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与东北大鼓的不解情缘

2019-01-03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三弦唱段大鼓

刘海东

一副木板、一面牛皮鼓,配以三弦合奏,她将关东文化与历史杂糅相济,用独有的奉派唱腔演绎一曲《鼓韵沧桑》——道不尽史事百态,言不尽世间苍凉。

曾几何时,人们惯于放下手里的农活,围坐一隅,只为一曲字正腔圆、饱含正能量的“大鼓书”而来——台上,演员们声情并茂,说唱有序;台下,掌声不断,赞声连连。这种“纯粹”的表演形式匠心独具,让历史与现代言和,艺术与百姓握手,时间在饶有韵律的古今说唱中缓缓流淌。

一鼓一板诉衷肠

在田野家中,一面以鹦鹉赏梅彩绘为主,配以“东北大鼓”字样的背景墙格外醒目。不远处的长方桌上,一鼓一板错落摆放,这一切,都似乎诉说着她与东北大鼓的不解情缘。那种挚爱,源于坊间,而止于内心。

田野12岁时对东北大鼓已是情有独钟,彼时,仁义礼智信的宣教风格让这种曲艺形式在坊间极为盛行。16岁时她便可以为学三弦的叔叔做配唱。随后她师从当时东北大鼓名家王惠兰先生,开始了对东北大鼓演绎及文化的深度挖掘。东北大鼓讲究言传身教、口口相传,很多精髓都是要由师父传授,徒弟心领神会才行。历时一年半的勤学苦练,她不满18岁便可登台演出。

    字正腔圆话春秋

相较于其他曲艺形式,大鼓书场景设置较为简单:一鼓一板一三弦,配以演员表演即可。在生产队时期,时常是十里八乡聚集一起,在舞台三面形成“人海”,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小孩们则习得知书礼教,各得其乐,也各得其所。

《三国演义》之《古城会》《单刀赴会》《华容道》《草船借箭》,《红楼梦》之《黛玉焚稿》《黛玉悲秋》《宝玉探病》,一些段子流传至今,百姓传唱、经久不衰。

田野说,大鼓书有长篇和段子之分,断字扣题都十分讲究。长篇往往要唱上1-2年,段子则需几分钟到数小时。而段子当中颇有文采的要数子弟段子,系清朝八旗子弟所作,也是最经典、传唱最广的大鼓书。

弃商从艺道传承

田野对大鼓書的痴迷,众人皆视,但仅仅3年的艺术生涯却随着农村“包产到户”的实行戛然而止。

“因缺少场地,大鼓书表演几乎跌落谷底;很多艺人纷纷转行,另谋生路……”即便是今天提及这段过往,田野仍心有余悸,备感惋惜,而这些被迫转行者的队伍中,也包括她自己。

从商十几载,几乎与大鼓书绝缘。沉浮数十年,却始终心中有梦。

2006年,田野找到师父王慧兰,共圆大鼓书复兴之梦。20多个唱段,竟未费吹灰之力便在田野的脑海中渐渐复苏。随后,在师徒数次下乡演出中,田野对大鼓书的传承也形成了新的认知。

公益演出,大鼓书进校园,出唱片,研讨会,拍快手抖音……一系列的举措为大鼓书的复兴之路点亮盏盏明灯。

匠心创作谋未来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鼓书的正向内涵及宣教意义让许多人为之倾情,而这也是田野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田野深感大鼓书唱段匮乏,2013年前后,她便投身到大鼓书的创作中。随后,《黄大年颂》《鼓韵沧桑》《学习郑德荣》等10余唱段陆续登场,题材涉及食品安全、弘扬社会正气之风等,形成了大鼓书创新发展的涓涓细流。

田野说,大鼓书曾经教育了几代人,是正能量与东北文化的化身,相较于其他消费型艺术,更值得被珍惜。她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其中,让这颗几近晦暗的珍珠重现昔日璀璨之光。

田野

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第四代奉调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猜你喜欢

三弦唱段大鼓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三弦在京剧伴奏中的规律及特点
大鼓里有什么
左手握右手
神奇的大自然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张大鼓剿匪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