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少版音乐教材中江苏本土音乐内容比例分析

2018-12-27柴世敏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

柴世敏

摘要:音乐教材中传统音乐比例的多少对学生接受本土音乐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苏少音乐教材传统音乐比例偏少,如何改善其对本土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材 传统音乐 本土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132-02

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所以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的精髓,是源源不断地积累和探索出来的,代表着我国的悠久历史,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许多新的流行的因素发展的非常快,很多人已经遗忘了我国传统音乐或者对此了解甚少。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传统音乐,越来越多的音乐教科书增添了传统音乐的成分,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下面笔者将对小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中传统音乐内容比例进行分析。

一、苏少版音乐教材内容比例统计

根據本文统计,苏少版音乐教材中各音乐体裁所占比例分别为:中国儿歌占28%,中国民歌占15%,外国器乐占15%,中国器乐曲占13%,外国民歌占11%,外国儿歌占7%,近现代音乐占5%,中国戏曲占2%,中国舞曲占1%。

(一)说唱音乐

在中国传统音乐类别中,说唱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苏少版教材中出现的也是极少,鼓词、弹词、牌子曲、琴书、渔鼓、杂曲和板咏在教材中也是没有出现的,所以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对传统音乐也不了解。其实,说唱音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刚开始是说唱神话故事、寓言和历史传说,后来发展、变化、再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唐时期的说唱艺术,是佛教寺院宣传讲义的一种讲唱方式,讲唱对象为普通老百姓,称为俗讲,讲唱的书本叫做变文。宋元时期,著名的说唱艺术有:唱赚、鼓子词、诸宫调,这些形式说唱的主要内容是民间爱情故事和战争故事。说唱音乐作品非常有内涵,它表现出来的是事物的真善美,摒弃丑陋的事物,弘扬中华美德,作品多是取材于生活,贴近实际。在语言方面,也多使用方言,比如:山东琴书、四川金钱板、苏州弹词等。这也可以说明,说唱音乐与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艺术,在艺术中品味生活。在教材中应该加入说唱音乐的元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从小了解传统音乐。从小学到大学期间,教材中都应有说唱音乐的元素,特别是初中到高中阶段,要对说唱音乐的知识认识的更加深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喜爱音乐的愿望,这样传统音乐才会发扬、传承得更好。

(二)戏曲音乐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戏曲音乐也是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戏曲音乐以独特的方式来演绎生活,特别是戏曲表演时人物的化妆艺术(脸谱)、服装、道具等,表现出来的也是美术方面的艺术。戏曲音乐诞生在唐朝,类型主要有两种:歌舞戏和参军戏,后来渐渐地发展就出现了代表各个地方的剧种:京剧、昆腔、豫剧、越剧、吕剧、评剧等,每一种剧种都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为京剧做出了伟大贡献,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传奇的篇章。著名的作品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荒山泪》等,这些戏曲艺术都可以在小学课本在中涉及,让学生了解认识,知道什么是京剧。京剧的行当有,生、旦、净、丑等许多知识,这些都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知识,传统音乐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个人的知识素养,而且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启发,百听不厌,这才能称为经典,是要传承的音乐文化。然而现在的一些比较肤浅的音乐,听过一遍没有什么感觉就再也不想听了,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一味地追求没有艺术性的东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其他民间音乐类型

民间音乐在教材中占得比例和其他传统音乐的比例相比稍多一些。民间音乐是最有艺术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艺术个性。教材中出现的民间歌曲,就是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渗透在学生的心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到在安徽流行着一种歌唱形式:凤阳花鼓。这首歌曲四四拍,歌词描写了凤阳花鼓的演唱形式,“左手锣,右手鼓……”让学生了解安徽的音乐特色,这就潜移默化地使传统音乐在学生的心里扎根。《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民歌,节奏简练,歌词描写了牧童在放牧时的场景,这直接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学生会想象辽阔的草原,成群的马儿和羊群,还有蓝蓝的天空等。这些民间歌曲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自己创造出来,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不断经过劳动人民的改造、加工、筛选,成为流传至今的曲目。民间歌曲是最早的音乐形式,是音乐艺术的基础。江苏民歌《茉莉花》是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婉转,表达了对茉莉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笔者很喜欢一首歌曲也是江苏民歌《开心里个来》,这首歌曲四二拍,歌词描写了城市以前和现在的变化,以说唱的形式呈现出来,歌曲中的念白设计的很有趣,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为传统音乐的学习做了铺垫。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是特色,就像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五个是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风俗习惯,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双声”、土家族的“哭嫁歌”等,这都是本土的特色。民歌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山歌又分为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等,“信天游”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曲调高亢,叙述爱情,叙述生活等。有时候听一些老歌,反复听很多遍都会觉得很有韵味,这才是经典。我国传统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经过几千年的磨练流传下来的,代表着民族的形象,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对音乐教材内容的思考

在对教材的比例分析中,西洋乐器的作品有很多,从一年级二年级就有欣赏外国作品,有时候借鉴外国优秀作品也是发展本国音乐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外国器乐曲过多,我国传统音乐几千年的历史,历史著名的器乐曲都不知道,何谈去了解外国作品,应该先把本国的作品多了解、分析,让学生多接触。像中国的古琴曲、古筝曲、二胡曲等都是传统音乐作品,应该多听赏,感受中国古曲的韵味,这样在欣赏外国作品时,才能与中国作品做出对比,提高自己的音乐艺术水平。中国传统乐器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学生自由的思考。传统器乐音乐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音乐灵魂,感悟人生。事实证明,多听传统器乐曲好处非常多,希望小学的音乐课本中多添加传统器乐曲,让学生有机会多感受传统音乐,做真正了解传统音乐的人,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并且也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也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设计比例,1-3年级学生还属于萌动期,天真可爱,没有烦心事,4-6年级的学生渐渐长大,懂得很多事情。所以在1-3年级儿歌偏多,但可以加入适当的中国传统音乐,比如:器乐曲、戏曲等,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传统音乐,并且经常听会在孩子的内心扎根。4-6年级的学生可以加入稍多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等,并且尽量让他们喜欢,用心去感受。在上个学期的实习期间,笔者上过1-5年级的课,1-2年级的学生其实很听话,对于他们听过的音乐,印象都很深刻。三年级比一二年级好一些,更懂事一点,知识量也稍多,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没见过或者没听过得他们都很喜欢,这个阶段可以多铺垫一些我国传统音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喜欢一些器乐曲,喜欢去聆听、欣赏。五六年级的学生对很多事情已经失去好奇心,他们喜欢自己玩耍,遇到民歌、戏曲、说唱音乐都很感兴趣,特别是有一些民歌是用地方方言演唱。因此,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其实,小学音乐教材中多添加我国传统音乐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又可以为音乐的学习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的音乐文化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树立民族自豪感,坚定不移的把传统音乐继承下去,多听多看关于传统音乐的音频、视频,树立民族自信心,把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和发展下去,把我国本土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更要加强传统音乐的学习,通过使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内涵,有助于提高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力。只有多积累量才会有质变的可能性,善于创造新的元素,把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形成更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特别是要多听赏民歌、器乐曲、戏曲、说唱音乐,了解传统音乐的基本形式,找到自己喜欢的方面,去研究它,更加深刻的学习它,把优秀的传统音乐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国乐前途之思考
国乐前途之思考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