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党员教育何以困难重重?

2018-12-27姜明广周鸿

关键词:流出地流入地流动

姜明广 周鸿

为什么流动党员教育成为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老大难”?假如把流动党员这个群体看作一个社会模型,那么这个模型内部就充满了变量。流动党员受就业环境影响,运动规律是不固定的,主观意愿也是不统一的,从而使这个群体总是受到随机性因素干扰。由此,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也充满了变数: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对接难,教育对象意愿统一难,流动党员数量和流向摸底难,教育责任厘清难,等等。

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教育责任应属谁?

河南许昌农村党员石小燕五年来一直在湖北某市的私营企业打工。去年,该市派出所在登记外来人口时发现她是名党员,将她的信息录入了流动党员数据库。然而,石小燕的组织生活仍旧没有着落,因为她的组织关系一直在老家,当地没有专门为外来党员提供的活动场所。“因为组织关系没办过来,我们这里的党组织也不好去管她。”当地派出所的人口管理部门说。“前阵子打电话联系她,她的工作和住址又变更了。我们只能在她逢年过节返乡时通知她来学习。”家乡的党支部如是说。

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这就是像石小燕这样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题。根据中央文件规定,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应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但在基层实践中,流动党员要融入到流入地党组织并不容易,存在著观念差异、城乡差距、沟通障碍和心理适应等种种问题。流入地党组织则难以摸清流入党员底数,也难以实时掌握流入党员动向。有的地方在流入党员教育工作上并不积极,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教育。教育资源也成为制约。一是本地的教育平台和资源在最初都是面向本地党员的,如今要面向流入党员,场地够不够用、内容适不适配,也成为现实的难题;二是有的流入地党组织限于人力、资源和资金,不愿意或难以承担流入党员教育工作。因此长期以来,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更多地还是寄望于流出地党组织,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

可是流出地党组织也有难念的经。流动党员队伍基数大,对流出地党组织形成了巨大的人力、精力和财力等成本压力。党员经常时隔数月甚至数年不返乡,集中学习苦无途径,而依靠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开展的学习教育又缺乏有力约束。结果,双重管理变成了双重失管,流动党员教育落实难。

出门无处学,回家不愿学,

集中学习难落实

小张是一名长期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老家。在外面的时候,一方面没有异地党组织接收,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不亮身份,所以没有参加过学习活动。只有回老家时,老家党组织抓返乡党员教育,他才会参加一两次。时间久了,他自己都快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即使返乡时也不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他的想法很自我:“工作不稳定,压力也大。一开始没地方学,后来是没时间学。”党员教育资源难以充分配给到流动党员身上,久而久之使部分流动党员归属意识淡薄。像小张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流动党员并不少见。

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在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汇报去向,在外出后也不亮党员身份,不在所在地党组织登记,同时也不与家乡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两地党组织都很难掌握其准确情况。一些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的党组织在组织流动党员群体参加学习培训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可谓五花八门,流入党员说“我不归你管”,或者干脆就隐瞒政治面貌;流出党员说“我没时间学”,或者干脆就连电话都不接,直接躲避。

一些流动党员即使有参加学习的意愿,但现实条件却不具备。比如在未设党组织的私企或外企务工的党员,他们既难以把组织关系转到所在地,也没有参加教育培训的场所。而个别私营企业也不重视党员教育工作,不仅不设立党组织和党员教育机构,甚至还不支持党员参加学习培训。

需求摸不准,平台跟不上,教育资源难匹配

党员齐爱军在沿海城市一家私营企业工作,这家企业没有党组织,齐爱军一般都是通过微信、QQ群等沟通手段与家乡党组织联系,偶尔也能在线参加一些组织活动。平时的学习,以往依赖于家乡的远程教育网站,近年来则通过家乡的党建微信平台等。齐爱军是一名党龄长的老党员,党性觉悟也高,能够自觉参加党员教育培训。可让他苦恼的是,近年来家乡的远教网站更新缓慢,课件少、内容也老。想学习新内容,得通过微信等手机平台。微信上关于政策、时政的内容算是全面,可关于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用内容却很少。齐爱军有些感慨地说:“我们流动党员的学习渠道还是太狭窄了,也缺少对我们有针对性的学习平台和内容。”

不少流动党员与党组织长期不联系,导致党组织逐渐摸不准他们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而同时又难以进行充分的需求调查。一些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学习渠道、推送的学习内容,往往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与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规律经常出现不适配情形。同时,限于教育平台和渠道的开发建设能力,一些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提供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也较单一,多限于通过微信和电话等通讯手段传达上级政策和精神,与党的阶段性工作和形势任务,尤其是与流动党员的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教育手段不丰富、内容不充分、针对性不强。这导致很多地方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教育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以笔者走访过的一个乡镇为例,该镇外出务工党员经查明有340人,但能够接收到学习资料并认真学习的流动党员只有82人,只占总人数的24%。

实际上,即使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大发展,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开发了一些新平台和系统,但这些手段往往也只是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却不能彻底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的问题。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管理较容易达成,一次性信息采集和录入就能实现相当一段时间的线上管理,而教育却需持续沟通与培训,工作长期而繁复;另一方面,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的党组织,都不同程度存在强调管理、相对轻视或回避教育的倾向,以及强调党员义务、相对忽视或回避党员权利的倾向。

资金无保障,考评跟不上,长效机制不成熟

流动党员教育面临的困难十分复杂,三言两语难以说清。除了流入流出地双方党组织面临的工作能力挑战,以及流动党员主观意愿差异外,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比如流动党员的教育经费问题。教育是需要平台和资源的,集中教育还要解决场地和师资,可以说是花钱的事情。放在社会上也是一样,国人支出中教育经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一涉及到经费,就会有很多让人犯难的事情。对于一些流入地来说,承担本乡本土的党员教育经费已经竭尽所能,外来流入党员教育经费根本在计划之外。对于一些流出地来说,流出党员去向分散,普遍在异地筹建党员教育场所、举办党员培训活动成本过高,并不现实。

流动党员参与培训的监督考评机制也很难落实。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党员在线参学积分机制,但是流动党员平常工作和生活都在外地,使监督考评显得约束力不足。即使制定了奖惩机制,实践中很多基层党组织也碍于人情乡情,不对流动党员真“动板子”,使奖惩机制难以落实。

相对于流动党员管理来说,流动党员教育的现状要更困难一些。据某地党员教育中心统计,该地流出党员目前70%以上处于党员教育不充分甚至缺失状态。这个数字或许不能体现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全局,但管中窥豹,亦可知其一斑。流动党员教育缺失导致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久而久之,造成流动党员党性滑坡、归属意识差、组织观念淡薄,甚至有个别人出现自我道德要求下降和信仰迷失倾向;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也不明显,无法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水平已是刻不容缓,这将是党员教育工作今后一段时间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猜你喜欢

流出地流入地流动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我是一名流动党员,应该怎么参加组织活动?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辽宁省流出地老年人口健康及养老安排状况分析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