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猪场现场育种工作需重视的四个方面问题

2019-01-04胡旭进杜宗亮孟繁明李剑豪

养猪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房种猪公猪

胡 斌,胡旭进,杜宗亮,孟繁明,李剑豪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17)

本文通过对近年现场育种工作经验,总结国内种猪企业在现场猪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只有确保现场育种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为整个育种规划落实提供良好的基础。

1 现场数据精确收集

准确的数据是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精确的数据基础上才能发挥育种技术。

1.1 系谱信息收集

系谱信息混乱,容易导致近交引起的畸形和衰退,同时系谱信息失准会导致遗传进展的损失。因此,减少系谱信息的错误至关重要。

1.1.1 耳缺号 耳缺号的打法要依据国家标准。现场容易出现在剪耳号时把窝号剪重复的错误,比如大白已剪到2 000窝,但是由于疏忽,或耳缺记录本的遗漏,又从1 800窝开始,导致窝信息错误。

1.1.2 状态变化 我们从现场试验统计发现,100头母猪读取耳标,同一个人员读取两次,这两次的结果会有10%~15%的差异。而两个员工读取耳号,差异将达到20%~30%。因此母猪的状态变化,如转后备、配种、断奶的时候读耳号读错,将会出现在群母猪的耳号与母猪牌的号码经常不一,出现一头母猪有多个牌或一个牌号有多头母猪的情况。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育种场需要有成熟的育种软件,以及一个专业的数据录入人员,每天核对育种信息的变动,如发现错误信息,要及时反馈给生产人员,及时核对,及时校准。一般通过3个月的跟踪与校正,耳号信息基本可以做到现场与育种软件一致,同时也可以把信息做到当天更新。

1.2 产房数据收集

1.2.1 产仔信息 要准确收集总产仔、产活仔、木乃伊、死胎、畸形、弱仔数等的信息,并收集个体初生重。

1.2.2 寄养信息 为了提高产房的存活率,产房频繁寄养,但是寄养信息却没有记录,导致21日龄断奶窝重错误。而母系指数的选择中,有21日龄断奶窝重性能,导致指数选择错误,不利于留取最好的种母猪。

1.3 生长性能测定

生长性能测定一般包括100 kg日龄、背膘厚、眼肌面积3个性状。精准的测定信息,对评估种猪的生长性能至关重要。

1.3.1 国家培训的证书 场内的测定员,需要通过国家核心育种场测定员培训。正确的理论、标准化的流程、熟练的技术缺一不可。

1.3.2 固定时间测定 建议上午定时测定,减少疲惫测定,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1.3.3 有固定的测定栏 有专业的测定栏舍,以“移猪不移秤”的标准,固定测定秤,有利于提高测定的效率和精确度。大型的种猪企业建议配备专业的测定站。

1.3.4 同龄组 一个同龄组被定义为一组具有相似日龄、性别、品种或有相同配种方式的个体。在一个同龄组内的所有个体被同等对待,这样测定个体有相同的环境因素,有能平等表达它们遗传潜力的机会,在遗传评估中能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2 控制近交

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的使用,加快了近交的累积,怎样有效地控制近交成为长期育种的重要问题。

2.1 引种多样性

直接引进优秀血缘成为育种企业的选择。企业花巨资从国外引种,往往只强调了体型方面的选择,而忽视血统的多样性。比如,国内某企业,引进600头大白,其中公猪50头,母猪550头,通过系谱分析发现,50头公猪溯源到第3代时全部为3头公猪的后代,这样从开始就注定育种的不长久性。在引进种猪时,必须引进足够多的公猪、母猪血统以保障育种能持续地发展。

2.2 公猪与配种窝数

为了充分利用优秀公猪,把公猪与大量母猪配种,使得配种数量达到比较大的数量,这样容易出现近交系数高、畸形率高的现象。最后,公母猪无可以选配,只能又从国内其他育种企业引进不少血缘。建议每头公猪与配窝数在30~50窝。

2.3 血统比率

在选配的过程中,没有关注血统在群体中的比率问题,群体中的母猪、公猪基本是少数公母猪的后代,导致了非常高的群体近交遗传相关和低有效群体含量。建议一个品种维持15个血统以上,每个血统的占群体最大比例不超过10%。

