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医疗的商业模式探索

2019-01-03黄哲甫

时代金融 2018年35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远程医生

黄哲甫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一、远程医疗定义

远程医疗是一方医疗机构或患者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广义上的远程医疗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现代通讯工具和互联网技术,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医学活动。狭义上的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

卫计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认可的远程医疗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B2B 模式,一方医疗机构(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邀请方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第二种是B2C模式,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即B2C。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图1 广义远程医疗对比

二、相关政策背景

2015年1月1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以上政策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国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多点对多点的跨地域、均等化、体系配套的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优质高效医生、医疗资源的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为远程医疗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国内外远程医疗发展历程

(一)美国远程医疗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美国远程医疗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递进的,至今已经历过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远程医疗主要运用于宇宇航员远程医学保健遥测和监护,这一阶段的远程医疗受制于信息技术,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远程医疗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大进展,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远程医疗进入了快速、全面发展时期,从原来的军事运用逐渐推广到为个体服务。

2.典型企业。

图2 美国远程医疗企业一览

(二)中国远程医疗发展历程

中国远程医疗是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而发展,两者在时间上几乎同步:

准备阶段(1980-1993):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的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是我国首次现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活动。这个阶段的远程医疗仅限于偶尔的个别的医疗病例探讨。

启动阶段(1993-1997):国家卫生部主导并启动了金卫工程2号工程,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展开阶段(1997-2000):该阶段的远程医疗仍然主要运用于军队系统亿元,采用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等通讯工具。

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化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医疗资源互联网化不断深入,先后出现寻医问药、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成为远程医疗的代表。

四、远程医疗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优势

第一,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状况;

第二,缩短病患就诊时间,打破距离限制;

第三,提高医生资源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

受限于就医习惯、医患的认知和当前技术水平的局限性,远程医疗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在当前的医疗体制及监管体制下,远程医疗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在实际推动中无法真正发挥医疗机构及医生的作用进行推动,执行过程往往困难重重。

第二,医疗行业与病人也缺乏对远程医疗的认同。一方面,专家医生对于电脑操作不够熟悉,另一方面病人对医生的选择往往依赖口碑和名誉,对远程医疗存在不信任感,往往还是选择现场问诊。

第三,远程医疗所需要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还未真正成熟,懂医疗的人对互联网还不是很懂,懂互联网的人对医疗行业不了解。

五、远程医疗商业模式案例分析(以Teladoc为例)

Teladoc简介(美国创办时间最长、目前为止最大的远程门诊平台):

Teladoc创建于2002年,自创建以来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13年在奥巴马医改的促进下,公司业务才走上正轨,当年收入翻倍。

Teladoc为会员提供全年无休24小时门诊服务。会员从发出请求到接受问诊只需少于10分钟的等待时间。而根据咨询公司Merritt Hawkins统计,美国问诊预约等候时间平均为19天。与Teladoc签约的医生都是平均工作经验20年以上的认证医生。目前90%的Teladoc问诊通过电话进行,10%通过网络视频。1/3的Teladoc问诊是在周末或假期。如果病人需要做检测,Teladoc会帮病人推荐检测中心,而病人在拿到测试结果后,在问诊后72小时之内可免费向Teladoc医生再次咨询。咨询公司Veracity的分析表明,过去六年时间中Teladoc的会员满意度为95%,92%的Teladoc问诊取得了患者完全康复的疗效。

为了避开报销问题的麻烦,Teladoc没有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发展会员,而是走B2B2C的模式,以大企业、商业健康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为直接客户,发展这些直接客户的受保人、雇员或病患为终端会员。目前公司已经与4,000家企业、20家大型健康险公司签约。客户按照每月每会员4~6美元的价格向Teladoc缴纳订阅费。

对于公司客户和终端会员来说,Teladoc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提高初级门诊的可及性,降低整体的医疗费用。Teladoc每次问诊费用40美元,而普通门诊平均费用145美元,急诊费用1,957美元。

六、国内远程医疗商业模式探索

目前,国内的远程医疗大多局限于提供问诊、咨询服务阶段,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将医生与患者连接起来,但受限于政策约束,医生不能在线上开具处方,咨询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到药店购买药品,因此,在现有政策背景条件下,远程医疗的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仍不明朗,基于国内的现状及政策背景,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现阶段远程医疗案例的基础上,认为对于国内远程医疗商业模式的探索,可以尝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线问诊。在线问诊模式的盈利模式包括直接面向用户收费和B2B面向雇主收费。此外,挖掘数据价值、与医院或药店合作引流也是探索中的盈利模式。

(一)面向病患收费

在线问诊最直接的营收来源是面向用户收费。收费模式包括一次性沟通收费和包月收费制两种。基于中国目前的问诊费也就是挂号费通常较低的现状,在线问诊本身并没有成本优势。但中国大医院里人满为患,就诊体验差,在费用对等的情况下,仍能吸引部分用户选在在线问诊。同时在线问诊收费能直接给医生带来一定收益,也相对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生资源。

(二)B2B雇主付费

在欧美很多福利制度健全的国家,许多大公司往往长期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以及相关健康的其他福利。但在当前中国的医保体制下,大部分企业的雇员医疗开支主要体现在向政府机构上缴员工的医疗保险金,这些成本最终进入的是国家医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在线问诊服务对企业而言是额外的负担。在线问诊机构也可以通过直接与保险公司合作,将其服务整合在医疗保险服务条例中,以增加其保单的附加价值。在美国这种模式已经搭建成熟,例如一些雇主购买给员工的健康保险中就含有可拨打电话问诊等增值服务。

(三)导医导药

从在线问诊平台导流两类价值用户,一类去医院、一类去药店。因此导医导药从而向药店及医疗机构收取佣金是在线问诊公司的盈利突破口之一。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好医院人满为患,不需要导医已经应接不暇,这类医院没有付费来引入患者的动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向患者收费,为了预约名医问诊,患者愿意付出代价。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资源将重新得到分配。按照旧有标准来选择医院和医生的方式也将被改变。当独立医师群体壮大,更多优秀民营医院崛起和外资医院的进入,在线问诊将会成为很好的窗口,帮助年轻医生树立个人品牌,帮助私人诊所创建口碑。

所谓导药模式,是指通过在线问诊平台服务后,引导用户在附近的医院或药房购药,甚至直接通过药店的电商平台,在线购药,送药到户。而在线问诊平台也将从中收取佣金。导药盈利模式的关键点在于能否有效整合药店资源。

(四)数据价值

大数据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模式在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有一定数量积累的、经过科学分析的数据能有效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手段等。在线问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积累和沉淀的数据逐渐形成经济价值,这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远程医生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最美医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