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2018-12-28奚榆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书体碑刻

奚榆

摘要: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虽然只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短暂的一瞬间,但它是中国的书法发展极其辉煌的时期,有着极高的地位,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个时期的书法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一时期书法社会背景、兴起原因、发展过程、艺术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诠释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法 碑刻 书体

中图分类号:J2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48-02

一、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形成因素

(一)社会背景

艺术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离不开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文化及时代背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书法的区域差异奠定了物质基础,门阀制度的形成、世家大族的出现为书法的发扬奠定了人才基础,玄学的兴盛给书法的发扬又带来了理论的帮助,佛教、道教的兴盛推广了书法流转的领域,商品经济的发达促成了书法中品评与珍藏书法作品的社会风气。

(二)兴起原因

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兴起原因主要概括为六个方面:魏晋南北朝当时处在一个多事之秋、风雨飘摇且战争不断时期,唤醒了书法艺术家的灵智和激情;前朝书法的奠基作用;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儒释道融合,促进思想的解放;书法基础理论作品以及书法家推动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文化形式;魏晋玄学兴盛同样也对书法理论产生强大的推动。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与艺术特征

(一)魏与西晋这两个阶段的书法表现

从三国到西晋年间这一时间段,隶书是当时唯一承认且盛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通常由隶书构成。曹魏这一阶段规范的碑刻有:《王基残碑》《孔羡碑》《受禅表碑》《三体石经》《黄初残碑》《上尊号碑》等。《受禅表碑》和《上尊号碑》在曹丕称帝时期为他而立,是比较经典的隶书,气度较庄严、书体整体方正,为表达碑中载体的庄严;碑刻的笔划大部分都为比较方棱的尖角,但由于太过夸大字形波挑的表达方式,所以有些矫揉造作,罕有且有意趣。然而少数比如《黄初残碑》这类格调秀丽端庄。除了较庄严碑碣外,还有一部分是随性眷写和镌刻的碑石,比如《鲍捐神坐》《鲍寄神坐》等,风格与简牍书法想像,表现出洒脱与天然的意趣。在《天发神谶碑》中,笔意处于篆、隶之间,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恢宏,出笔如斩截,展现出书法作品的独特面貌。《谷朗碑》的字体是隶书向楷书的转折阶段,笔画的波挑已消失,然而楷书的笔法还并未成熟。

由于西晋对立碑禁止,因而丰碑巨碣不多,墓志在此时期开始兴起。但与南北朝时期的明显不同,它其实就是放在墓里的小型墓碑,其书风和晋碑刻都是强调方棱挑法。东汉这一阶段的隶书,已登峰造极。而从这一阶段之后的碑刻隶书太过于夸大波挑的修饰,把天然洒脱的挑脚变成棱角划一的挑法,波势入手趋向方直,起笔探求方截,千篇一律,因而汉隶逐步走向末路。这种循规蹈矩的隶书到魏、晋时期,更是日渐衰败,但是简省的楷书慢慢兴盛,因而楷书逐步代替隶书的走向就是必然的结果。

在三国和两晋期间宣扬至今的墨迹大部分是简牍与写经以及少数的残纸。保存的墨迹《平复帖》中,作品属于章草,相近度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差不多,尽管纸和字都有残损,但是还可以观察到用笔的挺拔矫健和质朴的书风。在新疆出土的西晋这一阶段的两种写本残卷《三国志》,书法相介于隶书和楷书,捺笔滞重,表达的风格质朴率真。木简在罗布泊出土的首次时期是魏景元四年,最晚的为建兴十八年,木简中分别有楷草行书、章草等,对魏晋的书法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东晋时期的书法表现

东晋时期的碑刻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目前仅仅留存《枳杨阳神道阙》《爨宝子碑》《司马芳残碑》与《好大王碑》等数种。在这之中《爨宝子碑》为东晋这一阶段闻名的碑刻,书体介于隶书、楷书之中,字体错落有致,笔画大部分用的为方笔,在横画的收笔时谋求挑脚,然而体势最先表达楷书的特点,格调朴拙。《好大王碑》中结体方正平直,篆法错杂之中。《司马芳残碑》的笔画表现出的结体奇正并相生,此中有的笔法固然稍带隶意,然而却具有浓厚的楷书风采。东晋这一阶段的墓志出土逐步增多,例《王丹虎墓志》《王兴之墓志》等,这一墓志体系的书法,其中有一部分方折厚重、笔画干净利索,有的刻时较随性,但也有的是隶书,展现出不同风貌。

