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传染性脓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8-12-27刘娜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治疗

刘娜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疹是养羊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可以感染羊群,降低羊的生产性能,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还可以感染人,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详细介绍了此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期给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疹;羊口疮;流行特点;治疗

1发病情况

2016年3月10日,张某的养羊场有10只5月龄的羊发病,其口、唇部出现丘疹和小结节,进而形成水疱,影响羊的进食,逐渐消瘦。其中有2只病羊的蹄部也发生病变,影响走路,于是前来就诊。

2016年3月12日,李某,饲养了2只母羊,5只羔羊。羔羊正处在哺乳期,由于卫生条件差,青饲料不足,5只羔羊口腔出现水疱、溃疡,母羊的乳房由于病羊吮乳而出现水疱、脓疱和烂斑,其中一只母羊比较严重,还诱发了乳房炎。

2病状

在患病羊的唇、口角、鼻、蹄叉、蹄冠、乳房、外阴等部位及其附近的皮肤上出现了丘疹、水疱、脓疱等,脓疱破溃后形成棕褐色的硬痂,经过治疗,硬痂要10d左右才脱落而痊愈。但是也有的病羊因继发感染形成溃疡,造成深部皮肤坏死,使病程加长,经过3~4周才愈合。羊传染性脓疱疹发病多以唇型病例常见,但随着养羊业的发展,流通领域的增大,流通频率的增强,混合型的病例逐渐增多。

3治疗措施

3.1西药治疗

1)先用水杨酸软膏将病羊患部的硬痂软化,然后除去硬痂,再用0.1%~0.2%的高猛酸钾溶液或者用5%的硼酸溶液清洗创面,然后涂擦2%的龙胆紫、碘甘油、5%的碘酒,也可以涂擦抗生素软膏如黑豆膏、四环素、青霉素或土霉素软膏等,效果良好。蹄部发生病变的,将蹄部放在5%~10%的甲醛溶液中浸泡1min,连续浸泡3次,也可用3%的甲紫溶液或1%的苦味酸涂擦患部。

2)病情嚴重,创面出现溃烂,体温升高的,可以用1%的黄连素20mL,或者链霉素0.5~1g,或者肌内注射青霉素100万IU,2次/d,连用3d。

3)病变部位在咽喉部的,用2.5%的醋酸波尼松混悬液1mL;加入1%的普鲁卡因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1~2次/周,连续治疗两周,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3.2中医辨证治疗

1)对于症状比较轻的,在口腔部位的病变,采用冰硼散、青黛散进行涂擦治疗,将冰硼散细末直接喷入口腔病变部位或者将青黛散和蜂蜜混合在一起调匀,涂布在患部,3次/d,连用3d,有明显的好转。

2)对于患病羔羊,可以用酒知母、酒黄柏各15g、乳香、没药、黄芪、当归各12g,酒白芍、丹皮、黄药子、白药子各6g,广木香、甘草各5g,一起研末,然后用开水调和,候温后给5只羔羊灌服。一剂/d,连用3剂。

3)对于已成年的患羊,用“黄连解毒汤”方剂进行治疗。黄连、栀子各18g,黄柏、黄岑各12g,生石膏、连翘、知母各20g,甘草10g,煎水服用,一剂/d,连服3剂。对并发乳房炎的母羊,同时采用青、链霉素肌内注射,连用3d,症状消失,痊愈康复。

4体会

羊传染性脓疱疹是养羊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一般不会超过1%,但是发病率极高,发病率可达100%,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但是如有继发感染,死亡率明显上升30%以上。引起羊口疮的病毒为传染性脓疱病毒,此病毒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很强,耐热、耐低温,痂皮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感染性可以保持数年,即使暴露在阳光下也可以保持数月的感染性。患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以后的动物皮毛中也会存在病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此病主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感染,病毒主要存在于被污染的圈舍、垫草或饲草中。发病没有季节性,但春夏发病较多。圈舍潮湿、饲养密度大、免疫抑制、羔羊长牙等都是此病的诱因。

羊传染性脓疱疹的典型症状和口炎、蓝舌病很相似,在诊断的时候要仔细鉴别,以免误诊,贻误治疗时机。蓝舌病除了病羊舌头出现蓝紫色以外,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明显;口炎主要感染羔羊,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病变也只发生在口唇部,其他部位不会出现病变。羊传染性脓疱疹的传染性极强,羊群中一旦出现病羊,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此病主要是通过接触和创伤感染,在饲养过程中,要防止黏膜和皮肤发生损伤,在羔羊长牙期间,要饲喂嫩草,拣出垫草中的芒刺。加喂舔砖,减少啃土啃墙,防止外伤。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不从疫区引进羊或者购入饲料、畜产品,从外地引进的羊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3周左右,同时要对蹄部多次清洗、消毒,确保无病后才可以混群饲养。在疫病流行地区可以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疹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株毒型要和当地流行毒株相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毒分型

传统的IBV分型方法是血清学分型,即通过不同毒株间的交叉中和保护试验来确定抗原性差异,但该方法操作繁琐、难以获得全部血清型的标准阳性血清,因此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病毒S1基因的序列差异进行基因分型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学方法。

扬州大学张小荣教授对2009-2012年间从国内各地区分离的54株IBV分离株和GenBank中发表的296株同时期分离株进行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在国内流行的IBV毒株可划分为七个基因型,根据毒株数量多少依次为OX型、HN-08型、LSC/991型、TW-Ⅰ型、Mass型、793/B型和CH Ⅲ型。350个同时期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基因型。

研发中心对2014-2015年间分离的56株IBV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6株分离毒株可以划分为QX型(36株)、793/B型(18株)、LDT/03型(2株)3个基因型。从结果看,QX型仍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治疗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