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莲英为何想当老师

2019-01-02姚宏

百家讲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莲英会试拜师

姚宏,湖南长沙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杂文年(精)选》《中国年度最佳杂文》,获全国第五届鲁迅杂文大奖赛三等奖。主编出版散文集《军歌嘹亮》、通讯集《一路英华》。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关系学搞得不错。据说,他靠着梳头和讲笑话的本事,和慈禧太后关系融洽。朝廷内外。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中枢重臣,都会给他几分面子。面子赚足了,里子就膨胀。干好太监本职工作之余,李莲英还有个梦想,就是过一过当老师的瘾。大清虽不用考外语、发论文、评职称,但要想当老师,也不是想当就能当。

一方面,李莲英肚里墨水不够用。有人说,李莲英讨过饭、卖过苦菜、当过流氓、蹲过监狱。就是没正儿八经读过书,有人说,李莲英穷苦孩子出身,读的是冬学堂,每年立冬入学,腊月十五毕业。由于聪明伶俐,老师还挺喜欢他。不管读没读过书,要想为人师表,李莲英估计没这个能力。

另一方面。大清政策也不允许。根据惯例,“士子之以乡试申举人、会试成进士者,皆刻朱卷,而列履历于卷端,凡与考试之有关系者,悉列之为师,载其姓名官秩……”大清明文规定,像李莲英这种“刑余之人”,不得列于乡会试及第士子履历之末。

但李莲英偏偏不认命,自从有慈禧撑腰,干什么事,成什么事。规定不是说,“凡与考试之有关系者,悉列之为师”?找关系是李莲英的特长,与考试发生点关系,还不易如反掌?果然,某科武会试,李莲英被派到场中巡查,于是李总管之名,遂登于武进士之履历。

李莲英主动伸出杆子,自然有人向上爬。《清代名人軼事辑览》记载,投李为师、自称门生者,不但有一群侍卫,还有一票武将,丁汝昌、叶志超等将领,一见李莲英,便李老师长、李老师短,叫得挺欢。

身为将军,首要的本职工作应当是研究打仗,保家卫国。叶志超等将领纷纷拜倒在一个太监脚下,无非是研究了一通关系,想升官发财。走门路,找关系,不能看官职大小。有的看似位高,不一定权重,有的实则权重,不一定位高。李莲英虽官不过四品,但他是慈禧宠爱的太监,拜他为师,就能拐着弯和慈禧搭上线。所以,拜一个太监为师。虽名声不太好听,但与权力和地位相比,名声算什么!

拜师有拜师的好处,收徒有收徒的益处,李莲英收了若干将军弟子,面子特光彩,显得自己有文化、有本事。更实际的好处是,将军们拜师之时,肯定得精心准备点东西。再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逢年过节,三节两寿,学生也要对老师表示表示。有了这些学生。李莲英办事的关系更多,发财的门路更广。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经过李莲英师徒一番演绎,变成“师者,升官发财靠山也”。晚清的时候,类似的游戏,屡见不鲜,说到底,就是权力在作祟。没权的为了与有权的搭上关系,掌小权的为了和握大权的搭上关系,读过书的称不识字的为老师,年纪大的叫年纪小的为长辈,干爹干娘层出不穷,清朝官场出现各种怪相丑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李莲英会试拜师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浅论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李莲英墓中身首异处之谜
李莲英中计
柳公权拜师
欧阳修拜师
李固千里拜师
看脚说话
说“进士”(中)
李莲英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