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凸康复评定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04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脊柱实验组康复

王 欢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儿童康复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安排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前的最后一学期,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发掘一种可以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康复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学研究的方向。脊柱侧凸作为儿童常见疾病的一种,其康复评定教学已经普遍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开展,但利用PBL方法进行教学尝试的仍少见报道。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96年在加拿大创立,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通过近年来在医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1]。但康复医学教育中是否适用PBL教学法、如何使用PBL教学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研究尝试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三年级学生的儿童康复治疗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评定的PBL教学为例,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健康医学院2016届中高职贯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共67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4人)和对照组(33人)。两组学生男女比例及在校学习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课堂教学的总学时、授课教师、授课进度和主要内容、考试方法完全相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传统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先介绍脊柱侧凸康复评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训部分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当次课程内容并进行问题答疑。

1.2.2 实验组 采用PBL教学方法,包括课前一周教师下发案例资料、学生分组准备、课堂讨论与总结共4个教学步骤:(1)下发案例资料:在学生课堂教学前一周,教师将编写好的案例发给学生。(2)学生分组准备:学生每6~7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教材以及图书馆资源等对案例描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3)课堂讨论: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按照“S—O—A—P”的康复评定流程,从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入手,提出就诊主诉、体格特征、筛查方法等。例如,提供案例信息“患者,女,15岁,学生,以腰痛及脊柱畸形给生活带来不便、交友受到歧视、背部皮肤有异常毛发等问题为主诉就诊”。学生作为康复治疗师,从患者描述的主诉特征到客观体格检查等对病例做出康复评定。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需提前准备好引导问题,例如“这种疾病有没有其独特的检查方法?”学生根据课前资料查询,回答:“有亚当斯前屈试验等。”由学生演示试验方法,其他学生补充及完善检查方法,教师点评,最终学生做出初步诊断。教师根据初步诊断情况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例如“本病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为明确诊断,还需进行哪些辅助检查?”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路,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点间顺利过渡。(4)总结:在课堂的最后由教师设置练习题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组内成员及组间相互评价并填写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教师课后总结分析。

1.3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

1.3.1 理论考核 包括基础理论知识(50%)和临床病例分析(50%)两部分,两部分分别计100分。

1.3.2 问卷调查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评分结果由与本课题研究无关的人员进行考核(单盲)。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P人数3 3 3 4-基础理论知识成绩8 5.6 6±2.3 4 8 4.7 6±3.3 6>0.0 5临床病例分析成绩8 2.9 2±2.2 7 9 1.0 5±3.0 1<0.0 5

表1显示,两组基础理论知识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对于教学方式和效果,对照组有7人不满意,13人满意,13人非常满意;实验组0人不满意,10人满意,24人非常满意,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儿童康复治疗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开设于临床实习之前,是学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阶段,也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门课程中,常见疾病的康复学时占有很大比例,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如果直接用理论讲授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在课堂上稍有不懂便放弃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关键。

脊柱侧凸的康复评定教学中理论知识点较多,评定方法的操作性强。国际通用的亚当斯前屈试验(Adam’s Forward Bending Test)在检测方法上虽简单且易于操作,但在检查的姿势上却存在很多容易忽视的细节,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易错点,比教师直接提出的效果要好很多。此外,脊柱侧凸的筛查与诊断很容易混淆,让学生通过PBL的形式自主查阅资料,由患者疑似脊柱侧凸的体格特征到简单的筛查阳性到诊断的金标准,一层层递进与探索,对培养学生综合的康复诊疗思路非常有益。调查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和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此外,学生在PBL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创新性的进步,例如脊柱侧凸的筛查工具,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很好地掌握教材中的方法,还根据查阅的文献提出了用Scoliogauge(手机App的一种)进行筛查更加经济与便捷,甚至有学生开拓思路,自行设计筛查工具,这些创新性思维都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

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更好地让PBL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治疗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主动更新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2)案例选择真实典型,不能太过简单,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不脱离科学,但言辞也不宜死板,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3)课堂讨论的环节,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发挥每位学生的专长和特点,教师的过渡问题设计合理,避免过多的提示。(4)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具备一定的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可以在学生偏离主题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回归案例。(5)成立PBL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并且每次课后及时总结,同时每次PBL课后都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案例的细节反复修改。

总之,在儿童康复治疗的实践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到学生的肯定性评价。但此种教学方法只是我们的初步短期实践,长期系统的应用仍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与改进,使之更加成熟、高效。

猜你喜欢

脊柱实验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