的许多体育教师缺少理论培训,依然保留着传统观念的教学方式,缺少时间钻研新的教学形式,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接受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其次,在场地设施方面,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普遍比较少。随着这几年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在明显的增多,而学校在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与学生的数量不成正比,导致在学生上课的时候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最后,学校领导缺少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忽视体育教学的存在,也就导致了对其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

(三)学校体育教学手段的单一性

当前对体育教学手段的内涵和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学者李祥认为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与技术措施[11]。在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教学手段单一性,缺少现代化的技术运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课程中,教师总是以教材上的内容在不断向学生讲解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缺少了师生互动的环节。这样的讲课就会显得非常枯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降,导致上课学生感到身心疲惫不堪,运动兴趣一旦缺失,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就会下降。

六、结束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是为了倡导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健康中国的理念,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没有社会经历的前提下,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体质健康受损。因此,“健康中国2030”的提出,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作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国家、政府、高校要深入研究体质健康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质大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