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治疗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探究

2018-12-29张勇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司法人员中国

摘要:本文结合对音乐冥想法、击鼓疗法、音乐电疗、五音疗法等民族音乐治疗方法的介绍,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治疗在维护司法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并就司法部门羁押、服刑人员心理问题,提出了运用传统音乐治疗干预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中国 传统音乐治疗 司法人员 服刑人员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77-03

中國传统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在传统音乐养生哲学思想、中医五行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传统音乐治疗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医疗文化,因此,运用传统音乐治疗服务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更容易被国人接受和运用。探讨将中国传统音乐治疗应用于司法领域,对维护司法人员身心健康,矫正缓解羁押、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音乐治疗在维护司法人员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司法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在司法活动中的化身,是国家司法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他们长期与各种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打交道,其心理健康状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集音乐娱乐与心理治疗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维护司法人员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干预途径与方法。

(一)司法人员面临的心理困惑与压力

依法行使司法职责的侦查、检察、审判和监管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现实生活中他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繁重,常常加班,工作、生活上无规律,超负荷工作,体力透支严重,双休日和节假期集期间无法保证正常的休息,家庭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情况导致司法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愤懑、自我否定等负面性情绪,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机能紊乱的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头晕、体乏无力、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容易烦躁、爱发脾气、兴趣缺乏等。

相关研究发现,从应对各种心理压力的方式上看,司法工作人员采用的应对方式既有积极的解决问题取向,也包括消极的情感取向,同时也兼顾中庸的取向方式。在工作重压之下,司法工作人员的心身能量长期持续消耗,面对这一工作倦怠(job burnout)状态,男性司法工作人员在解决问题、求助、发泄、回避维度上高于女性司法工作人员,女性司法工作人员在中庸处世、幻想、忍耐维度上则高于男性司法人员。人际关系是实现良好社会支持的必要媒介,不同的人际安全感,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司法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面对各种压力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通过语言干预时会遇到司法人员不同程度的阻抗,已不能适应司法工作人员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这为探索把音乐治疗引入到解决司法工作人员的心理困惑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传统音乐治疗在司法人员中的应用

司法人员工作性质使得他们生活中相对理性、冷静,他们通常都有着较好的控制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常规语言干预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难改善和稳定出现心理困惑的司法人员情绪。而音乐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人们的认知功能。适合在司法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传统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1.音乐冥想法

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中的音乐冥想法,在音乐的选择上强调运用节奏缓慢、旋律简单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冥想音乐。通过聆听能够产生α脑波的冥想民乐,来调节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实现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中国传统音乐冥想疗法中借鉴了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表述的“黄帝内视法”,即在聆听音乐的冥想过程中,闭目集中精力观想自身体内五脏,把五脏想象成一个个如悬挂起来的钟磬,发出无色光芒。其中,肝脏发出光的颜色为青色、心脏发出光的颜色为红色、脾脏发出光的颜色为出黄色、肺脏发出光的颜色为白色、肾脏发出光的颜色为黑色。此民族音乐冥想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起到养生保健、平心静气的心理治疗功效。

2.击鼓疗法

中国民族鼓作为中华文化中较早出现的乐器,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陶鼓,民族鼓自诞生以来,先民们把击鼓用于敬神、祭祖、与兽搏斗、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等活动中,为人们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提供强大的心理动力支持。把民族鼓引入到司法人员的音乐治疗活动中,利用民族鼓个体即兴演奏形式,能够帮助他们来宣泄情绪,缓解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集体演奏民族鼓的活动为个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参与者的沟通能力,还可通过乐器演奏促进参与者的认知功能改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工作状态。

3.音乐电疗法

受到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影响,音乐电疗将音乐、电极、电针相互配合使用,同时具有刺激经穴和音乐治疗的双重作用。与传统的针刺穴位(包括电针疗法或以电极代替毫针导入脉冲电流)一样,音乐电疗通过对身体穴位的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提高免疫功能。同时,音乐电疗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聆听音乐,发挥了音乐对人在生理、心理及情绪上功能作用。针对司法人员开展的音乐电疗活动,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疲劳症状、治疗身体疼痛部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4.五音疗法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著有:“故闻宫音, 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 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 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 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 使人整齐而好礼。”五音所组合的不同调式的音乐对生物内气的运动有着不同的影响,顺应着木气的舒展、火气的上升、土气的平和、金气的内敛、水气的下浮。通过五大气机对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影响,可以达到促进和优化人体器官功能的作用,这就是我国传统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依据。通过聆听五行音乐,可以促进司法人员“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平衡谐和的状态。