3 加快遗传改良

3.1 选留准确

由于寄养频繁,在产房留选的时候,留取不到正确的断奶公仔。从我们的现场统计发现,如果寄养没有正确的记录,断奶公仔的留取正确性只有52%,留选断奶母猪正确性只有20%。解决办法,在母猪卡上保持寄养信息或寄母不寄公,这样就能提高产房留选的准确性。

3.2 测定量

种猪企业,主要以卖种猪为主,当生意好时,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会把大部分种猪都卖掉,导致测定数量减少。没有测定数据就不能有效地评估种猪的性能,留选时,选取不到优秀的后备种猪,优秀的基因也将会流失。建议长白、大白猪留取两公两母的测定量。

3.3 更新率

企业从国外引种,价格非常昂贵,公母猪的平均价格每头在2万~3万元人民币,所以企业舍不得淘汰,导致有些种猪场公猪使用年限长达5~7年之久,母猪都是使用最大年限,导致世代间隔长、遗传进展慢、场内猪群指数低的现象。建议育种场公猪的年更新率为80%,母猪最小更新率为50%。

3.4 胎龄结构

为了最大限度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场内母猪胎龄较高,8胎以上的可能达到20%以上。建议育种场的母猪胎龄维持在4胎以内,一胎、二胎、三胎、四胎的比率为38%、28%、20%、14%,这样世代间隔为1.44年。

3.5 后备按月选留

以公猪为例,测定后,发现好的公猪,但是原公猪没有到淘汰年龄,所以把好的后备公猪卖掉,等老公猪要淘汰时,临时选取一头后备公猪,没有把最好的留下,得不到预定的选择强度。建议要根据公猪的更新计划,留选最优秀的后备公猪。

以母猪为例,以每季度需要更新200头母猪为例,1、2、3 月份留选 4、5、6 月份配种的后备母猪,1月份留选测定后最优秀的200头,2月份留选1、2月份测定后最优秀的200头,3月份留选1、2、3月份测定后最优秀的200头,这样就能留选到最好的后备母猪。

4 现场育种人员安排

现场育种,可由4个岗位和一系列信息表组成,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信息沟通清晰。

4.1 育种规划制定人员

(1)选配计划表:做每个月的选配计划,由于每周断奶,每周都可以重新评估群体的性能,最好每个星期做一次选配计划。

(2)公母猪主动淘汰表:做每个月的主动淘汰。

(3)产房留选窝表:建议每窝都留取一公两母,部分场由于测定栏舍不足,不能留取所有窝,根据性能和血缘等的需要,留选部分窝数。

4.2 数据录入人员

(1)母猪死亡淘汰表:记录母猪的死亡和淘汰信息。

(2)母猪转群表:母猪的状态更新数据。

(3)数据录入:输入场内所有与育种相关的数据。

4.3 产房留选人员

(1)产房记录表:包括产仔记录、初生重、断奶重等产房的信息。

(2)产房留公仔表:工作人员断奶前选取一公两母。

(3)种公猪使用频率表:按照规定配种达到一定数量窝数后将种公猪移出核心群。

4.4 后备猪测定人员

(1)肥育性能测定表:包括100 kg日龄、B超测定、料重比等测定数据。

(2)留后备表:根据性能指数与体型外貌评分留取后备。

(3)转后备表:正式转为后备表格。

(4)种猪出售表:负责打印种猪档案,现场回答客户的一些问题等。

5 讨论

以上一些现场育种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容易解决。从现场统计的结果表明,把数据准确收集快则3个月,最慢也只需要半年时间。而成熟的育种人员包括测定、选留、数据录入人员的培养需要1年,而选配人员则需要扎实的理论为基础。

育种场必须达到一定纯种测定规模,加强留选的正确率,保证合理的选择强度;育种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育种员的测定培训考核,内容包括育种理论知识与仪器设备的使用,这样可以标准化操作流程,如背膘厚的测定等,可以快速提升场内育种人员的水平;育种场需重视育种,提高育种人员待遇,让更多优秀的毕业生选择去企业从事育种工作,缩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把优秀的、正确的育种理念带到企业,把先进的育种思想带到基层,真正做到基层与育种专家的无缝对接;企业需要认识到育种的重要性,加大对育种的投入,这是企业做好育种的基础。

近年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很多育种群规模远超国外育种企业,如果能做好基础的现场育种工作,配合合理的育种规划,核心群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都完全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产房种猪公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上期回顾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