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18-12-30常文峰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培育

常文峰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已由经济发展数量速度型向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在此大背景、大环境下,实现工匠精神的回归,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工匠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关注,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一、“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俗称“匠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做工精致细密,技艺精湛娴熟的人。《说文解字》曰:“‘工’,巧饰也。”《汉书·食货志》曰:“作巧成器曰工。”《公羊传》何休注云:“巧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在古代文献中工匠也被称为“工”、“匠”、“工巧”“巧匠”,说明他们是古代社会中一些心灵手巧以成器的人。[4]亚力克·福奇认为:“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他可以被称为工匠。”[5]“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6]。肖群忠等认为,中国文化视域下工匠精神表现为“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西方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表现为: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至善尽美的目的追求和对神负责的精业作风。[7]

首先,工匠精神表现为崇尚劳动。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崇尚劳动就是社会成员对劳动者从事劳动的一种尊重和认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必须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9]一勤天下无难事。

其次,工匠精神表现为敬业守信。敬业就是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敬业是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价值评价,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要求劳动者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守信即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敬业守信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也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劳动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落实,体现了新时代的主流价值。

再次,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劳动者对生产的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工匠精神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表述,形象地展示了工匠对骨器、象牙、玉器等进行切料、细刻、磨光时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10]

最后,工匠精神表现为敢于创新。创新是指从业者不局限于执着、坚持、专注,不断“扬弃”、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和不断革新。这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工匠必须把“匠心营造”融入到生产的每道工序环节中,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有追求突破、善于革新的创新活力。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因此,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敢于创新、善于突破是一个优秀工匠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品质。

二、当前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原因

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士农工商”阶层划分,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不器”的传统思想,工匠在整个社会中往往被看做是不起眼的工作。如今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社会和企业中以及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仍没有对工匠和工匠精神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第二,校企供需之间相互脱节。工匠精神最核心的是人的问题。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培养一流的人才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战略问题。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尽管我国校企合作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仍存在学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需求相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市场的趋利性影响。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无形的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追求经济速度,我们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是世界经济发展一道风景线,同时也导致不少企业过于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应有的工匠精神。“在竭尽全力追逐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许多企业并未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上,而是尽可能追求在最短时间内、最小成本下获得最大的利润。”[11]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培育工匠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一,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创造、追求卓越的氛围,这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精品的氛围。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吻合。把工匠精神纳入到国家层面,成为顶层设计整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让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风气蔚然成风。

第二,优化结构,建立完备的职业培育体系。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为广大学生和继续深造的人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建设一批服务现代产业,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为人才强国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形成国家重点行业都有骨干职业学校支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了深化改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国家“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此外,自2015年以来,已经在全国1341所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培育铸就工匠精神的原动力,”[12]切实提高我国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为培养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艺、有担当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

第三,凝神聚力,着力打造独具风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为全企业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的总和。[13]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整个企业文化中最亮丽的明珠,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智造的品牌,不断培育富有民族精神、民族特色、行业风格、时代风尚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滋养企业员工的精神,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四,制度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保护制度。制度具有稳定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保护制度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民族品牌的必然选择。国家应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与工匠有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传统技艺,加快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和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打造一支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队伍。

四、结语

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培育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