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涧县一中校园开展“彝族打歌”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9-01-03茶荣梅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间操时间段彝族

□ 茶荣梅(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项重大内容,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势在必行。学校教育是能够有效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新型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南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彝族打歌”纳入全县的各个学校,作为南涧最高的学府—南涧县第一中学也不例外,在课间操和体育可是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南涧一中开展“彝族打歌”状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对南涧县一中开展彝族打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今后发展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南涧涧县第一中学的师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2、南涧彝族打歌概述

2.1、南涧彝族的历史

彝族属于氐羌族群的一个分支而演化来的。在先秦时期,生活在西北地方的族人开始向南方迁移,氐羌族人在迁徙的过程中,慢慢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形成如今的彝族。大理主要是由白族、回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组成的自治州。而彝族是最为集中的民族,他的组成基本有当地的土著居民而成。彝族作为南涧的主要民族,有着深远的历史。在南涧,彝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彝族作为该地区的开拓者和原著军民,在各个乡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2、南涧彝族打歌

在彝语中,打歌也叫做“阿克”,它表达的是广大彝族同胞在日常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斗争的时候,情绪变化与生活规律变化较大的事情,是通过舞蹈来表达某种情感的一种集体式活动。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项纪念活动,不固定时间,例如殡葬,结婚,祝寿等,时间不固定,每家每户都可以举行;另一类是在传统节日上举行的具有娱乐的“打歌”活动,参与人数多,场面大,时间固定。

2.3、南涧彝族打歌的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

“打歌”通过舞蹈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参与的人手拉手,肩并肩,集体的舞蹈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打歌”的舞步总是伴随着芦笙、笛子等乐声而动,掌声、脚步踏地声、器乐声融合与场内,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南涧彝族打歌作为少数民族的集体性舞蹈,是为了传到某种情感,它可以表达当地人民对生活的不满,也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节日时庆祝节日的到来,也可以在祭祖时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不仅表达了当地民族积极向前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少数民族之间的经久不衰的民族凝聚力。其表达内容丰富,也给彝族打歌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内涵。

同时打歌更是当地人民休闲娱乐的好方式,更是健身的好方法,老年人可以通过打歌舞蹈来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年轻人可以缓解压力,健壮体魄;青少年可以发展协调和灵敏能力。

3、彝族打歌在南涧校园的开展情况

在对南涧一中学生对彝族打歌的熟悉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如表1,可以看出南涧一中学生几乎每个人对彝族打歌都有所了解,但对其他民族舞蹈的了解却很少,这可能是由于学校课程的限制性造成的,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彝族打歌在南涧一中校园普及程度较为乐观。

表1 南涧一中学生对彝族打歌的熟悉情况(多选)(n=300)

3.1、南涧一中学生对彝族打歌的熟悉情况

在对南涧一中对彝族打歌的喜欢程度的问卷调查来看,如表2,有67%的人表示喜欢彝族打歌,有28.7%的同学表示一般的态度,只有4.3%的表示不喜欢,表示不喜欢的人数明显少于喜欢和表示一般的态度,这反映了彝族打歌的传承和开展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3.2、南涧一中学生对彝族打歌的喜欢程度

表2 南涧一中学生对彝族打歌的喜欢状况(n=300)

在对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的场合的问卷调查中,如表3,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最多的还是学校,这充分体现出了,南涧一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重视程度。

3.3、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场合

表3 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场合(多选)(n=300)

在对南涧一中开展彝族打歌的时间段调查中,如表4,在南涧中学,最主要的开展时间段为课间操时间段,而在放学后和周末时间段较少,这是由于学校的制度造成的和学生的积极性造成的,因为课间操期间,值周老师会去打考勤,班主任会去监视,而周末和放学后是自由参加,所以参加的学生就很少。

3.4、南涧彝族打歌在南涧县一中开展的时间段

表4 南涧彝族打歌在南涧县一中开展的时间段(多选)(n=300)

在对南涧彝族打歌吸引学生的因素调查当中,如表5,有大多学生表示彝族打歌中的音乐节奏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舞蹈的动作是吸引他们的地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着重去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节奏,以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舞蹈动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欢彝族打歌。

3.5、南涧彝族打歌吸引学生的因素

表5 南涧彝族打歌吸引学生的因素(多选)(n=300)

在对学生参加彝族的原因调查中,如表6,仅有36%的学生表示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去参加彝族打歌舞蹈,而有39%的学生表示是因为学校要求参加,这也说明主动参加彝族打歌的同学,积极性不高,虽然彝族打歌在校园有一定的喜欢基础,但是主动性参加的人少,通过调查发现这是学校的制度和学生对彝族打歌的认识不高导致的,因此学校要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宣传彝族打歌,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被动的要去参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

3.6、南涧县一中学生参加南涧彝族打歌的原因

在对南涧县一中学习彝族打歌的渠道调查中,如表7,约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其主要的学习来源是来自学校,但还是有一半的学生是向父母和村里的长辈或是自学的,这说明了开展彝族打歌具有一定的基础,这也表示了学校对于学习彝族打歌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学校重视开展彝族打歌。

3.7、南涧县一中学生彝族打歌的学习渠道

表7 南涧县一中学生彝族打歌的学习渠道(n=300)

在对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的收获问卷调查中,如表8,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彝族打歌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体会那种团队精神,无人觉得参加彝族打歌没有收获,这反映出了彝族打歌的开展的必要性。

3.8、南涧一中学生在参加彝族打歌中的收获

表8 南涧一中学生参加彝族打歌的收获(多选)(n=30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彝族打歌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瑰宝,它既肩负了集体舞蹈的性质、又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担,因此它的发展注定是意义重大的。现在传统民间秧歌剧团越来越少,彝族打歌出现“断层”现象严重。

(1)在南涧一中,彝族打歌的最主要的开展时间段为课间操时间段,而在放学后和周末时间段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制度造成的和学生的积极性造成的;

(2)在南涧第一中学大多学生每周都有参加彝族打歌舞蹈,这说明在南涧县第一中学的校园开展彝族打歌情况较好。但学生的参加积极性不高,大多都是因为学校要求才参加,这也体现出了学校的强制性造成了学生的日常工作;

(3)在彝族打歌的舞蹈中,音乐节奏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着重去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节奏,增加舞蹈动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欢彝族打歌;

(4)目前南涧县还没有专门的组织单位进行“彝族打歌”的推广和宣传的工作,“彝族打歌”作为传统的民族舞蹈项目,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4.2、建议

(1)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主动性。

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彝族打歌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因此、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向学生讲解彝族打歌的历史、意义等,让学生真正了解彝族打歌,将以往被动的参加彝族打歌变为主动参与。

(2)设置专职教师,多时间段教学。

在南涧一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课间操阶段参加彝族打歌,在其他时间段参加却很少,所以应该增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或设置专职教师。

(3)多样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开展彝族打歌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开展的形式主要是课间操的任务式活动。这种枯燥的方式会消减学生的兴趣。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式活动,例如开展文化节活动,或者彝族打歌的班级比赛等活动。

(4)成立专门的组织部门,加大宣传。

彝族打歌的传承和发展,仅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组织部门,建立文化站等方式,宣传彝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可以多举办不同的表演活动,通过表演竞赛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彝族打歌“走出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课间操时间段彝族
彝族海菜腔
“疫”样课间操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疫”样课间操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愉快的课间操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