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癌诊治”的说课设计

2018-12-31汪正广

安徽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手术临床

汪正广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外科,安徽合肥 230022)

说课,与讲课有所不同,是教师在细心体会教学大纲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学原理,结合授课对象实际状况,向同行、专家或评委,就教案的指导原则、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通过说课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认知、经验简明而概括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扩大交流范围的效果。说课作为一种在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交流形式,能够更好的发现教学缺点,显著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引起高校教学研究主管部分和教师的重视。此外,说课活动也为实现信息双向互通交流和优势互补,促进思想碰撞和教学理念的升华,促进教师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和方法[2]。

《外科学》课程甲状腺癌章节的说课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笔者现对《外科学》课程《甲状腺癌》的说课介绍如下。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实际,教材主要选择第8版《外科学》。选取的内容为第二十二章“颈部疾病”的第六节“甲状腺癌”。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甲状腺癌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2 教学内涵与教学目标 结合授课对象和临床医学专业本身特点,采用多媒体授课,本章节教学内容为: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诊治新进展和临床见习六个方面。根据该章节在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2.1 知识目标 掌握甲状腺癌病因问题和疾病现状;掌握甲状腺癌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和最新治疗手段;了解甲状腺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相关知识。

1.2.2 技能目标 在课前即布置预习内容并提出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查阅搜集文献资料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达到能综合判断和运用《外科学》知识及检索的最近文献去发现和探究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最终目标。

1.2.3 情感目标 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掌握理论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养成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检索文献、专著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的医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外科学和探索临床未知领域的热情。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在全面认真剖析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拟定了“甲状腺癌”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甲状腺癌病因问题、疾病现状、甲状腺癌临床表现、诊断、手术和其他治疗手段。教学难点:甲状腺癌诊断的阐述和治疗手段的讲解。

2 学情分析

2.1 认知状况分析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甲状腺的结构、功能、病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该章节的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2 能力状况分析 虽然授课对象已经经历了两年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概念,对未知医学内容充满兴趣,但是其思维方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部分学生受先前固有的学习模式的影响,其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差,习惯性接受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运用已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心理状况分析 《外科学》在我校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开设,大多数学生较为重视,但由于课本内容繁多,课程学习时间较长,授课教师不固定水平层次不齐,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巧妙结合,从而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法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与授课对象的学情特点,具体教学过程应该兼顾教与学两方面,采用“将临床特殊病例引入课堂,再运用理论解释临床”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运用网络、临床真实资料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将课程内容由易而难、由简而繁,逐层递进,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使教学活动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出现、发展和延伸下去,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3],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充分利用临床视频、音频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设置讨论互动环节等,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探索心理,主动与授课老师讨论交流,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分析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总的原则是使学生懂得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将来的临床实践中。

4 教学过程

本次课安排80 min,教学过程为:先提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联系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提出本节课的讲授中心、延伸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能力迁移4个部分组成。

4.1 回顾要点,导入新课(5 min) 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回答,如果回答有困难,也不急于公布结果,而是通过提示关键词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知识回顾中提出问题“甲状腺的相关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及“颈部外科手术时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等。

4.2 联系实际,讲授新课(60 min) 讲授新课环节安排如下:首先投影甲状腺癌患者图片并导入病例讲授。案例:女性,40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周”就诊,体检: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以左侧明显,甲状腺肿块质地较硬,可随吞咽活动,实验室检查:TSH、T3、T4正常水平,Tg明显增高;B超提示:左侧甲状腺腺体肿大,双侧甲状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其中左侧较大肿物1.5 cm×1.2 cm大小,内可见点状钙化灶。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为了明确诊断,患者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笔者通过临床图片、具体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病例与理论结合,引入本次课即将讲授的内容。

笔者先讲授甲状腺癌的概念、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通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配合常用临床术语进行描述,让学生对甲状腺癌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甲状腺癌体格检查内容,笔者通过视频-讲授-学生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在临床上拍摄的甲状腺患者体格检查的视频教学片段,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甲状腺癌患者体格检查要点。可找一两个学生上来配合,笔者现场示范甲状腺体格检查方法和细节讲解。最后通过分组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述案例,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教师随后进行纠正和评价。在讲解过程中笔者会举两个临床病例,来进一步说明甲状腺癌同时将知识延伸。对于甲状腺癌的辅助检查这部分内容,继续分组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上述病例应做哪些检查?针对检查结果该做出哪些处理方案?最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辅助检查的项目和治疗方案。接下来讲授确诊后该对该病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不同检查指标,配合辅助检查,最终确认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书本上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是书本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相对浅显,笔者在讲解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内容时,会以着重强调,或者以提问或设疑的方式提醒同学,也使课本内容更易理解和掌握。接下来给同学展示笔者本人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时拍摄的视频,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到上台手术,直至手术结束,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与相应处理措施,并在各个细节处仔细讲解。视频播放结束时,让学生对比课本上的内容,提出实际手术中的操作与课本上的有何异同?具体哪里不同?不同的分型处理方法有何不同?为何要有这样分别?并且各有什么优缺点。代入病例,分析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方案。

笔者结合幻灯先后讲解甲状腺癌的几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如: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及放射外照射治疗,阐述其基本原理,并比较各治疗的适应指征,结合临床病例,以半开放式问题,进一步诱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分析、选取甲状腺癌的最佳治疗方式。

4.3 延伸拓展,归纳小结(10 min) 简明扼要的对甲状腺章节所授知识进行小结,此过程主要起到强调重点、加强记忆的作用[4]。接着将国内和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给授课对象介绍一下,让其了解更多更好的相关医疗信息,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探索精神。

4.4 布置作业,能力迁移(5 min) 作业分为两个部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提问相关问题,对其回答情况和讨论结果加以点评,并为课堂作业成绩。课后作业为选择一种国内外较新的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找到其相关文献或报道,并加以评价(可以小组为单位)。

5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病例教学、演示教学和小组讨论教学,因采用的方法较多,所以课堂上的气氛有时会比较热烈,这就需要教师围绕课题周密组织,有完整的预案,能及时灵活控制课堂秩序和节奏[5]。总而言之,对教学过程设计上,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督导制,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和技能为主线,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局部解剖、手术中注意细节、治疗等多个环节有条理、成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和提问,通过具体的事例及其处置措施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努力达到最优化,初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从课堂学习、课堂检验,再到课后训练和拓展延伸的思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让既有基本学习要求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提高空间,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6]。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结合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发现不足,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时俱进、坚持创新,把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作为最终目标,才能达到教学最大的作用和效果。

[1] 贾永艳,关延彬,田效志,等.《药剂学》课程"片剂"的说课设计[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98,200.

[2] 尹合栋.说课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35-39.

[3] 张艳贞,陈文,郭俊霞,等.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蛋白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4):28-30.

[4] 张艳贞,陈文,高丽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说课”及其教学反思[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4-207.

[5] 丁雪鹰,鲁莹,丁宝月,等.药剂学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03-305,315.

[6] 肖若蕾,陈莉.通过学科合作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21-122.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手术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手术之后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