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葡萄酒商业(科普)工作坊的技术写作探索

2019-01-03阮俊斌顾海悦季子涵

时代金融 2018年35期
关键词:工作坊葡萄酒文档

阮俊斌 顾海悦 季子涵

(1.上海健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上海 201318;2.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 201800)

一、引言

2017年8月1日至8月5日,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组织的第三季葡萄酒商业(科普)工作坊(下称“科普工作坊”),在葡萄酒实习基地举办。当季工作坊以葡萄采摘及葡萄酒制作、市场营销为主线,让全体学员亲身参与葡萄酒从原料采集、制作到营销策划方案写作、葡萄酒成品展销发布的全过程,从而明确商业技术写作在商业发布中的技术传播作用。技术传播(Technical Communication),是指技术性产品与伴随其全部生命周期的软件或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的创建过程。学员们在科普工作坊中,运用各科知识(葡萄的种植与选用、葡萄酒的酿造等),为商业目的而制作的各种宣传册、科普手册及技术报告等,均属于英汉技术写作范畴,即应用ESP语言(特殊用途语言)进行技术传播。笔者作为本次工作坊的参与者,将以该季工作坊中,各组学员提供的有效数据和实体写作经验,作为进一步探索技术写作的依据。

二、技术传播与技术写作

技术传播的核心要素是技术,而普通大众正因为信任产品技术,才会对产品本身产生兴趣和信任。因此,企业在推销产品时,需要让受众群体清晰明白地了解其生产技术(工艺流程)。2015年,科多思公司发表了《中国技术文档使用调查报告》。其中涉及技术文档人才的专业需求量很大,尤以“专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居多。2015年,此类人才缺口量达34,688人之多。1955年,美国的伦斯勒理工学院(RPI)开设了非学位技术写作本科课程。据统计,截止2016年[1 0],美国大学共开设了619门技术传播课程(学位与非学位)。

技术写作是指具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将复杂的产品简单化:即通过维护和研发使定位用户、满足用户,并将产品的功能性需求转变为客户的体验性需求。确切的说,就是用各种输出方式,如用户手册、视频教程、案例研究、图像文字、交互文字、在线课程等完成客户的技术简约化诉求,方便快捷。

然而,国内高校对技术写作课程的开设重视不够。据同济大学外语学院李梅教授统计,全国开设技术传播课程的高校尚不足10所。这种差距造成技术传播人才匮乏,亟待改善。

从技术写作要求看,写作人员必须根据技术文档的目标客户(Target Audience)来确定主题和文档形式,同时,写作人员还要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汲取营养、收集信息、汇总文本,并注意同专家切磋、研讨,确保所传递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此外,写作人员还需熟悉行业内写作规范,以免技术文档的专业性遭受质疑。

从技术人员能力来看,他们需要具备很好的商业技术理解能力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关键是优秀的写作能力,语言通顺、文字优美,严谨却不失幽默,同时具有专业的图片创作与编辑能力,具有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笔者参与的葡萄酒科普工作坊为例,学员们通过了解本模拟公司产品的产、研、销为一体的商业流程,依据技术平台,完成相关技术文档的创作。不同专业的学员以技术写作的方式,通过沟通、编辑、与专家讨论、听同行(学员)评议等手段,初步了解本模拟公司葡萄酒工艺流程,完成从产品制作到销售部展整体布局的全过程技术传播。

三、本季技术写作坊的设计

葡萄酒工作坊的培训课程包括葡萄的采摘、葡萄酒制作工艺、葡萄酒品鉴、葡萄酒礼仪、葡萄酒产品设计和商业布展览、技术写作技巧,最后落实到葡萄酒的技术文档写作总体要求,多维度地展现了葡萄酒科普工作坊的教学特色。

葡萄酒工作坊的课程设计要求是以实践为主,目标明确很明确,一是帮助学员了解以技术为主体的文挡写作方式;二是培养学员的商业意识、商业思维与职业素养。本次工作坊学员人数为15人,分成三个小组,采用实习导师辅助模式。因时间限制,本次工作坊的技术写作以两项内容作为结项成果。其一,产品工艺流程与品鉴说明书;其二,模拟公司的宣传手册。这种课程设计,是以嵌入式任务作为技术传播手段,有利于体现技术文本的准确性、及时性,激发学员的体验意识,激活和重构多学科知识,体验技术写作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工作坊历时5天。课程内容以工艺流程与宣传手册作为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天,葡萄酒的品鉴、礼仪以及创新意识课程。以品鉴和创新意识课程作为起始点,目的是让学员们以最为直接的方式进入状态,了解产品的品质及分类。品鉴课以专业培训师作为主导,分三个小组开展,根据培训师的指导完成评分。