二、传统音乐治疗在羁押、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中应用

在对羁押、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人文关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法制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在我国当前羁押、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中,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已经成为司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做好了羁押、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羁押、服刑人员的改造,从而促进把他们改造成为身体健康和人格健全的良好公民 。

(一)羁押、服刑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羁押、服刑人员这一特殊人群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着复杂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在他们在做出违法、犯罪行为之前,这些人往往就已经存在各种异常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是极端的变态心理。事发之后,特别是在被判刑以后,由于来自案件、干警、家庭、服刑(劳教)环境等方面的壓力,他们的心理异常表现得更为明显。多以失眠、噩梦、紧张、焦虑、烦躁、抑郁、恐惧、担心、自卑、冷漠、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表现。因此,羁押、服刑人员大多心理敏感、脆弱,更需要我们从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关爱,不仅可以疏导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矫治他们的错误认知观念、修复他们的变态性格,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自我冲动的控制能力,顺利完成服刑任务。同时也为在押单位的安全稳定构筑起有效的心理防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二)传统音乐治疗对羁押、服刑人员的心理干预方法

传统音乐治疗干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互动形式,特别是音乐治疗开展中遵循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关怀原则,让羁押、服刑人员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矫正行为。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运用团体音乐治疗活动,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几乎所有羁押、服刑人员刚进入看守所或监狱后,都会面临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民警管理、集体人际交往、集体活动等问题,从而造成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心理脆弱、易冲动等心理障碍。相关实验证实,聆听音乐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表明音乐能有效地缓解了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因此,应用民族音乐引导羁押、服刑人员来进行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可有效改善他们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情绪,也可以用团体音乐游戏、团体乐器演奏等形式来为他们提供相用音乐彼此交流的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2.开展个体音乐治疗活动,消除恐惧、抑郁症状

在羁押、服刑人员由于违法、犯罪行为被强制收押、服刑改造,特别是一些被判以重刑或死刑的服刑人员,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长期呆在封闭、压抑的生存环境下,被羁押、服刑人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因此,通过对个体开展传统五音疗法,采用民族打击乐器即兴演奏、音乐系统脱敏等方法,可以让羁押、服刑人员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宣泄他们的恐惧、抑郁情绪,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不法行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羁押、服刑生活。

3.借助音乐电疗设备,解除顽固性心理依赖

针对戒毒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在生理上的毒瘾得以控制以后,心理上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可一些特定因素仍会唤起他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消失。加上一些人员因为长期吸食毒品,身体的各项器官明显弱于常人,容易出现高度敏感、性格脆弱、情绪反复无常等问题。在音乐治疗干预过程中,运用传统音乐电疗设备对戒毒人员进行身体放松治疗,能够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4.通过音乐治疗集体活动,促进社会交往

为克服羁押、服刑人员社会行为退缩、恐惧交往等心理问题,籍由他们自己组织的艺术团、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等文艺团队,有计划的实施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音乐治疗功能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彼此间的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在一些团体音乐活动中,借助音乐互动、语言表达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自觉规范在人际社会交往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唤起他们尊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的意识,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工作。

三、结语

音乐治疗目前已经被普及到国内众多医疗机构、身心康复机构、社区服务等领域,而针对司法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羁押、服刑人员心理矫正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司法领域现有的音乐治疗活动基本上都是采用西方音乐治治疗理论,对服刑人员提供简单的音乐心理减压服务。本文籍由对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方法在司法领域的运用,为司法领域开展民族音乐治疗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力图在国内更多领域普及、推广民族传统音乐治疗的运用方法,使其广泛服务于国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振会,乌云特娜,袁方舟等.戒毒所基层干警的安全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34(08):701.

[2]胡洁,钟慧,罗红等.司法人员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基于楚雄地区51个样本的实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01):58.

[3]罗时铭.孙思邈养生思想再探[J].哈尔滨体院学报,1988,(04):47.

[4]贺尤佳,贺平.中国鼓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15,(07):106.

[5]张勇.音乐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孟昕,汪卫东.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探析[J].环球中医,2017,(10):1219.

[7]邓天江.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J].法制与社会,2017,(03):203.

[8]陈葸静.音乐和阈限下信息对服刑人员情绪和认知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音乐,2010,(01):249.

猜你喜欢

司法人员中国
关于高中生视角下的刑法适用相关问题探讨
舆论监督权滥用对司法人员履职的影响
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机制的检视
论司法办案的多维度思维
“冒充司法人员实施电信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研究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合理刑法适用解释结论形成的制度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