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容川“治血四法”论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探微

2018-12-31吴俊林胡路明

安徽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泻心汤瘀血血栓

吴俊林,胡路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DIC通常是指已出现了出血和/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继发性纤溶期,预后凶险,死亡率极高。国外学者把DIC看作是死亡即将来临的代名词[2]。目前,针对DIC的研究已成为危重病医学领域的热点,而现代医学治疗DIC尚存在较大争议,例如肝素的使用,日本、英国、意大利三国指南均有不同看法,因此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受到重视。

人体一切出血性疾病及合并症中医称之为“血证”,清代唐容川对血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书《血证论》,在血证的治疗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治血大法,使血证的辨治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医没有“DIC”的说法,DIC患者约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发症状,如采血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外伤性出血、紫癜、血泡、皮下血肿和内脏出血等,从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DIC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本文将从止血、消瘀、宁血、补虚4个方面分层阐述“治血四法”思想在DIC治疗中的运用。

1 止血为要,力挽狂澜

DIC的病机关键:瘀阻脉络,气血运行障碍;病理特点:(1)瘀血内停,脉络受阻;(2)瘀血不去,血不归经;(3)气随血脱,无以摄血、行血;(4)虚实错杂,变证丛生。临床特点:多起病急骤,初期症状不显,变化迅速;中期表现以瘀热内炽,迫血妄行为主;晚期以瘀阻厥脱,或瘀血闭窃,瘀阻癃闭为主[3]。由于基础病不同,DIC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出血、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栓塞和微血管病性溶血[4]。DIC患者往往因为凝血因子大量的消耗,伴随有出血倾向,有表现为慢性出血,亦可出现急性的大出血等,往往病情凶险,为稳定生命体征,有效地止血成为了后续治疗的关键。

唐氏明确提出血证的治则:“血之原委,不暇究治,唯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即无论对症或辨证治疗,止血乃第一要务。强调“惟有泻火一法,除暴安良,去其邪以存其正。方名泻心,实则泻胃,胃气下泻,则心火有所消导,而胃中之热气亦不上壅,斯气顺而血不逆矣”。并首推仲景泻心汤以釜底抽薪法降气止血。大量现代研究证实泻心汤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刘丰用加味泻心汤治疗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94.7%的总有效率[5]。高凤才用泻心汤治疗急性肺出血105例,总有效率为92.38%[6]。梁晓鹰用泻心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出血性休克34例,总有效率为100%[7]。实火治法,根据脏腑不同,采用不同之法。如清心火用导赤散;清肝火用龙胆泻肝汤;清肺热用白虎汤、泻白散、清燥救肺汤;清胃热则独取阳明,用泻心汤加童尿或竹叶石膏汤之类;清肠热用槐角丸、葛根芩连汤[8]。

2 消瘀为重,破陈出新

血栓与出血是所有DIC病例均涉及的症状,或二者具一或二者皆具。慢性DIC中出血非其特征,血栓形成多见[9]。抗凝治疗是阻断DIC病理过程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抑制广泛性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为恢复其正常血浆水平,重建正常凝血与抗凝平衡创造条件[10]。这恰恰与唐氏所言“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要”不谋而合。唐氏还指出止血后当用消瘀之法使瘀血去,新血生,防出血,消除瘀血可能带来的“壅而成热,变而为痨,结瘕,刺痛”后患,破陈方能出新。常用方有:花蕊石散、血府逐瘀汤、抵当汤、桃仁承气汤、归芎失笑散等。临床上已鲜有花蕊石,结合唐氏治血思想与DIC临床表现,笔者推崇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DIC血栓形成。有研究表明以血府逐淤汤治DIC患者22例,治愈16例,好转1例,治愈存活率为72.7%,治疗重度败血症导致DIC 28例,治愈率达72.5%。实验表明,该方具有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

3 宁血宁气,防血复潮

DIC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基础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同疾病的DI C发病机制虽不相同,但一般认为是在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抗原抗体复合物、血管炎病变等致病因素介导下发生[2]。DIC还通过凝血和炎症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器官衰竭[11]。由此可见,多因素介导DIC发生以及DIC导致多系统失衡,出血和血栓的治愈不可以作为终止DIC治疗的标准,保护各个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等治疗仍然很关键。唐氏认为“必用宁血之法,使血得安乃愈”。宁血治本,首当调气,如外感营卫不和,予香苏饮加减等;气燥血伤,予犀角地黄汤,重则合白虎汤;肺燥喘逆,予清燥救肺汤加减;肝经风火,予丹栀逍遥散加减。笔者认为此阶段重在辨证施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气有余便是火”,故首当调气。

