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2018-12-27肖凡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蹈教学舞蹈

肖凡

摘要:舞蹈中学生的表现力是舞蹈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现力是教学的核心。本文简述了提高舞蹈表现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基础教学,夯实舞蹈基础;强化感情渲染,培养创造能力;增加理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舞蹈 表现力 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140-02

舞台表现力是舞蹈成功表演的前提,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升学生的表现力能够增加对表现力的认识,从而弥补教学的不足;其次易于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符合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提升表现力能有效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创造能力,最终提升其舞蹈表演水平。舞蹈表现力的内涵丰富,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现力要深刻理解其内涵。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舞蹈的表现力可概括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动而合度、形态神真;技艺结合、引人入胜;风采独具、富有创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大舞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加强基础教学,夯实舞蹈基础

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需要以规范舞蹈动作、熟练的舞蹈技巧作为支撑的,所以,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反应速度、动作协调性是提升学生舞感水平的前提。要针对学生舞感进行培养,需要教师注重舞蹈基础教学,让学生在舞蹈时,能保证各部位动作的敏感与协调。通过规范、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能逐步提升学生舞蹈技术应用能力,让其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得到优化。另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既是完成技能训练,又是提升学生动感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判断,通常可通过对学生手指、脚趾尖的延伸力度,肢体转动方向、屈伸程度,以及其在舞蹈过程中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准确性等方面展开分析来判断,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也可称为基本功,是从事舞蹈艺术所具备的能力,其中包括多种能力,如身体力量、控制能力、软开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使舞蹈表现力不断提高。所以,在舞蹈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基本功的重要性,提高全身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敏感力,特别注意舞蹈细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舞蹈时,对动作赋予感情,切实提升个人舞蹈感染力。

二、强化感情渲染,培养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就必须注意对学生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双重培养。由于不同的人自身经历的不同,对各种情感的理解不同,那么他對舞蹈作品的态度也会不同。但舞蹈要表现出所需要的情感,而表演者很可能从未经历过这种感情,要求表演者亲身去体验所饰人、物的生活,尽可能理解这种情感。

在对舞蹈活动的表现中所做出的理解,往往与学识素养、生活经历、情感状况等方面密不可分。观众所获得的舞蹈美体验,虽然主要源于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但外在动作所能带来的审美体验仅仅是瞬间的时空愉悦,难以完全满足观众的深层次审美需求。表演者需致力于在舞蹈中表达情感,借助情感让观众达到精神愉悦,彰显舞蹈的艺术与情感价值。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既离不开优秀的编导手法,也脱离不了舞蹈者对舞蹈的正确把控与呈现,即借助个人舞台表现力将作品的“神”进行直观表达,并通过个人对舞蹈内容、情绪的实际体验,创造性的将舞蹈的精神之美、思想内涵展现出来。所以,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教师需要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舞蹈艺术的生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以想象带动创新

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偏重于舞蹈技巧教学,一味强调培养学生高超的舞台表演能力,却忽视了只有提升学生的表现力,才能真正为社会输出高素质舞蹈人才。鉴于此,教师需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角度出发,带动学生进行创新,从一位舞蹈表演者成长为具有舞蹈表演能力、编舞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切实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开发自身想象力,打开禁锢,避免自身始终处于固定的舞蹈学习、表演旋涡之中。如在针对“傣族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傣族舞蹈中的情怀、情感以及民族文化不甚了解,即使学会了舞蹈技巧,所呈现出的舞蹈也是没有灵魂的。教师便可拓展性的就傣族地域风貌、风俗人情等进行介绍,让学生有初步了解,引导其运用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舞蹈环境中,更好的理解舞蹈,也才能更好的表现舞蹈。

其次,在借助想象力感受舞蹈、领会舞蹈的同时,教师还需进一步鼓励学生依托想象力,活跃思维,勇敢进行舞蹈创新,以提升学生表现力,并引导其将表演力付诸于实际创作,综合提升个人舞蹈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即兴舞蹈表演活动”,即放出一段音乐,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理解与感受音乐,音乐一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法自行表演,这种即兴创作的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表现力与创新力。

四、增加理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理论与实践息息相关,若在教学中忽视理论知识教育,则无法为实践开展确定方向。舞蹈艺术的表现目标是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并借助该艺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舞蹈工作者需切实、深刻的认识、理解这一理念,而要使得学生的思想达到如此高度,势必要落实相关理论教学,以作为思想引导。舞蹈是一门把剧作家、音乐家、美术家及舞蹈演员等的创作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其作品思想最终靠舞蹈演员来表现,在一系列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所有的创作思想必须通过舞台上的舞蹈演员来传递给观众,在此期间,剧作家所编写的剧本,音乐家的乐曲、舞曲编导所设计的舞蹈等都融合在演员的形象之中,因此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台表演的成功与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舞蹈演员在舞蹈技术和表演技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舞台表演的效果,故此,加强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对发展舞蹈艺术具有积极作用。

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并不是先天所成,其大都是在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断锻炼、积累以及培养的。因此,要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教师需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读、多听、多看,广泛且有选择性的接触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流派。只有在这一学习基础之上,学生方能正确辨别真伪、优劣,逐步提升个人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本身是相通的,多种艺术形式间都存在联系,广泛了解并学习多种艺术形式,将促进学生个人艺术修养的提高。同理,多种艺术流派间也存在联系,通晓各艺术流派,方能采各家之精华,逐步养成良好的艺术情趣。当前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培养学者型舞蹈人才的目标,将舞蹈理论课贯穿于舞蹈教育始终。

所以,教师在落实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时刻提醒学生,使其提升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引导其自主进行文化课学习,广泛阅读相关艺术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加强知识储备。在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一定的舞蹈知识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当然,艺术通常呈现出不断分化和不断渗透的趋势,这不仅要求要对学生开展舞蹈专业理论的教育,还要进行历史和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人文学科方面的教育。

五、结语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舞蹈培养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创造力,高水平的舞蹈艺术,需要高水平舞蹈综合能力作为支撑。所以,教师要想在舞蹈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需要从舞蹈、感情、理论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提升舞蹈的综合能力,打造更高水平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160-161.

[2]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05):123-124.

[3]韩霜.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13):230.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蹈教学舞蹈
舞蹈课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纤变墨画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