第二天,学员前往葡萄园进行采摘活动,由专业果农介绍采摘常识,了解葡萄酒原料的状况,为技术写作文本做好收集动态素材工作。下午,专业酿酒师将学员亲手采集来的葡萄进行分类、榨取、酿制,并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参数、温度参数、配料参数等进行检验、记录和评定,为写产品工艺流程说明书做数据准备。杜威曾提出,“反思的时机在于个人对进行中的事情的参与,而反思的价值又在于使自己置身于所观察的资料之外”。也就是说,反省思维是一项完整的探究行动,它强调进行广泛研究,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科学实验并逻辑地推导出结论。因此,此次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主体创造性的“心理历练”,是认识客体并以此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亦是技术写作从活动本身获取有效数据的重要方式。

第三天是过度性培训,学员们根据技术写作专家的指导,进行技术文档写作训练。基于前两天的数据参数、品酒体验、常识汇总,用特殊用途语言(ESP)进行技术文档的第一次写作实践。让学员们根据前两天的数据,进行分类综合、完成技术性语言在文档中的应用。并参考国内外商业网站对于葡萄酒的介绍,不断完善葡萄酒的工艺流程与品鉴说明书的制作。此项内容运用到了ESP语言,使不同专业的学员在商业技术语言认知能力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整个文档的写作过程中,学员们各自发挥专业优势,与专业导师进行交互式沟通,并进行跨组交流比较,不断完善技术文档的写作内容,提升文档质量。本次课程是衔接型课程,通过集成问题,纠错、完善,使学员在体验后,形成多维度的全息观念,学会把如何把实验参数运用于技术写作。

第四天的课程是参观博物馆的布展和公司布局。目的是为第二个技术写作任务做准备。博物馆选址是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此馆以商业展示为目的,符合本次工作坊的商业布展理念。学员们在参观时,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学员按分工关注不同布展区的设计、文字、图案,并有目的地收集相关信息,为第五天的商业布展和制作简易商业手册作好准备。学员对于布置的此项任务,能较强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此次自助餐式的活动,学员们初步了解了公司布局,在制作专业文书时,就能清晰地描述出商业运作的模式,提高模拟公司商业手册的可信度。

第五天的定位是实践与检验。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学员们将完成的技术写作文档用PPT的形式和演讲的模式展示,并利用专业场地进行模拟商业布展、开设模拟新闻发布会,接受模拟记者提问。专业导师对每一组活动做引导性点评,学员们当即进行技术修改并作最后方案的陈述。此项活动启发学员动态性发展,从置疑质询、探究实质、评价方案、收集例证等多个方面,在与学员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工作坊的后工作模式,是在完成5天工作坊模式的培训后,由导师团队对学员的作品进行指导性修改,完善方案设计,历时十天。

以下为本次技术写作课程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葡萄酒(科普)工作坊设计

四、本季整合型技术写作坊设计的实现

该科普课程采用任务教学法的方式,将学员分成一个个项目组进行实验性科普训练,是继第九届商业英语辩论大赛、第一届国际高中商务英语话题辩论大赛后,又一次实验性尝试。本次工作坊以实现技术写作为目的,通过学员动手收集信息、完善技术写作、探索将ESP语言应用于商业目标的实用模式。为保证本次科普课程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充分利用了商业技术写作方面的专家资源进行指导。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及上海外服公司科普中心的专家学者们,组成了专业的导师团。上海“久悦久”葡萄酒商务体验馆与马陆葡萄园基地和研究所、西班牙式酒庄为工作坊提供了实践基地,体现了整合优势,使学员们能从采摘、品味、酒庄布局等多方面了解葡萄酒的产出、销售、展出过程。

以下模型(如表2所示)规划了整合型葡萄酒技术写作的流程,实现了葡萄酒(科普)工作坊技术传播的秩序,具有相对的指导意义。

表2 葡萄酒(科普)工作坊技术传播秩序模型

(一)科普目标:以商业运作为本的技术写作

针对商业运作的模式,工作坊采用主题定位法,简化产学研的流程,力图让学员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技术写作方案。项目伊始,学员们就接受了任务分配。由导师设定技术写作的任务,即产品工艺流程与品鉴说明书和模拟公司的简易宣传手册。导师设计PPT摸板,充分考虑到了学员的学习应具备的独立性与团队合作应具有的相融性,构成课程成形的综合因子。此外,导师从文化透视的角度,要求学员把握葡萄酒工作坊的创意与传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员们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达成共通认识,消解文化鸿沟,实现定位功能。在学员根据第一天经验写出第一份技术文档时。通过学员们你“品”我“鉴”的方式,从写作的角度定位、例行方式、创新思维的角度,再加上用户体验,培养技术意识,实现掘取、补充、重构技术写作方案。

