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1-04张红王亚芹通讯作者王丽霞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脑血栓责任制躯体

张红 王亚芹(通讯作者) 王丽霞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上海 200090)

脑血栓是神经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后的主要症状集中在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躯体运动障碍等[1]。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2]。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减少,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使得局部组织软化坏死甚至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除动脉粥样硬化外,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淀粉样血管病等疾病也可导致脑血栓形成[3]。脑血栓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般症状较轻,部分表现为头部或者肢体麻木,严重者出现偏瘫、失语,甚至可能导致死亡[2,4]。以往有关脑血栓患者护理的研究多以常规护理为主,但是仅常规护理的患者院外存在易复发、仅短期有效等问题[5]。近年来,随着责任制护理的深入研究,发现责任制护理对于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的作用不容忽视,且能够一定程度解决脑血栓患者的长期问题[6]。本文就国内文献有关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方面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促进责任制护理在国内神经内科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为脑血栓患者护理的实践提供新的线索。

1.责任制护理的相关概念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将护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把患者视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患者在院内接受的是全身心的整体干预,患者从入院直至出院所接受的所有护理内容均是由专职人员负责[7-8]。责任制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护理模式,主要是将责任分配至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使护理达到分层、分级的效果。目前责任制护理主要应用于危重症护理领域[9-10]。近年来,随着针对责任制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责任制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医学科研价值也得到的广泛的肯定[10]。

在责任制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不再仅是医嘱的执行者,而是医嘱制定的参与者,这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各方面情况参与制定提高患者整体情况的护理操作方案。此时的护理不仅仅只针对于机体,而是强调整体健康观念,提供整体护理,使患者生理、心理都处于舒适的状态下。护理人员要达到这项目的,就必须注意自身言语、行为、举止等,注意自身素质,多学习各方面知识[10]。

与以往其他护理模式不同,个体差异性在责任制护理体现极为鲜明。患者之间即使是同种疾病,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时也面对着不同的治疗方式,这就意味着,护理服务不能千篇一律,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责任制护理模式恰是如此,不管是健康宣教还是言语、肢体训练,或者其他内容,这些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护理内容都是最适合当前患者的,这样的护理对于患者而言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对于减缓患者疾病进展、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的整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2]。

2.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内容

2.1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配合程度等基本条件以及现有资源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常用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与此同时责任护士还应告知患者脑血栓疾病的易复发性,从而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引导其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进行配合。此外,可以建立相关微信公众平台或者交流随访群,也可以印发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定期推送脑血栓相关的基础知识。应注意的是,健康宣教不是只针对患者本人,还应像患者家属及陪侍人员进行宣教[10-11]。研究表明[12],适当的健康教育对于脑血栓患者有着良好的宣传作用,有助于患者获得足够的相关知识,对于改进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依从性有着积极作用。

2.2 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12],脑血栓患者由于自身脑血栓后遗症(言语障碍、躯体运动障碍等)的存在对自身产生怀疑,容易滋生诸如恐惧、烦躁、疲倦、厌世等情绪,这种情绪使得患者无法按部就班的接受诊治,干扰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面对这种情况,责任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发现症结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极端患者,可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以自身为例子,鼓励患者对抗病魔,增加对治疗的信心[6,14-18]。

2.3 肢体按摩及锻炼

护理人员应每天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每次按摩≥30min,每天至少两次,上肢应从手指到前臂和肩关节四周进行按摩,下肢则应从脚趾开始,逐渐按摩到小腿与大腿髋关节四周,共进行为期一周的按摩。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强度引导患者适当锻炼,但应注意训练强度,不可操之过急,避免患者身体受损[14-16]。研究表明[19],脑血栓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损的原因,常出现原有神经突触萎缩,使得其常伴随着或重或轻的肢体功能障碍,而在责任制护理中护理人员对脑血栓患者进行的适宜的肢体按摩及锻炼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后遗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作用[20]。

2.4 言语功能锻炼

对于失语患者,应先帮助患者掌握非言语交流,消除负面情绪,从“1、2、3”等简单发音开始,逐步过渡至词语、段落,但应注意训练时间,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对于言语不畅的患者,责任护士应保持耐心,多鼓励,此处应注意训练速度,切不可操之过急,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14-16]。研究表明[21],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用语言功能恢复等康复疗法时,康复成效显著。

2.5 饮食指导

脑血栓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此要注意脑血栓患者的饮食,而且由于脑血栓患者卧床时间常常较长,使患者胃肠功能偏弱。这就需要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如个人喜好等,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每天热量、营养所需,多食蔬菜,避免便秘[6,10,15-16]。

2.6 长期卧床相关护理

脑血栓患者卧床时间偏长,加上自身疾病因素,极易发生压疮[22]。责任护士应按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对受力较大部位进行适当按摩。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家属一定要定期帮助患者清洁皮肤,以此来保证皮肤干燥清爽[10,23]。

2.7 出院指导

为保证患者的院外治疗效果,在患者出院之时,应嘱咐患者保持院内的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持足够睡眠。按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定期来院复查。按照院内的脑血栓患者护理内容进行适当活动,合理安排饮食[10]。

3.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的作用

3.1 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责任制护理重点在于责任落实,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感。同时由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相对固定,患者对自己的护理人员较为了解信任,有利于患者配合诊疗活动的进行。而且,责任制护理多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进行,融合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躯体按摩等多种护理,从心理、生理各方面改善患者健康,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张革琴[17]将94例脑血栓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包括全面心理护理、阶段性康复指导和营养调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促进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病后日常生活能力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这主要和责任制护理中强化个体化的反复躯体按摩锻炼以及言语训练对于刺激患者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重塑和修复、增进脑神经功能好转有关,这对于患者疾病康复有着良好的效果[22-24]。

3.2 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言语、躯体功能的作用

言语障碍和躯体功能失调是降低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的言语训练和肢体按摩可有效提高患者言语、躯体功能好转。黄文会[14]将脑血栓患者分为责任制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27例,研究发现,责任制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所得语言能力评分数值、肢体能力评分数值高于护理前所得数值,责任制护理组所得语言能力评分数值、肢体能力评分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数值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所得数值。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脑血栓患者,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为明显。李金娣[6]选取了7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责任制护理组语言功能达标率87.2%、肢体功能达标率82.1%、护理满意度94.9%,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院外随访发现,责任制护理组的患者院外脑血栓再发率比常规护理组低。胡瑞巧等[16]选取6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身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责任制护理组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究其原因是因为,责任制护理中的个体化言语训练对于失语或者言语不畅的患者有着显著效果,由于责任制护理将责任分配到个人,护理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得不管是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还是言语训练都可以得到高速有效的开展,且由于责任制护理中的各项责任的落实到个人,并且各级别护理人员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对话,使得其可以根据患者本身各项基本条件制定合适的护理方式及内容,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这是责任制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的一大特点[10]。

4.小结

责任制护理融合了健康宣教、心理指导、言语肢体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从患者自身出发,根据患者自身受教育水平、生活习惯、病情进展等的特点制定并实施适合患者自身的个体化护理更能把握患者病情的走向,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进展情况和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及言语、肢体功能训练更加适宜患者接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责任制护理强调了责任落实至个人,增强了各级别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感,为给患者提供高效率的护理服务,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者对宣教内容更容易接受并可在院外保持良好习惯。因而,责任制护理的护理模式,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功能恢复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栓责任制躯体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现在干什么?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搬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