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中市茶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9-01-04李艳红谢树政刘娟

中国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巴中市云顶巴中

李艳红,谢树政,刘娟

1.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发展中心,636000;2.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千亿川茶产业川东北名优绿茶核心产区。近年来,巴中紧紧抓住全国打造万亿国茶产业,四川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历史机遇,依托青山绿水发展茶叶产业,奋力建基地、强科技、育主体、创品牌、拓市场,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市脱贫奔康、富民强市的特色支柱产业。

一、发展现状

1.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带基本形成

茶叶产业为全市四大特色产业之首,巴中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茶产业“双百”工程的意见》《巴中市2018—2020年茶产业发展推进措施》等,深入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三大行动。截至2018年,全市茶园面积5.67万hm2,产量3万t,综合产值61亿元。大通江河流域1万hm2茶叶产业带、平昌县“一园二带三片”0.8万hm2茶产业带、南江县“一区三带”0.87万hm2茶叶产业带基本形成。培育茶叶加工主体6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75个、家庭茶场96个、种茶大户3 200户。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三县列入四川省20个茶叶重点县之列,平昌县荣获改革开放40年四川茶叶十大特色优势县。

2.科技应用加大,生产水平提升

巴中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制定茶叶栽培及绿茶、红茶加工技术标准3个,开展了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绿色防控技术、机采茶园建设技术、优质茶产品研发等专项攻关和示范。全市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2.03万hm2、标准化加工厂房超过4万m2,配套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8条,研发优质绿茶、红茶新产品2个,“巴中云顶”红茶获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3.品牌优势凸显,知名度不断提高

巴中市茶园主要分布在800~1 200 m的高山区,茶叶产品具有富硒、高锌、高氨基酸、高EGCG的品质优势,历年茶叶抽检合格率均达100%。以“高山、有机、富硒”为品牌核心价值,全力打造“巴中云顶”市域公用品牌。连续举办5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在西安、重庆及浙南茶叶市场等设立“巴中云顶”茶专卖店22个。“巴中云顶”入选2017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8年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估的区域品牌价值达63.39亿元[1]。罗村茶、秦巴茗兰、金枝玉叶、高观茗香等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4.茶旅结合打造,助力脱贫攻坚

巴中市成功创建3个国家AAAA级景区(茶叶)、2个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和2个“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通过茶叶产业扶贫,全市137个栽茶贫困村实现“摘帽”,减贫4.1万人,户均茶产业增收5 000余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茶园产出效益不高

茶园单产低,管理成本高,效益未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套作不合理,肥水施用不足,除草、施肥等环节机械化应用较少。采茶工缺乏,机采推广刚刚起步,鲜叶下树率仅40%左右,尚有60%原料浪费。

2.产品结构不合理

茶叶生产普遍重视春茶,过分注重芽茶,夏秋茶开发利用少。大部分企业仍以绿茶加工为主,占全市茶叶产品95%以上,红茶等其他产品刚刚起步,茶叶产品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产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基本处于空白。

3.品牌市场占有率低

市域“巴中云顶”公用品牌打造刚刚起步,全市97个茶叶品牌无1个中国驰名商标。不少企业定位高端市场,产品销售仍停留在过去的老渠道、老模式,线上线下拓展不足,开发大宗茶意愿不强,邻近的西北、华北销区市场少有巴中茶叶销售。

4.发展机制探索、创新不够

茶园管护机制、企业发展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投入机制等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府强力推动与农户积极性不高、企业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异常突出。

三、对策建议

1.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建立规范的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南江大叶茶母本园和扦插苗圃建设,引进一批发芽早、萌芽齐、抗逆性强、持嫩性好的茶树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加强新建、幼龄、成龄茶园管护,加大除草松土、修剪施肥、绿色防控等环节的茶园管理机械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茶园管理效率和水平。着力建设南江县红光—侯家—和平、通江县兴隆—烟溪—永安、平昌县鹿鸣3条茶旅融合示范线,力争创建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大绿色、有机茶园认证,到2022年全市新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万hm2,新认证有机茶基地0.3万hm2,新建出口茶备案基地1万hm2。

2.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坚持绿茶为主,红茶为辅,适当缩小芽茶生产比例,大力发展毛峰及优质机采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合作,编制《“巴中云顶”机采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全面推广一芽三叶以上春茶、夏秋茶鲜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加强机采鲜叶加工研发,推广应用鲜叶分级和精制分级设备,提高机采茶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积极引导规模茶企建立优质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扩大优质机采茶加工规模。到2020年,成功引进1家茶叶综合利用企业,全市茶叶机采面积提高到50%。

3.完善茶叶市场体系

主攻西北、华北市场,开发东北、华东市场。建立以茶叶初制产品交易为主的秦巴山区茶叶集散中心。在重点乡镇建鲜叶交易市场,在大中城市及西北、华北主要茶叶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巴中云顶”茶专卖店。邀请重要茶叶经销商、采购商赴巴中考察品鉴、采购“巴中云顶”茶。依托“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打造,全力促进“巴中云顶”茶出口。培育一批茶叶经销商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到2022年全市新建茶叶鲜叶交易市场12个、批发市场“巴中云顶”茶专卖店4个,新建出口茶备案基地1万hm2。

4.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推进“巴中云顶”茶标准综合体制订与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等所市合作重大项目落实,努力夯实品牌基础。加大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展示展销活动,组织重点茶企赴西北、华北地区开展“巴中云顶”茶专题推介活动。办好办响“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积极申报创建“巴中云顶”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支持“南江大叶茶”公用品牌做大做强,鼓励申报“平昌青芽”等县域区域公用品牌。

5.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完善茶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茶叶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创新茶园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大户承包、社会化服务、土地入股等茶园管理模式。引导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适度发展自建基地,全心投入产品加工、市场拓展和品牌宣传。创新茶产业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科学的财政专项预算和涉农资金整合机制,积极探索融资风险保障金、政策性保险等茶叶发展扶持新机制。

猜你喜欢

巴中市云顶巴中
王丽敏作品
警惕网上“甜言蜜语”的诱惑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巴中市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损失评估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