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NV-seq是否应成为产前诊断常规?

2019-01-04胡平王艳许争峰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型畸变染色体

胡平 王艳 许争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产前诊断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4)

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1],很大一部分是由染色体畸变所引起,主要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异常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染色体畸变涉及多个基因,可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发育异常,绝大部分症状严重,且无有效治疗手段,受累终生,危害严重,产前诊断是现阶段预防染色体畸变的最重要手段。

有别于常规的出生后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有着明显的特点和困难。首先,由于在宫内,胎儿症状无法进行直接观察,也不能获得更多的辅助检查信息,导致很多重要的临床信息丢失;其次,胎儿发育异常或者畸形有着很强的遗传异质性,同一种表型可能涉及几十种染色体综合征;另外,很多染色体综合征临床表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度或外显率,往往同一种综合征在胎儿期有着很大的表型差异,尤其是有些微缺失/微重复在胎儿时期临床表征一般较少较轻、线索很少,很容易漏诊。因此,高效、理想的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应包含以下技术特征:高分辨率、快速、全基因组检测,可同时检测基因组剂量变化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现已成为了产前诊断的一线技术。核型作为染色体畸变的金标准已使用多年,可检测大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变化,但是其分辨率低,小于5~10M就无法检测,费时费力,通量难以提升,且存在一定的培养失败风险。相比于核型分析,CMA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精准、客观、通量高的优势,可以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异常、微缺失微重复、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三倍体等,但是无法检测结构变异。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基本覆盖所有的染色体畸变以及结构异常,满足产前遗传学诊断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检测的阳性率。其他的检测技术如FISH、MLPA、QF-PCR、BOBs等,逐渐成为了辅助补充手段,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为染色体畸变以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2009年BMCBioinformatics首次报道了一种名叫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的技术,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CNV。CNV-seq对DNA进行全基因组低深度高通量测序,采用短序列比对分析和counts计算统计来检出CNV;该技术与芯片有着完全不同的原理,一个是基于DNA分子杂交信号计算,一个是基于比对counts的计算统计,但均可以实现CNV的检测。该技术的出现为CNV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且和芯片一样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优势,丰富了CNV检测的技术方法。

CNV-seq技术首先被用于果蝇的染色体CNV检测以及肿瘤基因组的检测[2,3],后续被逐渐用于人类遗传病相关CNV检测。2013年Hayes JL[4]报道了对39例儿童样本进行了aCGH芯片(8×60K, BlueGnome)和CNV-seq检测的比较分析,CNV-seq对11例阳性均检出,与芯片有着很好的一致性。2014年Liang D[5]采用SNP-array和CNV-seq对72例(62例儿童和10例流产样本)样本进行染色体综合征的检测比较分析,发现SNP-array和CNV-seq的一致性为100%。2015年Liu S[6]对64例流产物采用CNV-seq与核型进行了平行比对,CNV-seq除了1例三倍体无法检测漏检,其他非整倍体检出完全一致,还意外发现了一个核型漏检的22q11.2微缺失。2015年Cohen K[7]采用CNV-seq技术对aCGH(BlueGnome)检测失败的9例产前诊断样本进行分析,准确地发现了致病性CNV,证明了CNV-seq对于DNA质量不好的样本也可以有效检测。这些小规模的研究提示CNV-seq技术对于染色体畸变检测具有应用潜力。

后续开展了一些更大规模的产前诊断临床应用评估研究。2016年许争峰团队[8]报道了CNV-seq(low-pass sequencing)对多种样本类型共计570例的大样本检测分析,包括流产、死产、羊水、脐带血、外周血,检出的阳性样本均得到了验证。2016年Zhu XY[9]采用CNV-seq和SNP-array(Affymetrix CYTOSCAN HD)芯片对115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样本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两者均检出21例染色体畸变,一致性为100%。2018年报道[10]采用CNV-seq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在3398例超声检查正常和软指标异常的产前诊断样本中,发现3%(112例)异常,所有染色体异常均得到验证,相比于核型可以增加0.97%的阳性检出率。2018年Wang J[11]开展了3429例产前诊断样本前瞻性研究,分为3类样本:高龄、高风险、超声软指标,检出的致病性染色体异常均得到了验证,CMA与CNV-seq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作者提出CNV-seq可作为产前诊断的一线检测手段。

这些研究证实了CNV-seq是一种染色体畸变分析的可行手段,可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大片段异常、微缺失微重复,为CNV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的新型技术手段,CNV-seq对于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准确性与芯片相当。此外,与芯片相比,CNV-seq存在以下优势:①对于DNA样本的兼容性高和需求量更小,最低仅需要10~50ng基因组DNA,远低于芯片的200ng。临床实践中部分的新鲜羊水DNA样本量确实较少,且DNA完整性欠佳,不能达到芯片的上样质控要求,而CNV-seq可以克服这些缺点,适合羊水等产前样本。②随着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测序成本不断下降,CNV-seq在价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价格比芯片便宜很多,降低了该技术的应用门槛,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此项技术服务。③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得到了大量推广和普及,CNV-seq所需要的测序仪是可以与其他项目如NIPT共用,可以一机多用,避免了额外购买昂贵的染色体芯片专用设备,因此CNV-seq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也更容易。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CNV-seq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机构对于CNV的检测问题,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2019年邬玲倩等发表了CNV-seq产前诊断的专家共识,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规范,对于该技术以后的应用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仍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相比于核型与CMA,CNV-seq无法检测UPD、多倍体和结构变异,会导致漏诊,建议采用QF-PCR结合CNV-seq可以同时检测出多倍体。②相比于芯片,芯片探针的位点设置和选择是有偏向性的,在致病基因区域设置的探针更密更多,CNV-seq由于是全基因组随机测序,测序位点没有偏向,测序覆盖的均一性更好,也可以检测出更多的CNV。因此,会增加更多的VOUS,尽管有助于新基因的发现,但是在临床中也额外增加了分析解读和临床咨询的工作量。③市场上主流的芯片,其探针位点往往多是经过大量样本的多轮测试和挑选,已经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成熟稳定可靠,每款的检测效能是非常明确的。CNV-seq技术在产品标准化方面仍然需要加强提升,不同的测序仪器、测序体系、测序深度、测序方案以及分析计算算法[12],都会影响着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尤其是CNV断点的判断准确性是否可靠,有时候这对于产前诊断CNV分析十分重要。④迄今为止,CNV-seq在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仍然不多,仅仅十余篇,而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更少,集中在我国几个实验室,对于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全面评估,现有数据显然是不够的。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撑,尤其缺乏一些与核型或者CMA的平行比较研究和多中心联合评估研究,特别是评估CNV-seq对病理性CNV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适应证等,需要更为明确的数据,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精确和全面的信息。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遗传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整合CNV和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大势所趋。染色体SV是芯片技术无法克服的困难,但已有文献报道测序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CNV-seq技术如果能整合检测SV的功能,克服芯片的这个缺陷,将CNV和SV检测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完成,提高检测效率、节省检测成本、节约时间,或许可以替代现有的核型和芯片检测技术,显著提升出生缺陷遗传病的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核型畸变染色体
矩形截面单箱双室箱梁的畸变效应分析
大型焊接容器局部热处理防畸变工装优化设计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