4 补虚收功,扶正固本

唐氏认为“去血既多,阴无不虚矣,阳者阴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且阳随而亡,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强调补虚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补虚在止血之后,不可闭瘀留邪。DIC后期多有气血阴阳亏虚的特点,可辨证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滋养阴津,肾气丸以补阳,四君子汤以补气,当归四物汤以养血[12]。

5 多法合用,不可拘泥

DIC病机错综复杂,或瘀热迫血妄行而出血,或瘀血内停而瘀阻脉络,或瘀阻与出血并存,虚实夹杂,由此可见,“瘀血”贯穿DIC全过程,所以无论DIC处在高凝状态、低凝状态还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活血化瘀法应贯彻于疾病的始终[13]。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肝素的使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DIC发展中的凝血活化过程[14]。故治法不可拘泥于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先后顺序,或单用一法,或两法联用,或多法全病程合用,辨证之精髓莫不在此。

6 病案举隅

患者梁某,因“反复气促半年,加重伴意识不清2周”于2017年2月6日入住我院ICU。转入症见:患者呈药物镇静状态,气促伴四肢发绀,全身浮肿,右下肢明显。小便量少,大便2日未行,舌象因机械辅助通气未见,脉细微欲绝。生命体征:体温38.4℃,脉搏每分钟81次,血压 84/60 mm Hg,呼吸每分钟30次,血氧饱和度88%。查体: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弱,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每分钟1~2次。四肢浮肿,右下肢明显。辅助检查:血液分析:白细胞总数11.78×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8.1%、血小板总数88×109L-1;C反应蛋白 96.1 mg·L-1;降钙素原1.19μg·L-1;DIC组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16.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9.5 s、血浆D二聚体7.33 mg·L-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48.6 mg·L-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四肢动静脉彩超:右上肢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血栓形成胸主动脉+腹主动脉CTA:主动脉弓附壁血栓,左心房增大,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可能。中医诊断:厥脱 阳气暴脱;西医诊断:(1)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2)休克,(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上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凝,抗感染,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等。中药以回阳救逆、活血化瘀为法,四逆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淡附片40 g干姜20 g炙甘草15 g党参20 g酒萸肉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桂枝10 g川芎10 g当归15 g赤芍15 g枳壳10 g 每日1剂,水煎至150 mL,鼻饲,早晚各1次温服。3 d后,患者神志较前转清,右上肢出现坏疽,全身无明显出血点及粘膜出血。考虑患者瘀血闭阻,血脉不通所致,中药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考虑患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兼以补血活血。拟方如下: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15 g川芎15 g虎杖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金银花20 g玄参20 g当归10 g鸡血藤30 g每日1剂,水煎至150 mL,鼻饲,早晚各1次温服,于2017年2月16日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中药继续予活血化瘀、健脾行气收功,于2017年3月15日出院。

7 结语

唐容川治血四法思想内涵之深厚,是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使得DIC的死亡率下降,但DIC的治疗尚存在较大争议,中医药在治疗DIC的运用上有不可磨灭的优势,因此全面认识和掌握DIC发病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特点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治血四法”思想贯穿于DIC的防治。两者结合,发挥治疗DIC的最大优势。

[1] 胡豫.2012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149-150.

[2] 周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与治疗热点[J].临床急诊杂志,2008,9(1):3-6.

[3] 杨洪涌.中医药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21-22.

[4] 阮晓岚,李胜,孟详喻,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现状:ISTH/SSC最新共识解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9):993-999.

[5] 刘丰.加味泻心汤治疗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9,31(7):37.

[6] 高凤才.泻心汤治疗急性肺出血105例[J].浙江中医杂志,1987,22(3):105.

[7] 梁晓鹰.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4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38.

[8] 黄建.唐宗海治血之四法浅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7(3):10-11.

[9] 刘泽霖.DIC的血小板减少与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0,16(4):190-192,179.

[10]周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与治疗热点[J].临床急诊杂志,2008,9(1):3-6.

[11]TOH CH,DENNIS M.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old disease,new hope[J].BMJ,2003,327(7421):974-977.

[12]卜建宏,李越华,杨兴才.中药干预对SIRS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065-1067.

[13]王哲.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66-268.

[14] PERNERSTORFER T,HOLLENSTEIN U,HANSEN JB,et al.Lepirudin blunts endotoxin-induced coagulation activation[J].Blood,2000,95(5):1729-1734.

猜你喜欢

泻心汤瘀血血栓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教你识瘀症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浅析半夏泻心汤古今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