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2019-01-02赵复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德州

赵复强

关键词:德州;融入京津冀;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28日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2016年6月,山东省印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京津冀和省管重大项目优先在德州布局,支持德州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打造产业转移载体。德州又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

一、德州融入京津冀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空间接近。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距天津230公里。乘高铁,德州至天津只需50分钟,至北京只需1小时。

(二)从自然地理上看。德州与北京、天津以及冀中南地区都属于华北平原的自然地理范畴,在水土、生态等自然地理特征上具有更加明显的同一性,在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共育共保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共同需求。目前,德州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已经较为完备,2016年5月18日,“德州号”高铁顺利开通,德州与北京之间朝发夕归,体现了京德“同城”效应;德州逐步完备且颇具特色的产业基础,生态科技城被确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承接平台;德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引黄济津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保障作用。

(三)德州与京津冀地区具有更为类似的文化习俗,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共同意识,并促进了人文联系,这将有利于区域的协同发展。德州人与河北人在语言、性格、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有众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德州市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仅是民间杂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杂技艺术人才辈出的地方,同河北的吴桥等地一样,素有“杂技之乡”之称;京剧、西河大鼓、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民间的吹打乐等广为流传。据史料记载,枣强是明初面向山东的移民发源地,仅洪武年间前往山东35万人,目前移民后裔在山东1,000多万人。近几年,来自山东的寻根问祖人士络绎不绝,为此,2015年10月28日,枣强县建设了以寻根问祖为特色的移民主题公园。

(四)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上看,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在京沪经济带上。按照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主要经济联系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州是京沪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而且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都市城市圈,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与融合,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也更高。再加上德州同京津冀地区历史渊源深远,经济来往和人员交流历来频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共生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二、德州融入京津冀发展的障碍

(一)德州处于京津冀边沿地带。德州地处鲁西北,作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的北京和天津之间,被同样欠发达的河北沧州、衡水两市隔断。沧州、衡水两市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与德州相近,在工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居民消费能力和习惯等方面与德州趋同,而且更接近京津冀核心区域,在接受京津两地辐射方面更是近水楼台,再加上它们和京津融合的心情也非常急迫,这在客观上减弱了京津发达地区对德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扩散效应。

(二)行政区划习惯的不利影响。京津冀本来就是一体,京津冀虽分属三个行政区,地理上却是一家人,京津冀之间亲和力较强,在政策支持下,三地之间有明显的合作意愿。德州虽然在历史上与天津和河北有重要渊源,但一直处于齐鲁文化圈,虽是近邻,民间交往也较多,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间沟通往来较少,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沟通的机制和平台也较少,影响了地区间的亲和力,弱化了合作意愿。这对德州融入京津冀产生不利影响。

(三)特殊地理位置,形不成合力,注意力分散。由于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德州至济南乘高铁只需30分钟,德州至京津只需1小时,德州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更加凸显。建国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和距离省会济南相毗邻的原因,德州的发展一直带有整体南倾的特点,而且近年来借助于省内发达的交通网及政策红利,融入省经济圈成为一个发展重点。以往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整体向南发展的倾向,会在社会心理层面对德州融入京津冀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四)传统的边界障碍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省份,德州同河北有着明显的边界障碍。直接表现就是无论是城建项目、企业、文化娱乐,还是公共设施都在主观上远离冀鲁边界地区,造成冀鲁边界地区的萧条景象。这对德州要融入京津冀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快德州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德州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台建设。继续办好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德州资本交易大会和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搭建好德州市对京津冀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加强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二)对接京津冀“快速交通一体化”。德州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优势,应进一步凸显这一优势,借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通过“德州到沧州的城际轨道建议线”,实现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网与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两网南北互通,能有效地促进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繁荣冀鲁边界市场。德州市区北面和西面由于同河北省毗邻,所以多年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南和向东,即城区的东进和南进战略。因此,北面和西面临近河北的地带,虽然同河北省居民之间有着較多的社会和经济往来,但无论是城市面貌、城乡环境,还是市场繁荣程度都相对滞后,甚至有些萧条。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重视冀鲁边界经济和市场的融合具有特殊意义,这不单是融入京津冀的有效举措,也能大大强化协同发展的意识和共识,同时有助于把德州发展成为冀鲁边界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四)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文化的纽带作用。大运河文化,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综合性质的。德州段运河自隋代开凿之始至其鼎盛乃至衰落的漫长岁月中,积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应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古迹丰富的有利因素,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认真做好研究和科学论证,协同京津冀,综合开发运河文化,统一建立运河文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将德州运河文化和京津冀运河文化建设成为集航运、科技、商贸、旅游和环保为一体的绿色长廊。

(五)在融入京津冀过程中突出德州特色。德州通过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恳谈会等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德州全面融入、精准对接、突出特色,务实进取的工作思路愈加清晰,也让德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德州在融入京津冀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德州特色。

1、着力发展和引进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名牌企业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投资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带动力强,而且它们较为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改善德州企业文化环境、优化市场氛围有重要作用,会使德州名片更加厚重。

2、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州已经具备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如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体用品、汽车零部件等,同时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如,德州扒鸡集团、皇明集团、古贝春集团、保龄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景津集团、中大贝莱特集团等。德州产业发展特色正逐渐彰显,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和扩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如何解决现有特色产业存在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问题,让企业再上一个台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二是受产品自身特点的影响,如何使一些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如,乐陵金丝小枣产业、武城辣椒产业等。所以,通过制度创新、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进一步强化和扩大产业特色尤为重要。

3、着力打造以德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旅游格局。目前,德州的48处主要旅游景点,只有大雁岛生态园、太阳能博物馆、董子读书台、德州扒鸡文博馆、中国太阳谷、古运河风景区、减河湿地公园、苏禄国王御园、长河公园、金荷园、得月湖等11处位于中心城区,一些重要旅游休闲地,如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海岛金山寺、孝女祠、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乐陵万亩造林、夏津黄河古道森林公园、红坛寺森林公园等都距离中心城区较远,而且相互分散。具有德州特色的旅游格局不但需要形成一条条旅游路线,还应当具备一个以德州中心城区為核心的大格局。为此,应探讨研究乾隆德州行宫踪迹,继续深挖苏禄国东王中国之行文化、古运河人文和历史文化、扩大和丰富德州扒鸡文博馆、中国太阳谷的文化传播和旅游内容,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南部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和现代文化科技相结合的旅游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 史春勇.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EB/OL].华龙网,2016 .6.17.

[2] 王贺.德州研究贯彻《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N].德州日报,2016.6.18.

[3] 王佳亮,陈焓.全面融入京津冀德州赴津又打漂亮仗[EB/OL].齐鲁网,2016.7.16.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第八次会员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在山东德州召开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对灵璧县近期发展的研究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