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消融在复发性肝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2019-01-03侯炜晓张素青

关键词:消融淋巴细胞肝癌

侯炜晓,张素青*

(1.江苏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江苏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36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发病率居世界第五位,死亡率排名第二。2012年,全球PHC患者约有82.55万人,而死亡人数达77.55万人,中国占其中的50%左右。微创治疗作为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为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而热消融技术的发展,包括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更为此类患者的多次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将对热消融治疗在肝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南通市肿瘤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8年1月经过消融治疗的患者,筛选出多次综合治疗过程中,接受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筛选出同期未接受消融治疗的手术切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出院当天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淋巴细胞(LYM)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进行搜集整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检验结果,结果发现:1、观察组LYM比对照组LYM数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较对照组PT时间并未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BC,RBC,ALT,TBil,AFP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我们上述研究发现,热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的淋巴细胞有更好的刺激作用,相对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有学者对CT引导下射频消融后淋巴细胞亚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D4+T细胞数目,CD4+/CD8+T细胞比值均比术前显著增高[1]。阚晓等研究发现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细胞比值也有显著提高[2]。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表明,热消融能够通过抑制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CD4+T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得CD4+/CD8+细胞比值提高,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较术前的显著提高[3-4]。但对于热消融患者与手术切除患者之间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结合目前研究发现,我们认为热消融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提升,与坏死组织炎症反应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密切关系,而手术切除标本均被完整移除体内,不会以大量坏死组织的形式留存体内。热消融术的应用能够导致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亢奋,进一步提升机体的抗肿瘤能力。此外,我们近年来对接受肝癌综合治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型进行了测定,相关数据也在进一步搜集整理分析中,未纳入本次研究之中。

肝癌患者行热消融治疗,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尚未见更多报道。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数量过少导致这一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微创治疗对患者手术创伤小,对机体打击较小,使得凝血功能未能呈现出高凝状态。这些假设仍需进一步理论研究与大量临床研究的支持,对热消融与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之间的关联也可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热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热消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能力,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影响。

猜你喜欢

消融淋巴细胞肝癌
消融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消融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