(三)南朝时期的书法表现

南朝是楷書风行的顶峰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宋、齐、梁、陈。楷书在经过魏、西晋这两个阶段的不断发扬,至东晋这一阶段趋向成熟,在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部分为楷书写法。南朝碑刻重点有:宋《爨龙颜碑》,齐《刘觊买地券》,梁《天监石井栏题记》,陈《新罗真兴王定界残碑》等。《爨龙颜碑》楷书,略具隶意,其笔势呈方折而又带飞动之势。

南朝时期墓志代表:宋《刘怀民墓志》,齐《吕超墓志》《刘岱墓志》,梁《桂阳王萧融墓志》,陈《前锋将军卫和墓志》等。这个阶段的墓志,大部分是走向成熟的楷书。刘宋墓志呈方正,《刘怀民墓志》和《爨龙颜碑》比较靠拢。齐和梁较秀丽,《桂阳王妃慕昭墓志》《刘岱墓志》在秀丽中又呈现出典雅、疏放的书风,代表了南朝时期书风的转变。

南朝时期书家较多,其中墨迹都收在唐摹本《万岁通天帖》中。南朝写经流传今天的多为齐梁间经生所写,楷书呈现出端庄流丽的特点,但不同于晋时期写经,成为隋、唐时期写经的先河。

(四)北朝时期的书法表现

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的王朝政权,这一时期的书法相比于南朝时更琳琅满目,北魏这一阶段的碑刻方劲朴拙,然而还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画。北魏网罗学识之士,汇集在洛阳,让洛阳形成为北方文化中心。由于北魏帝王推崇佛教,开窟造像兴起,使造像碑亦强盛。造像和造像碑普遍带有题记,其陈迹保存到现在的也非常之多,在这之中龙门石窟是北魏书法艺术的宝藏。其书法格调雄健浑厚,书风可以体现太和间雄伟浑朴特质。龙门造像题记重点有“龙门四品”“龙门廿品”等。东魏承接北魏书风,著名碑刻有《高盛碑》《高翻碑》,北齐碑刻多用隶书,著名碑刻有《唐邕写经碑》等。北朝时期的碑刻,其最精要属北魏和东魏,风格多姿多彩,有如百花争艳,让人应接不暇。北朝这一阶段的碑刻书风大体分为雄强、秀丽两种。第一种以《张猛龙碑》为表现,其书法以方笔为主,有些辅以圆笔,而在严整中时出险峭之笔,富于变化。碑阴书法不落俗套,与碑阳相呼应,是北魏这一阶段碑刻书法的杰作之一。第二种以《敬使君碑》为表现,用笔细巧侧微,书法委婉清秀。北朝这一阶段的摩崖碑刻有北魏《论经书诗》《石门铭》等,北齐《天柱山铭》《泰山金刚经》等。因凿石开山,书写显露石势而作;又因岩结构,镌刻也截然有异。《石门铭》结体飞行疏宕,自然开张,气势雄伟。北朝多为前所未有墓志数量,书法也极其丰富。

北朝这个阶段写经保留到今天的比较多,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找到了大部分。北魏这一阶段写经用笔较为沉稳,品格朴拙,笔画顿挫分明,固然有隶意,不过已经变成标准的楷书,至北周时期逐渐趋于秀逸工整,已经开始向隋、唐书风过渡。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是第一个转折时期,是承前启后完成书体演变的的重要过渡阶段,是篆、隶、草、真、行日臻完善的一个时期,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和一些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精品,这些书家和书法珍品对后世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开创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有机结合,形成艺术性书法形式,为书法的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并完成了书法形与神系统的结构,最为重要的是完成了书法审美的艺术历程,把书家的主体情感通过这个载体表达出来。然后是文人书法成为书坛的主流,并使书法的实践到理论推向更高层次。最后为“帖学”流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这一伟大的书法艺术发展时期,为后人的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书法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汉]班固.汉书·文艺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M].北京:三联书店,2012.

[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7]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9.

[8]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廖铁.魏晋书风[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0]于东新.魏晋书法艺术风格论[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11]黄淳.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12]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书体碑刻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张家山247号汉墓《二年律令》书手、书体试析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