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2019-01-03闫一群张培影

关键词:布特心脏起搏器氨茶碱

闫一群,张培影*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21000)

临床上,多采用氨茶碱、班布特罗片等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此种治疗的疗效不太理想,且容易反复发作。祖国医学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怔忡”、“心悸”等范畴,多因心肾阳虚所致,因此,对其的治疗应以化痰祛瘀、通阳益气法。当前,临床上对于西医、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看法不一;但随着祖国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研究,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越来越多。

1 西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1 西药疗法

有学者认为,氨茶碱能够通过拮抗腺苷、兴奋受体、加速钙离子的内流等来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提升心率;因此,可用于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加之,氨茶碱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但有研究调查发现,部分患者运用氨茶碱治疗以后,极易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比如心律失常、一过性高血压等。班布特罗片是一种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其能够在患者机体内缓慢吸收并代谢、分解,因此,该药的作用持续较长,且口服以后患者血浆的浓度较为稳定;将其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能够经cAMP起到强化心肌收缩、加快心率等功效。有学者调查显示,采用班布特罗片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其有效率可达85.7%;且随着患者心率的提升,其症状改善也就越显著,疗效越持久[1-2]。但也有研究显示,采用班布特罗片治疗后极易出现头痛、心悸、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到治疗的疗效[3]。

1.2 人工心脏起搏器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前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又一方案,有学者等对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术前症状全部消失;但此种治疗手段仍存在胸膜反应、电极脱位、囊袋血肿、起搏器失灵等并发症;这是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方案有一定创伤性,且易受电池寿命的限制[4-5]。

2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素问·五藏生成篇》中记载,“心之合脉也”,由此说明,心动过缓会导致脉率不足,因此,可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迟脉证”,并因心跳过缓会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归属于“胸痹”、“心悸”等范畴中;而随着病情的进展,缓慢性心律失常还会并发阿斯综合征,因此,可将其归属于“厥证”的范畴[6-7]。

祖国医学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和疗法是多方面的,比如:因七情刺激、外邪侵袭、体质虚弱和饮食不节极易导致心之气血和阴阳的亏虚,或是因心脉痹阻、心失濡养所致[8-9]。郭维琴教授在传统理论指导下提出,阴寒内盛、阳气虚损等是引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而郭文勤则认为,以虚为本、心肾阳虚是引发该病的病机。顼志兵总结了顾仁樾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①给予心气不足、心肾阳虚患者活血化瘀、温阳益气疗法,中药汤剂主要选用参附细辛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②给予心肾阴虚、心气虚弱、夹痰夹瘀的窦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益气活血、温阳育阴疗法,主要选用的汤剂是生脉散加减、四逆汤[10-11]。

3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疗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大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力度,王炳辉等[12]学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试验组,其治疗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优于单纯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由此证实,曲美他嗪结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发挥两药的协同功效,进一步提升患者冠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脏负荷,并营养心肌,提升心功能水平。

4 结 论

综上所述,单纯使用西医或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远远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且中西医结合疗法还能够进一步缩短治疗疗效,进而延缓疾病的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加之,中医学的介入还能够为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新方法;但为进一步提升中西医治疗的疗效,临床还应加大对中医药作用、途径等的深入研究,进而为临床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布特心脏起搏器氨茶碱
用白花前胡戊素联合氨茶碱对哮喘小鼠进行治疗对其肺组织中NF-κB和IL-6水平的影响
苹果树农场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高危药”氨茶碱,怎么用才安全
加服氨茶碱可致中毒
氨茶碱——老年人危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