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

2019-01-03吴惠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剧广东人才培养

吴惠敏

摘要:21世纪的中国音乐剧,在趋向理智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但总体上在理论功底、地域音乐风格诠释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与不足。广东音乐剧作为中国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广府文化与岭南音乐特色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创作了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音乐剧人才的培养以及深化音乐剧的民族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广东;音乐剧;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75-02

音乐剧是一种剧本、剧诗、音乐、舞蹈和舞美各环节之间有机整合的艺术,舞蹈、舞台设计、人物动作、一定的故事情节再加上动人的音乐,构成了一部音乐剧。但是由于音乐剧的构成要素较多,定义较为复杂,所以在业界依然没有准确的统一定义。在世界的范围来看,音乐剧的发展很早,在19世纪就已经诞生了。

一、广东音乐剧发展的现状

音乐剧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本土音乐剧的发展却并不理想。戏剧界专家介绍说,我国音乐剧雏形始于20年代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30年代上海的百乐门出现过一些类似音乐剧的歌舞表演。90年代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羊城故事》曾连演80多场,不仅回收投资还有所赚,此外还有引进音乐剧《皇帝的新装》《音乐之声》《猫》《悲惨世界》等,都表现了一种执着的追求。

21世纪的中国音乐剧发展更多的是原创性。例如《六祖慧能》、《我为歌狂》、《金沙》、《蝶》、《星》、《爱上邓丽君》、《西关小姐》、《冼星海》等。从中国音乐剧的这个历程来看似是非常理智的一段摸索,它从最初的引进西方音乐剧到后来的发展中国本土音乐剧再到当今的原创音乐剧的涌现,一切看起来似是健康的历程。在国内,自从1989年生产第一部音乐剧后,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不过,音乐剧发展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剧目有部分还是比较混乱,定位不严格,没有标准。具体体现为:

(一)音乐剧理论功底薄弱

音乐剧属于“外来文化”,具有西化的色彩。西方的音樂剧经验和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接仿效的模版。但至今在音乐剧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上没有可资借鉴的东西。因此中国音乐剧界才出现了诸如拔苗助长、创作力量薄弱、对音乐剧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够、营销力软弱等多种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吸收西方音乐剧专业成果之精华的同时不忘品味中华民族固有的歌舞思想的独特魅力。

例如音乐剧《六祖慧能》,这是一部以中国禅宗的第六代宗师慧能的一生作为东方意境的题材,该剧的音乐特点也相当到位。舞美方面比起《电影之歌》、《金沙》等剧目也简单的多,但效果却要好。但是在音乐剧人物表现上把握不够准确,剧中慧能的性格,从儿童开始,直到年老,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他像是一个生下来就明心悟性的人,却缺乏真实感,没有回旋的余地。因为这个原因,戏剧的发展变得有些生硬,缺少内在的推动力。这就是音乐剧理论指导的缺憾。

(二)音乐演唱风格不突出,缺乏地域文化

在音乐剧演唱方面的论著有很多,比如张进的《不同时期音乐剧作品的演唱风格及特点分析》阐述了从以类似轻歌剧的美声唱法为主—爵士—摇滚—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再一直到当今融合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就音乐剧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唱风格及其发声特点、演唱技巧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但是文章缺少对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进行论述。

二、以三部广东音乐剧为例分析

(一)《西关小姐》

如果说老城西关是广州的典型代表,那么西关小姐就是广府文化的明珠,其形象变迁成为近代岭南女性形象转变的先声。在音乐剧《西关小姐》中,音乐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且全剧演唱方面综合运用了美声、民族、通俗等多种唱法,更好的去表演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陈雪菲和麦少杰关于“要不要相信爱情”的争论,整个过程都是以唱的形式在表现,用这种方式表现更加能够释放人的感情,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星》

广州歌舞团的音乐剧《星》就是一部具有岭南音乐特色的广东音乐剧,它通过一个外来妹的视角,展示了广州在改革开放中所具的都市文化魅力和年轻一代的情爱人生观。剧中的西关大妈、民谣《落大雨》、以及广州品牌节目——“美在花城”的舞台再现和美丽的木棉花都充分展现了羊城的特色。但是由于《星》剧在创作理念上表现更多的是全球化的都市现象,整体上更趋向于融合,因此它的岭南化特色还不是很突出。其实当我们了解并熟悉了岭南文化、充分了解音乐剧观众的审美习惯、当代趣味时,可以适当的去夸大其特色。

(三)《烽火·冼星海》

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是国内首部以冼星海为题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是在冼星海抗日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创作的主题音乐。该剧的高科技元素给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且一改传统的高、大、全形象,通过大量生活细节展示了一名文艺年轻人的困惑和迷茫,塑造了一个血气方刚、有血有肉的冼星海形象。这部剧也就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该剧为了延续戏剧人物的情绪和张力,创作过程中打破了常规的舞蹈编排,安排短小精悍的舞蹈片段,着重抓“符号”做创意。且没有采取邀请国内其他地区知名艺术家助力的做法,在导演、编剧、作曲、舞蹈、表演、舞美、影像、灯光、音响、包括主要演员等各个方面都启用本土,本团人员。坚持培养和使用自己的艺术人才,使我们的艺术人才有平台展现自己。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进步、提高。从而形成我们坚实有力的人才队伍。

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不仅需要一个精彩的剧本,还需要用舞台艺术完美的呈现给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吐故纳新的能力越来越强,‘喜新厌旧已成为追求进步、变革接纳新技术的同义词。”音乐剧的创作:一方面,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加强音乐剧创作的现代意识,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另一方面,音乐剧作为现代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予人美的享受。

三、发展广东音乐剧的价值

通过研究广东音乐剧的演唱塑造与众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剧种,最终能形成自如演唱塑造广东风格曲调曲风的路子。

(一)对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从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上看,传统的东西完全被置于边缘化,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说:“我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单一,我们对更深层的价值观:即宗教、语言、艺术和文学的追求也就越来越执着,在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将愈加珍视从内部衍生出来的传统的东西。”从音乐剧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上,不管哪一部音乐剧,不管表现什么主题,男女声的演唱总缺少一种个性,缺少一种特色。广东一向是中外文化、南北文化、古今文化、雅俗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在广东这块多元化交织的土地上研究音乐剧演唱是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件事。

(二)对培养音乐剧人才的价值

研究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的发展,而且,对培养音乐剧的专业演出人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准确掌握了正确歌唱方法对演唱各种风格音乐剧是势在必行的。

(三)深化音乐剧的民族性

研究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更好的将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融合到音乐剧中,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音乐剧,进而创造出具有广东特色的音乐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深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WYXM0068。

参考文献:

[1]李斯力,赵凤杰.音乐剧的魅力—观音乐剧《西关小姐》有感[J]戏剧之家,2014.

[2]李宝珠.中国音乐剧的现状与发展[J].歌剧,2012(07).

猜你喜欢

音乐剧广东人才培养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