(二)科普形式:多模态定位技术写作方式

技术写作的核心是体现技术因素。在本次工作坊中,多模态定位是技术写作的具体呈现方式。听、说、读、写、做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员们。课堂环境与任务环境的交替融合,造就了本次工作坊的体验与写作螺旋式的动态过程。学员们在导师带领下,感受技术传播所带来的乐趣。边品边看边学,从握杯礼仪,到亲手制作葡萄酒,感受葡萄酒的发酵变化,到亲自对葡萄酒的酒标及模拟公司的LOGO设计,均体现了用户至上、品质至上的理念。期间,学员们通过阅读中英文专业文献,不仅整理方案、撰写文稿,还通过产品布展、产品介绍、用中英文开发布会等,进一步完善技术写作文本。这些体验和实践都离不开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了技术传播等特点,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聆听、表达来完成技术写作。

(三)科普体验:用感情描述技术的写作方式

技术传播以用户为主,因此感情定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员们在技术写作中也需要体验这样的思维模式。以技术为主的技术文本,应客观地反映用户需要了解的信息。在商业运作中,单纯的技术写作文本会略显单薄,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导师让学员们观看葡萄酒的视频。在视频展示中,酿造师以人性化的方式推广其高品质的葡萄酒,比较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导师从“优酷”中收集了两种视频模式,通过让学员进行数据对比,得出了不同模式的数据(表3)。然后,学员们根据小组分工,用小品形式演绎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技术传播模式,并进行评分。学员们通过情感定位的方式,将视频分为故事型和告白型两类,并从情节可接受程度、信息传递程度、技术文档情感表现度和语言表述程度,以高、中、低三种评价模拟平均值,体验了如何在技术的背景下关注用户的需求。

表3 葡萄酒品酒视频评价模拟平均值对比表

(四)科普习作:以导师牵引为主完成技术写作

本次工作坊的重点是技术写作。“技术和商务写作的根本问题在于简明、易懂、连贯、完整、精确、直观等可读性要求”[7],因此,以技术写作为基础,实现跨学科的双语共通是本次葡萄酒工作坊的最终目的。一是有关葡萄酒术语的双语知识;二是运用说明书、商业手册的样板,完成对葡萄酒的制作与商业宣传的说明与介绍。导师作为引导性主体,不是让学员们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技术写作,而是告知学员们一些基本常识,以确定内容主题、组织架构、用户范围、语言规范和文化接受度,避免了“漫无目的、偏离、覆盖不清”及触犯文化禁忌等不伦不类的弊病。本次工作坊邀请了来自英国和中国公司的两位项目导师,分别从中英文的角度,专业的角度,对各组的工作坊技术写作进行指导、提升学员对于技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最后,本次工作坊采取“坊后微信推送”的方式,由各组成员协作写出适合其工作坊的“微信推送”方案,并根据测评人员公开评选,确定最后的优胜队伍。

图1 葡萄酒“坊后微信推送”分组截图

“有用性是影响学习者接受新技术应用的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坊内设定的分组截图(如图1所示)有三组构成,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科普)坊设计思路。具体评分标准:测评总分为100分,按比例分配。即网上公开评选(占30%)、异组评议(占10%)与专业人员评选(占60%)。本次评选共有90位人员参与,其中包括专业人士、普通人士(随机)及异组人员(随机),分别从技术写作的规范性、可读性和专业性三个角度对内容展开评选,确定最后得分,最终选出了本季科普工作坊的优秀设计团队。

五、结束语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的报告来看,“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实现”都离不开语言服务。而技术写作正是基于语言转述的技术知识传播方式,也是推动技术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科学技术的传播研究,只有“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创新其研究方法”,寻找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律。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秉承“创新实践”的传统,努力推动ESP语言与学科互动的发展与创新机制。作为辩论比赛的后续公益性培训,本季的科普工作坊从2015年第一季珠宝旗舰店的设计、2016年第二季书刊发行的设计,到2017年第三季葡萄酒工作坊的设计,均体现了“学用结合”的宗旨,为培养技术传播人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般技术传播必须经过开发、采纳、应用三阶段,而技术在传播过程可能会经过再次创新、三次创新的创新叠加以保证技术创新与市场目标函数的一致”。因此,笔者作为三季工作坊的策划者之一,力推技术双语人才的培养,获得了来自学会不同层面的支持。此次工作坊教学实践是关注ESP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亦是整合性技术写作课的成果,有效实现了多学科学习者的协同拓展。

猜你喜欢

工作坊葡萄酒文档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