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8-12-29吕秋龙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转化策略学困生

吕秋龙

[摘要]“学困生”是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就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分析导致其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而研究转化策略,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重燃希望之火,帮助他们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达到转化的目的。

[关键词]学困生;个人素质;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由于学苗相对较弱等原因,造成班级“学困生”数量相对较多。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困生”的成因,结合学生个体的性格等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在教育教学活動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早日脱离学习困难的行列。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学校“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笔者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及教学实践,总结出班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个人素质

指身体健康但在品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或智力较差、心理上有一定障碍的学生。虽然这类“学困生”在学习外的某一方面表现突出,但终因为贪玩,学习懒惰,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力差,记忆力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困难。

2.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条件简陋,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属于“散养”状态;父母文化水平低,辅导不了学习等。如我班的学生李某,一家四口蜗居在二十多平方米的小茅草厢房里,草房分为里外间,外间是厨房兼餐厅,里间一铺大炕占去了一大半,剩下一米多的一个小过道,家里人还爱看电视,根本没有学习的环境,李某的作业都很难完成。鉴于这种情况,每天的课间或放学时间,我就让他到办公室来补作业,教给他解题方法。他当天是会了,可是过几天同样类型的题目让他做却又不会了。这说明他当时没有真正弄懂,或懂了以后回去没有消化,低效率的学习使李某成了“学困生”。

3.社会影响

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人重实惠轻学业,盛行读书无用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

4.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致使学生厌倦学习,对学习缺乏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本知识和难度增大,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对此,班主任要有正确的认识,多给予他们特殊帮助和关爱,使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早日脱离“学困生”行列。

1.奉献爱心,架起桥梁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学习时,教师的“爱”给学生以自信;在困难时,教师的爱给学生以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学生以鼓舞。爱是教育的源泉,是师生沟通的桥梁,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追求上进。

前面例子中提到的李某,常常丢三落四,上课好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应付。为了转化他,我主动接近他,找他谈心,在生活上像父亲一样呵护他,送他学习用品。学习上注重教给学习方法,每堂课都提问他,为他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课下优先辅导、作业优先批改,每道错题都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当场改正。涉及到什么知识不会,就及时给他补上,边学边补。李某感受到了我对他浓浓的爱,学习渐渐有了进步,每次进步我都会激励他更上一层楼。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从李某的转化中,我认识到爱心是情感诱发的基础,是师生联系的纽带,是转化学困生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学困生”体会到教师是真心爱他时,他才会用真情和行动回报教师,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最终实现蜕变。

2.设计台阶,逐步提高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畏惧心理,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说错了招致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批评。班级的姜某和王某就是这样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畏惧心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当他们回答不出时适当地给予提示,允许他们再次思考;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别人一次性的作业,允许他们两次、三次完成,但每次必须完成既定的任务,保证质量。在此基础上,再设计难度略大一点的问题,让他们在阶梯式的问题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3.理解尊重,增强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一样,而且他们的自尊心大多是脆弱的,平时太多的批评和指责已让他们的信心消失殆尽。他们渴望教师的挚爱,同学的理解,他人的关爱和赞美。因此,教师要尊重、理解“学困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困生”的信心。同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如课堂上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班级管理中让“学困生”担任值日组长,使“学困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挑战自我。同时,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适当加大表扬力度,还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作业本上写上勉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4.运用沟通,激励感化

与学生的沟通途径有很多。除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外,作业本、日记本都是交流、沟通的良好方式。日记中记录了“学困生”的心声,想对教师说的话,教师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便于教师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作业评语中,教师可以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给予肯定。尤其是对待“学困生”的评语,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和信任,知道教师会为他的进步由衷的高兴甚至骄傲,由此对他提出一些希望,如“愿你的字越写越漂亮”“愿你越来越懂事”“下次进步送你一个大大的笑脸”等。这样的文字表述有时能达到口语表述达不到的效果,既鼓励了学生,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学困生”自制能力差,容易犯错误,且反复无常。作为教师要胸怀宽广,遇事冷静,不能行为偏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代替说服教育。发现“学困生”犯错误时,相信事出有因,及时与他们沟通,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对“学困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他们的优点立刻表扬,即使仅是作业做得好,为班级做点小事也对他们加以鼓励;对他们多一些偏爱,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指责,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使他们迈好学生生涯的每一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5.家校联系,争取支持

教师应与“学困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困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及时把“学困生”的动态反馈给家长,对家长的难处给予充分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使转化工作更有效。

6.合作学习,多方帮教

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学困生”分散到每个小组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充分發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所学的知识,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7.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小学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困生”思维简单,以数学教学为例,遇到稍复杂的问题就不愿思考,教学时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像游戏一样轻松的学习环境,要尽量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教材的基础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进行教学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设置模仿性练习,逐步提高。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无奈。尤其是在相关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愈发感觉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但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放弃“学困生”,应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认真分析形成学困的原因,凭着一份爱心、耐心和恒心,唤起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早日进步,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魏建培,梅迎春.皮亚杰与建构主义[J].济宁学院学报,2009,(04).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转化策略学困生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